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0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1672篇
地质学   689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8篇
  1961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利用挪威斯瓦尔巴德地区的ELF/VLF观测资料和世界数据中心公布的Kp指数,分析了日侧极隙纬度低频波不同季节里的周日变化和1984年5月-1986年4月的年度变化及这些波与地磁扰动的某些关系.主要结果有:1.夏季ELF波出现率极大值最大,而冬季的最小,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而且此极大值无论哪个季节都出现在磁正午时段.2.VLF波出现率在夏季较小冬季较大;其极大值出现在磁午后至磁子夜前的2-4h时段里.3.夏季ELF波指数∑A与地磁指数∑KP日变化较相吻合,在太阳自转周内两者相关系数约为0.6.4.冬季VLF波指数∑A与∑Kp日变化相吻合,在太阳自转周内两者相关系数可达0.8.这些结果表明日侧极隙纬度ELF波和VLF波各有不同的产生机制和源区.  相似文献   
72.
关于东亚大陆磁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近三十年来的地面测量资料和东亚地区11个地磁台的资料,以及1965.0、1975.0国际地磁参考场等资料,对东亚大陆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东亚大陆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场源深度的估算,东亚大陆磁场的中心位置及其磁场强度、磁场方向,近三十年来东亚大陆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等。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东亚大陆磁场的中心位置近三十年来没有西向漂移的迹象,从而推断它的长期变化主要由场源强度的变化所引起,而不是主要由非偶场的西向漂移所引起;2.东亚大陆磁场的中心与它的长期变化的中心不相一致,同时,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还可能存在一弱中心。  相似文献   
73.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是由解放前原來分散在不同機構中的前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的氣象和地磁工作部分、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球物理研究室和前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應用地球物理工作部分組成的;在1950年又接管了徐家滙、佘山天文觀象台中的地球物理工作。四年來,這個新中國的地球物理學中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懷和  相似文献   
74.
倪晓寅  黄颂  姜楚峰 《地震》2021,41(3):202-218
运用地磁低点位移、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逐日比三种地磁日变化异常分析方法,分析了2019年6月17日长宁6.0级和10月28日夏河5.7级地震前的地磁前兆异常现象.研究发现,两次地震前三种方法分析的结果均出现了异常,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异常集中交汇区域.综合分析表明,应用地磁低点位移、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预测区叠加法可以提高震中位置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5.
地震波在含孔隙、裂隙斑块饱和介质传播过程中会诱发多个尺度孔隙流体流动而产生衰减和速度频散.在含有宏观尺度“Biot流”和介观尺度“局域流”衰减诱导机制的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模型基础上,引入了微观尺度硬币型和尖灭型裂隙“喷射流”的影响,构建了周期性层状含孔隙、裂隙介质模型.利用双解耦弹性波动方程的方法数值计算了该模型地震频带的纵波衰减和速度频散并与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模型做了对比研究.分析了该模型在不同裂隙参数(裂隙密度、裂隙纵横比)及裂隙体积含量下的纵波衰减和频散特征,裂隙密度越高对于纵波衰减和频散的影响越大,裂隙纵横比越小,由裂隙引起的纵波衰减部分向高频段移动,裂隙体积含量越少,纵波衰减先降低后小幅增加再降低,频散速度增加,并逐渐接近于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模型的纵波衰减和频散速度曲线.最后研究了周期性层状含孔隙、裂隙介质模型有效平面波模量的高低频极限以及流固相对位移在该模型中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6.
电网磁暴灾害风险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磁暴是源自太阳磁场剧烈变化的地球空间效应,随着电网规模的增大和电压等级的增高,磁暴灾害已经成为诱发电网故障风险的威胁之一.研究电力系统磁暴灾害风险的影响因素可为预防与控制其引发的电网事故提供重要参考.在分析历史典型磁暴事件的基础上,剖析了磁暴诱发电力系统故障的机理,阐述了故障传播与电力系统响应的过程,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影响电力系统的地磁感应电流水平及其产生的变压器无功损耗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磁暴本身的特点和电力系统的参数与结构两方面将影响因素分类.以GIC标准模型,通过改变磁暴扰动环境和电力系统参数,说明了各因素对电网磁暴灾害风险的影响程度,并比较了不同因素影响后果的差异,最后指出了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7.
本文研究了0.1~10 Hz频率范围内的ULF波从磁层到地面的传播,得到了解析解,分析了电离层Alfven谐振器、磁倾角、电离层电导率、以及波频率对地面观测到的地磁信号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在磁层中剪切波在竖直方向有明显的谐振结构;地面观测到的信号在IAR谐振频率出现极大值,其谐振频率随磁倾角的增大而增大;电离层电导率的变化可以改变IAR的谐振频率,并能改变波的透射,从而影响地面地磁信号的频谱.  相似文献   
78.
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向磊  田颜锋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1):2724-2731
研究了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建立了以卫星轨道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的系统状态方程,并详细推导了以地磁场大小和地磁场矢量为观测量时的观测方程.由于系统的非线性,传统的卡尔曼滤波无能为力,为了解决系统的非线性问题把常用来解决非线性问题的EKF引入到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系统中.最后用Matlab对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EKF有很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以地磁场矢量为观测量的导航精度要远高于以地磁场大小为观测量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79.
西宁地震台FHD数字化核旋仪从2006年10月安装以来,一直与模拟仪器并行工作。二者采样率不同,所测的量也不相同。在对西宁地震台磁变仪的记录图纸进行数字化转换、生成分钟值的基础上,对FHD仪和磁变仪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FHD仪比三分量磁变仪更加准确地记录了当地地磁场的变化,数字仪器的观测资料明显优于模拟仪器。  相似文献   
80.
通过实际观测,描述了杭州地磁台方位角的检验结果,通过复测检验有两点认识:一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须经过不同方法的严格比较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推广应用;如果采用简接法测定观测墩的方位角,其精度不完全决定于天文或GPS的观测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平角的观测精度.为此建议用此法测定观测墩的方位角,须有合理的观测程序和严密的观测技术,与此同时,尚须具备高于方位角精度要求的高精度精密光学经纬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