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45篇 |
免费 | 3420篇 |
国内免费 | 14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5篇 |
大气科学 | 1148篇 |
地球物理 | 4522篇 |
地质学 | 3959篇 |
海洋学 | 1569篇 |
天文学 | 103篇 |
综合类 | 403篇 |
自然地理 | 1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3篇 |
2023年 | 314篇 |
2022年 | 367篇 |
2021年 | 405篇 |
2020年 | 364篇 |
2019年 | 389篇 |
2018年 | 307篇 |
2017年 | 275篇 |
2016年 | 285篇 |
2015年 | 369篇 |
2014年 | 471篇 |
2013年 | 410篇 |
2012年 | 482篇 |
2011年 | 459篇 |
2010年 | 470篇 |
2009年 | 498篇 |
2008年 | 451篇 |
2007年 | 409篇 |
2006年 | 403篇 |
2005年 | 339篇 |
2004年 | 329篇 |
2003年 | 285篇 |
2002年 | 309篇 |
2001年 | 316篇 |
2000年 | 268篇 |
1999年 | 256篇 |
1998年 | 258篇 |
1997年 | 252篇 |
1996年 | 264篇 |
1995年 | 261篇 |
1994年 | 238篇 |
1993年 | 248篇 |
1992年 | 202篇 |
1991年 | 206篇 |
1990年 | 185篇 |
1989年 | 122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25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18篇 |
1976年 | 22篇 |
1974年 | 20篇 |
1965年 | 2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六盘山盆地被巨厚的黄土所覆盖,是表层和深层双复杂区域。巨厚的黄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使该区干扰波非常发育,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了有效调查该区干扰波发育特征,并进行针对性地压制,通过盒子波调查技术在该区的应用分析,提出了和生产结合进行盒子波调查的有效方式,克服了静校正问题对盒子波调查数据的影响。针对两种地形条件下的盒子波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地形和表层条件下干扰波场的变化,认为影响浅层和中深层信噪比的干扰波特征存在差异;并通过组合压噪效果分析,提出对不同深度勘探目标进行针对性压噪的组合接收方式,提高了六盘山地区巨厚黄土塬勘探区目标层采集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42.
全球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它将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地震方法是高精度地热勘探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地热资源地震勘探方法包括主动地震和被动地震两大类,这两类地震方法在地热勘探的不同阶段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了地热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然后总结了国内外被动地震和主动地震勘探新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地热资源地震勘探水平提供一些借鉴。研究表明,被动地震在地热田最初的普查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在地热储层特征的精细刻画和裂缝探测的预测精度方面,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主动方法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其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所以它能更好地描述储层特征,为未开发地热区选区评价和井位优选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此外,多波技术也将是地热勘探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3.
144.
蓬莱9?1油田的潜山为中生界花岗岩,经钻井揭示该油田潜山具有埋深浅、风化作用强、裂缝储层横向变化快的特点。通过精细岩石物理研究,密度在该油田潜山段能够较好地识别裂缝储层,但是由于潜山段井间密度基线差异较大,对利用密度进行井间裂缝储层预测提出了挑战。笔者采用基线差密度校正法对井间密度基线进行了一致性处理,并通过构建正演模型分析了密度变化对AVO响应特征的影响,最终利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得到基线差校正后的密度体,解决了密度基线的差异性对裂缝储层预测的影响;还结合裂缝储层的基线差校正后的密度与总孔隙度之间良好的规律关系,利用基线差校正后的密度体在较好地描述潜山段裂缝储层展布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了井间裂缝储层的孔隙度发育程度,并得到了验证井的验证。该技术在蓬莱9-1油田潜山裂缝储层预测的成功应用,为今后类似潜山裂缝储层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5.
146.
针对目前土层反应分析方法难以模拟液化土层地震动时程的缺欠,在工程力学研究所原有有效应力分析程序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验证。改进方法中,通过每个应力循环模拟土的非线性进程以及液化导致的土刚度衰减过程,并引入了新建立的适于非均等固结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增长模型。将计算方法与实际地震记录及大型振动台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峰值加速度、液化后波形变化、时频曲线及加速度反应谱等主要特征上,计算结果均与现场实际记录及振动台实验基本一致;在液化引起地震动特征变化上,计算出的液化较非液化土层加速度反应谱的增量与实验结果一致。说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可以用于液化土层地震动的模拟。 相似文献
147.
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过程模拟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本文将东祁东逆冲带与鄂尔多斯西南缘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相结合,研究了逆冲带内部变形特征,前陆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反映的盆缘构造性质和幕式逆作作用。 相似文献
148.
149.
基于最小二乘τ-p变换和τ-p域模型稀疏分布的假设,本文给出高分辨率τ-p变换的推导及其模型空间域的离散采样公式,同时给出了保振幅线性同相轴波场分离的算法流程.在求解本文给出的高分辨率τ-p正变换时,由于待求解的矩阵不具备最小平方法所具有的Toeplitz结构,故采用Cholesky分解法进行计算.本文模拟了井间地震和阵列声波测井中的Stoneley上下行波的分离算法过程,高分辨率正反τ-p变换且滤波所得结果显示本文算法误差小和保振幅的特点.对于在τ-p域距离很近或时间域同相轴近于水平的线性波场,高分辨率算法的聚焦作用使得所分离波场畸变小,体现本文算法精度高的优点.理论模型试算表明本文给出的高分辨率τ-p变换线性波场分离算法具有稳定性、精度高和保振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0.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造带和祁连地块南部的苏干湖盆地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的总体结构表现为东昆仑山和祁连山相向向盆地挤压对冲,盆地中部沉降的构造格局。盆地内部的构造样式以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以此形成背斜构造为显著特征,背斜两翼多发育逆断层,构成“两断夹-隆”的构造格局。挤压应力主要来自南西方向、北东方向起阻挡作用。在两侧造山带的强烈挤压作用下,侏罗纪时期在祁连造山带南缘形成并不典型的前陆盆地,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则在祁连造山带与昆仑造山带之间形成双侧前陆盆地,第四纪属挤压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