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泰国岩溶面积约占中南半岛岩溶面积的1/4,横跨近11个纬度。泰国岩溶作用强烈,地貌奇特,类型多样,既有典型的高原坡立谷岩溶,也有典型的峰丛洼地谷地和滨海峰林岩溶地貌,因而在全球岩溶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初步查明泰国岩溶分布、典型岩溶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泰国岩溶发育的主要特点和动力条件,并与中国西南岩溶作了对比,旨在推动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的对比以及全球现代岩溶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52.
利用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高分率单道地震资料,在海南岛西南海域发现了一套晚更新世埋藏古三角洲,命名为琼西南三角洲。根据钻井资料的AMS14C与OSL光释光测年结果,初步确定琼西南三角洲顶、底界面的年龄分别约为33.2 ka和45.9 ka。经粗略估算,该三角洲分布面积约2.5万km2。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地震资料等综合分析,推断该三角洲沉积物主要来自海南岛西部并向外推进。该成果对研究南海西北部晚第四纪气候及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油气勘探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53.
以泰国铜金热液型矿区为例,根据地质异常理论、典型铜金矿成矿模式,利用ETM+遥感影像、地质图、矿产地质数据库等多元地学数据,结合GIS技术,提取研究区地质(地层、构造)、遥感(羟基、铁染蚀变信息和线环构造)等致矿信息,采用证据权法对该区铜金矿进行成矿预测,并结合研究区主要控矿地质要素,圈定研究区铜金找矿有利地段,为该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4.
广州西北部上古生界的岩溶发育在P1w、P1q、C2+3ht及C1ds等4套地层组中,其岩溶的类型、规模和赋存形式主要受岩性、层厚、构造位置与地下水活动等因素控制。因不同地层分布区的岩溶特征明显不同,因此,本文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和基础类型选择进行了评价,以期对该地区的工程建设和勘察工作能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55.
北京西北地区壳幔结构的非均匀性特征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北京西北部地区穿过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北西段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和研究, 揭示了延庆——怀来、 张北——尚义地震活动区异常的深浅地壳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研究区基底结构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基底埋深存在着较大差异. 基底埋深在局部地段呈现出的急剧变化可视其为基底断裂存在的一种标志, 基底断裂与地壳深断裂的存在为岩浆的上溢提供了条件, 从而导致了地壳结构强烈的非均匀性. 延怀地区壳内复杂反射波组序列和局部强弱不连续反射带现象的出现, 表明该地区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挤压变形, 从而构成了该地区复杂的地壳结构, 为该地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来源; 张北——尚义地区壳内不同深度范围低速异常体和局部的C1界面的存在, 可以认为是岩浆多期活动的产物, 在区域构造活动的作用下脆性的上地壳内, 当局部应力积聚到一定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和马四储层溶孔中充填的方解石以及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白云石中烃类包裹体鉴定和组成分析认为该区奥陶系储层中气态烃包裹体比较丰富,占30%~40%,以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甲烷含量一般分布在49.2%mol~61.7%mol之间,重烃含量很低,表明该区曾经发生过天然气的运移聚集。应用热爆裂法打开包裹体对气态烃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包裹体中甲烷碳同位素比值分布在-34.7‰~-40.0‰,平均为-37.1‰,乙烷碳同位素比值分布在-29.0‰~-31.0‰之间,平均为-30.1‰,包裹体气体碳同位素比较轻,可能主要为高演化阶段的油型气。另外,该区的古地温史模拟数据和测定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对比研究表明天然气充注期在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357.
全球夏、冬季加热场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48-2002年全球夏、冬季节大气热源的气候分布,并对其年代际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球存在4个主要的大气热源中心,其位置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分别位于中非、孟加拉湾附近、热带西太平洋菲律宾群岛附近及加勒比海西南部;冬季则移至南非、海洋大陆至印度洋一带、澳大利亚西北部至南太平洋一带及南美洲北部.夏季中非、热带西太平洋菲律宾群岛附近及加勒比海西南部大气热源都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中非热源在20世纪70年代存在减弱突变,而热带西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和加勒比海西南部热源存在增强突变,孟加拉湾热源强度存在减弱变化趋势.冬季南美洲北部热源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70年代中期存在增强突变,南非和海洋大陆至印度洋一带热源强度存在增强变化趋势,而澳大利亚西北至南太平洋一带热源强度存在减弱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58.
基于0.25°×0.25°的CMORPH日降水量产品以及ECMWF 0.25°×0.25°的ERA5再分析数据,本文对2017年1月上旬泰国南部反复发生暴雨事件的机制进行了研究,这些暴雨事件造成了Ko Samui和Ko Phangan近三十多年来最强的洪水事件。结果表明,初生于中南半岛西南方,向东北方向移动的一个中尺度涡旋是泰国南部重复发生暴雨事件的直接原因。涡度收支分析表明,水平辐合项是这个中尺度涡旋维持的最有利因子,倾斜项是第二有利的因子,而水平和垂直输送则主要造成了涡旋三维空间范围内正涡度向外的净输出,这是不利于涡旋维持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倾斜项与垂直涡度输送项分别对涡旋的移动及涡旋周边对流层低层的涡度增长较为敏感,这两个作用项在涡旋维持的两个不同阶段内各自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9.
冯锐  薛广盈  汤毅  陈光英  马桂明 《地球物理学报》1991,34(04):442-454,532
利用人工地震测深纵剖面和非纵剖面的资料,对琼西北地区Pg波的走时进行了层析反演,对比了代数重建法和同时迭代重建法的效果.综合了纵剖面的模型后,在三维弯曲界面上重建了基底速度图象,探讨了用射线椭圆评价分辨的途径. 层析成象结果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揭示琼西北的结晶基底存在三条北东向断裂和两条北西向断裂,后者是继承性的活动断裂,控制着新生代次级断块的发展与火山活动.地表所推断的东西向王五—文教深大断裂,在该处只呈断续隐伏状显示.该区的基底存在儋县、临高和光村三个高速区,主要反映着基性岩体或花岗侵入体.基底整体性最好的是在儋县—王五地区,破碎程度最严重的是在王五—中和—光村以西的地区.  相似文献   
360.
钱鑫  冯庆来  王岳军 《地学前缘》2016,23(6):287-298
琅勃拉邦构造带内放射虫硅质岩含有放射虫Entactinia vulgaris Won, Entactinosphaera palimpola Foreman和Belowea variabilis (Ormiston et Lane),时代为早石炭世,为老挝境内首次报告。硅质岩样品具有很高的SiO2质量分数(95.29%~98.17%),大部分样品表现出相类似的稀土配分模式,部分样品配分模式图表现为上凸状,具有中稀土富集,均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Ce/Ce*值为0.64~0.74,其中部分样品具有Eu的负异常,为0.58~0.68。Y/Ho比值为31.05~40.96,类似日本Sasayama中-晚二叠世的远洋硅质岩。地球化学显示其为含酸性火山碎屑非热液成因的远洋硅质岩。这些研究证实了在思茅板块和印支板块之间存在一个开阔的石炭纪时期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