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4篇 |
免费 | 478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1篇 |
大气科学 | 8篇 |
地球物理 | 1677篇 |
地质学 | 234篇 |
海洋学 | 26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535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55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101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8篇 |
1973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腾冲火山区地表垂直形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腾冲火山区1998~2000年的3期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进而利用相关资料得出与计算有关的参数,再用多元Mogi模型反演了岩浆房的位置和大小,所得出的结果与地震层析反演结果基本相似。分析反演结果,认为火山区可能存在多个岩浆房,并有岩脉相通。 相似文献
62.
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建设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介绍了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的建设。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以GPS观测技术为主,结合精密水准、精密重力和流动地磁测量,将3者重合到GPS观测基准站上获取观测信息,初步构成一个时空相结合,点线面与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观测网络。该网络可动态监测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壳运动变化,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背景信息,将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
潮汐形变资料中地震前兆信息的识别与提取 总被引:13,自引:17,他引:13
将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引入潮汐形变资料处理中,对近年来云南地区的3次强震前的潮汐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发现在地震前2~5个月,震中附近的形变台站都接收到一个频段相同的异常信号,且它们之间是相关的,相关系数达80%以上,由此可以确定信号是由同一个源发出来的。出现在多个台站的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很可能就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64.
在获得中国区域1000个实测GPS台站速度场的基础上,利用多面函数法、滑动欧拉矢量法和滑动弹塑性模型法建立了中国大陆水平地壳运动模型,统计表明3种方法外部符合精度2~4mm/a,模型互差精度约为3mm/a。 相似文献
65.
利用地震前后的Landsat-8和Sentinel-2光学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频率域互相关算法提取加利福尼亚州MW7.1及MW6.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同时针对形变数据易受轨道误差、条带误差及时间失相干的影响,分别采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曲线拟合、改进均值相减等方法去除系统误差项。研究表明,MW7.1主震以右旋走滑为主,地表形变的断层迹线呈NNW走向,长度达55 km,最大滑移量约为2.82 m;MW6.4地震的发震断层迹线呈NE走向,长度达15 km,最大滑移量约为1.05 m,推测2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分别为NNW向右旋走滑断裂及NE向左旋走滑断裂,二者形成典型的共轭关系。 相似文献
66.
付广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32(6):1-7
利用球体位错理论计算了2011年日本强震产生的远场同震位移与应变,并利用GPS远场数据修正了该强震的总地震矩。结果表明:1)利用球体位错理论计算得到的理论水平位移场显示,垂直于发震断层的广大区域同震位移较大,位移矢量总体都指向震中地区,震中距约5 000千米的地方亦产生了3 mm以上的同震水平位移。理论位移与远场GPS观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比较两个独立断层模型对应的理论同震位移场发现,震源西部地区远场位移总体上只有1%~4%的微小差异,而东部广大海域的差异则达到同震信号的6%~15%,震中周围差异更大。该差异表明,相对于震源仅局域覆盖的日本本土GPS观测数据对2011年日本强震的断层滑动分布模型的约束能力有限;3)依据中国及邻区的远场GPS同震观测数据修正2011年日本强震的总地震矩,把该地震释放的总能量约束在(3.24~4.96)×10 22 Nm,相应的矩震级为Mw8.97~9.10;4)2011年日本强震在华北地区产生的同震应变与该区的长期应力变化背景场大体相反,表明该强震使华北地区的地壳产生了松弛效应。 相似文献
67.
采用SBAS-InSAR技术对43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获取延安新区(北区)地表形变信息,并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对结果进行分解,得到研究区域的时间系数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延安新区(北区)的最大沉降速率为-56 mm/a,最大抬升速率为32 mm/a。从第1模态可以看出,挖方、填方是造成地表抬升和沉降的主要原因;第2模态则反映了工程建设不同时期对应的不同地表形变状态,即加速、减缓、平稳3个阶段。 相似文献
68.
以四川理县一地质滑坡为例,分析扫描点空间位置的理论精度,探讨点云数据获取以及点云过滤、点云拼接、地理参考等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技术,给出一套比较直观、全面的滑坡形变分析方法,包括基于点云比较的形变分析、基于TIN比较的形变分析、基于特征点的形变分析以及基于DEM的形变分析。为了充分利用非地面点云数据,提出一种提取滑坡区域电线杆、树干的几何特征来分析滑坡水平变化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得到的滑坡形变量与GNSS远程实时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9.
对2006-07-04文安MS5.1地震前2001~2004年区域GPS站速度场和应变率场使用刚性-线弹性运动模型拟合处理的结果进行研究,获得文安MS5.1地震的1~3 a期的前兆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在异常区高异常体发育的边缘梯度带的转折处。 相似文献
70.
利用欧洲航天局最新发射的宽刈幅、高分辨率Sentinel-1A卫星,第一时间获取2016-02-06台湾美浓MW6.4地震干涉像对,使用D-InSAR技术获取美浓地区的同震形变场。利用震中附近39个同震GPS观测进行对比验证后显示,InSAR获取的同震形变场精度优于1 cm(3σ)。形变发生在宏观震中30 km×30 km范围内,主要表现为沿雷达视线向抬升,最大抬升约12 cm。从形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空间连续性较好,说明宏观震中附近地表未发生明显破裂。宏观震中并不与震中位置重合,而是位于震中西部约15 km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