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7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642篇
地质学   650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8篇
  1961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在单针进样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三通流路同时进样,在线消解-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及氰化物。实验结果表明,挥发酚浓度在0mg/L~0.2mg/L、氰化物浓度在0mg/L~0.5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在线气体扩散分离技术,提高了分析速度,每小时可完成12个~15个样品的分析。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5%,回收率在90.4%~108.5%之间。  相似文献   
152.
方法,相干目标分析是利用时间序列多景影像获取地表稳定反射体——高相干点目标的新方法.实验区选择上海市主城区约100 km2 区域,InSAR的实验数据采用覆盖1992~2000年间的25景ERS-1/2的单视复影像.在无先验沉降场模型的情况下,实验结果显示该实验区的地面沉降场在时间范围上跨越8年,平均观测时间采样率约为4个月,垂直形变精度优于5 mm,满足我国对城市地面沉降形变观测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今后大时间/空间尺度上的高精度地表形变观测.  相似文献   
153.
介绍了流动VLBI和上海固定VLBI的天线指向检测,指出了改进流动VLBI天线指向检测方法的必要性,探讨了利用GPS、“北斗一号”等卫星进行流动VLBI快速天互指向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4.
构建起双向耦合的液固两相流动旋涡动力学模型与数值方法;应用离散涡方法,计算非定常不稳定水流场;采用Lagrange方法模拟颗粒运动,颗粒对流体的反作用通过修正涡泡运动速度来实现。利用所建模型,计算了两种St数的泥沙粒子在圆柱绕流场中的运动。结果证明了液固两相流动中颗粒运动与旋涡存在着明确的相关结构:(1)当水沙混合物中的泥沙颗粒碰上旋涡时,泥沙颗粒被卷入旋涡中,被卷入旋涡中的泥沙颗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分布于旋涡区;(2)均匀水沙混合物绕圆柱流动,由于流体流过圆柱时产生剧烈分离流动,使得在尾迹流内中等St数 (St~o (1))的泥沙颗粒从均匀水沙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往旋涡区聚集。  相似文献   
155.
本文给出了上海、乌鲁木齐和昆明三个台站组成的VLBI网进行大地测量的射电源表,画出了这些射电源的天球分布图,计算了每颗射电源同时可被三个台站观测的时间图,利用它们可以编制观测计划表。  相似文献   
156.
本文介绍了DCW-01型流动VLBI系统的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论述了观测前对该系统所进行的主要检测与调试方法,为今后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华北近三十年来的中强地震前的地磁异常进行分析,发现地震的孕育、发生在时空分布上与地磁场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震中距200km范围内,中强地震前很多站都出现变幅不等的地磁异常变化,异常时间多数在一年内。异常形态多趋势性上升或趋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8.
近1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变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距今1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长期变化由长周期(大于1000年)和短周期(约500年)两部分组成,长周期和短周期分量分别受控于漂移场和稳定场的变化.与日本地区相比,北京地区地球磁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距今(5110-4670)±110年之间曾发生短极性漂移事件,这样的短极性地磁事件可能与地球外核流体运动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9.
高温高压下橄榄石含水实验和软流圈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压橄榄石含水实验表明,水进入橄榄石能加速其塑性形变,促进了地幔塑性流动,为上部软流圈成因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依据。  相似文献   
160.
1998年5月磁暴磁层电流体系的地磁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低纬度地区地磁场的短时变化主要由以下电流体系产生:电离层发电机电流(IDC)、对称环电流(SRC)以及由部分环电流和Ⅱ区场向电流及其电离层回路组成的内磁层三维电流体系(PRFI).此外,由Ⅰ区场向电流及其电离层回路组成的电流体系(FACI)所产生的低纬地磁场也是不可忽略的.本文针对1998年5月1-6日的大磁暴,首先利用多个同子午线台站对的数据分离并消去由IDC电流产生的Sq场.然后,通过线性建模分离其他电流体系产生的磁场成分.结果表明:(1)发生在5月1-6日的磁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PRFI和FACI电流体系在1-3日不明显,在4-5日伴随着亚暴强烈发生.(2)SRC的变化情况在第一阶段同Dst指数相似,在第二阶段明显滞后于Dst指数.(3)在5月4-5日,PRFI在SRC之前增强,随着PRFI和FACI的恢复,SRC开始增强.这一结果为我们了解环电流和场向电流的形成以及它们的关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