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584篇
  国内免费   875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424篇
地质学   1936篇
海洋学   568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61.
中国天山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山花岗岩类具明显的时空分带特征,以古生代最为明显.它们可分为:1.中天山南缘中加里东期花岗岩带:2.中天山北缘晚加里东期花岗岩带;3.中天山南缘早华力西期花岗岩带;4.中天山北缘中华力西期花岗岩带;5.马宗山南缘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6.南天山南坡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在时空上,花岗岩类在中天山陆壳南、北缘呈交替分布的格局,显示出与天山陆壳南、北张合呼应、交替演化的和谐一致关系.中天山花岗岩类是几个地槽主旋回的产物.天山花岗岩带与蛇绿岩带成“对”分布,沿“中天山南缘深断裂”,及“中国天山主干断裂”两侧延伸,二者互相平行.天山花岗岩类是多成因的.分为洋壳重熔型、陆壳重熔型及洋壳陆壳混合重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62.
大地电磁测深法在福建漳州地热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漳州地区深部构造和热源条件,在天宝、漳州、龙海一线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测量工作。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表明在漳州地区龙海—浮宫一带上地幔高导基底明显上隆,在壳内10—13km深处具有明显的高导层,地表覆盖层电阻率很低。根据这些情况并结合地质资料推断,这一带地下存在着温度较高的热源及地下水补给条件,在地下水深循环和热对流良好的断裂交汇区,有可能形成水温较高的地热田。  相似文献   
763.
西藏-日本剖面的岩石圈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克忠  姚政生 《地震学报》1989,11(2):161-169
利用长周期数字地震仪的面波记录,研究了西藏——日本剖面的岩石圈构造,在资料处理中采取了纯路径效应提取和反演连续速度模型的计算技术,分别得到了大陆边缘、华北和青藏高原的岩石圈速度分布.前二个地区上地幔的速度结构相似,不仅岩石层较薄,而且存在高低速度层的相间分布,表现出活动构造的特点;青藏高原具有稳定地台的上地幔构造,但其地壳部分却属活动构造.这三个大地基本单元在构造上的差异可以从地壳追寻到上地幔200km深处,反映出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不同运动.据此推断华北、日本的地震活动在动力源上属于壳-幔性质,而青藏高原的地震属于壳内性质。   相似文献   
764.
765.
766.
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来自世界各大洋的玻璃微粒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微结构特征,并同玻璃陨石进行了对比。从而认为,这些玻璃微粒并非为海底火山物质,而是典型的微玻璃陨石,并指出它们有可能起源于月球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767.
鄂东南地区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体是与斑岩铜钼矿床共生的岩体,但殷祖花岗闪长岩体是与金属成矿无关的岩体。铜山口和殷祖侵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类似,如高Al2O3、Sr含量与La/Yb、Sr/Y比值,富Na2O(Na2O/K2O>1.0),亏损Y与Yb,极弱负Eu异常-正Eu异常以及正Sr异常等。但是铜山口和殷祖侵入岩也存在 明显的差别:前者比后者更偏酸性,但具有较高的K2O,MgO,Cr,Ni和Sr含量,较低的Y和Yb含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并主要显示出正铕异常,区别于后者的极弱负Eu异常-不明显Eu异常。这表明铜山口埃达克质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可能比殷祖埃达克质侵入岩的岩浆来源更深:前者可能由拆沉的下地壳熔融形成,残留物主要含石榴子石;而后者可能由增厚的下地壳熔融形成,残留物可能为石榴子石±斜长石±角闪石。另外,热的地幔上涌,底辟(diapir)进入下地壳,导致含角闪石的榴辉岩发生熔融也可形成铜山口埃达克质岩浆。铜山口埃达克质岩浆在穿过地幔的过程中,将会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换反应:一方面由于受橄榄岩的混染而使得岩浆的MgO,Cr和Ni增高;另一方面岩浆中的Fe2O3不断加入到地幔中,导致地幔的氧逸度(fo2)增高,地幔中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并进入岩浆中,富含Cu-Mo等成矿物质的岩浆上升很容易形成斑岩铜钼矿  相似文献   
768.
壳有限元方法是目前较先进的分析地震活动断层作用下埋地管线反应的方法 ,但是由于受断层错动影响的管道一般较长 ,因此该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 .本文提出一种等效边界方法 ,可以克服现有壳有限元方法的缺点 .埋地管线在地震断层作用下的大变形反应往往只发生在断层附近 ,而离断层较远处管段的变形反应相对较小 .本文从理论上得出一个等效边界 ,以非线性弹簧的形式应用到壳单元分析模型的两端 ,替代模型以外管段的影响 .这样只需对感兴趣的发生大变形的管段进行壳单元建模型 ,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壳有限元方法需要大量计算机时和资源的缺点 .与现有的壳模型固定边界方法进行比较 ,验证了等效边界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相似文献   
769.
大别苏鲁地区层状地幔反射体及其解释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反射地震虽然己广泛应用于地壳上地幔调查,然而,来自地幔的反射体在全世界 都还比较少见,尤其是尚未有发现上地幔中多层水平反射体的报道. 近年来,作者用24s 的 深反射地震记录揭示了在大别苏鲁地区岩石圈地幔内存在5组水平的反射体, 表明该区具有 特殊演化作用形成的上地幔组构, 它们可随深度增加分别命名为M1到M5 . 这些反射体不仅 可在地震叠加剖面上看到,有时还可在野外单炮记录上看到. 反射体M1对应Moho面,而M5大 概与现今岩石圈底界对应,根据地热资料,苏鲁热岩石圈厚度约为78km. 其他3个反射体可 能是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诱发的壳幔作用的结果. 根据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的数据,在晚中生代 中国东部岩石圈的厚度约从150km减薄到约60km,在新生代又略微加厚到平均 78km. 这一减 薄作用引起岩浆底侵并在下地壳产生麻粒岩层,而早侏罗纪扬子克拉通向北的陆-陆俯冲又 在上地幔产生榴辉岩层. 在双程走时12s处的反射体M2 则是麻粒岩层与榴辉岩层的边界,它 也是古生代的 Moho面. 反射体 M3 出现在14s 前后,看来是榴辉岩层的底面, 它的下面应 保存有残留的古生代上地幔. 由于新老岩石圈地幔成分不同,其界面产生反射体 M4. 这种 多层岩石圈地幔反射体的存在表明,所研究地区的地幔结构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作 用有关. 同时,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认为上地幔在反射地震上是相对透明的,多层反 射体的发现对这一认识是新的挑战, 表明采用爆炸震源与地震反射新技术有可能揭露岩石圈 地幔内部结构细节,这些细节也是地幔动力学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70.
单层柱面网壳的粘滞阻尼器减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粘滞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单层柱面网壳的减振效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分别考虑了阻尼系数C0、结构自身阻尼比ζ、屋面质量和结构自身刚度对结构减振系数δ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设置阻尼器的数目以及阻尼器的位置的影响。通过较大规模参数化分析,基本了解了粘滞阻尼器减振系统在单层柱面网壳中的减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