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3篇
  免费   3052篇
  国内免费   3931篇
测绘学   367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1466篇
地质学   15080篇
海洋学   1245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957篇
自然地理   572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552篇
  2021年   669篇
  2020年   512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552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751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561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533篇
  1999年   524篇
  1998年   464篇
  1997年   528篇
  1996年   457篇
  1995年   395篇
  1994年   404篇
  1993年   301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41  
徐备 《地质学报》1990,64(1):33-42
赣东北—皖南的元古界可分为3种岩石组合,分别属于不同的、但互有联系的构造古地理单元。赣东北—浙西火山岩带的野外地质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曾是一条岛弧带。对该带以北元古代浊积岩沉积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弧后盆地的发育历史。根据该带以南元古代岩石建造类型,推测其可能代表弧前及海沟地区。通过各种构造古地理分析,推断了岛弧带与弧后盆地的关系并运用沟弧盆体系的模式探讨了晚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92.
华北断陷盆地热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地热场主要受基底凸凹相间的地质构造格局控制,具有高低相间的带状分布特点。在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G和大地热流值Q均较高,一般G=3.5—5.0℃/100m,Q=63—84mW/m~2;而凹陷区则较低,G=2.7—3.5℃/100m,Q=46—59mW/m~2。全区=3.58℃/100m,=61.5±13.4mW/m~2,这说明全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值和局部热异常。地热场数学模拟结果和实测地热资料对比,相符较好。构造单元的地热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壳浅部岩石热性质在横向上及纵向上的不均一,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向上传导过程中,于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海南东方二甲抱板群和金矿的时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994.
宁芜拉分盆地的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波 《江苏地质》1990,(4):9-14
本文研究了宁芜拉分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对其作了系统的测量,结合其它小型断裂构造及褶皱构造等进行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恢复工作,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面貌。  相似文献   
995.
来自加拿大西部盆地的229个点的381个基底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值显示出对数频率分布。平均值(A)=2.06(S、D.=1.22)μWm^-3,高于苏必利尔(Superior)(Ca.1.2μWm^-3,Jossop,Lewis,1978)和丘吉尔(Churchill)(Ca.0.7μWm^-3,Drury,1985)省地盾的生热率。如果画出LogA的等值线来显示基底的生热率分布,将见到3个大的生热率相对高值带。一个与皮斯(Peace)河弯的基底构造一致,一个与阿萨巴斯(Athabasca)轴线一致(Darnley,1981)。通过这两个带的古生代构造层的热流没有明显增加的显示。第三个带在萨斯卡彻温(Saskatchwan)西北部,与斯威夫特卡伦特(Swift Current)地区的高热流带一致。艾伯塔(Alberta)地区热注和生热率没有线性关系,可能是由于古生代地层中地下水运动对热流产生了影响,也许也表明了生热的铀、钍、钾同位素仅富集在基底面附近,而并不是富集于整个上地壳。  相似文献   
996.
997.
 侏罗纪时东南亚大陆上形成两个大盆地,西为海相盆地,东为陆相红盆。白垩纪时大盆地闭合或解体。第三纪出现裂谷盆地,其发育受燕山期构造格局控制;拉张应力自南向北变弱,裂谷发育自南向北变晚。第四纪为上叠盆地阶段。滇西与泰国各时期盆地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演化特征,恢复东南亚大陆侏罗纪以来不断碎裂、局部解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998.
周乐尧  郑人来 《地质论评》1991,37(2):179-185
本文详细论述了绍兴—诸暨双溪坞群金的概率分布型式和金在各类岩石中的分配,指出双溪坞群金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金在各类岩石中分配极不均匀,其中细碧岩和角斑质凝灰岩是双溪坞群主要载金岩石,千糜岩是金的富集岩石。在对各类岩石样品金含量进行对数正态检验的基础上,采用对样品数加权计算获得双溪坞群含金丰度(7.53ppb)。文章最后通过微量元素对金在地质历史中地球化学行为指示信息的研究,阐明双溪坞群在地质历史中可能经历了三次不同的金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从岩石化学特点看板溪群的沉积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白俊  郝杰 《湖南地质》1991,10(3):186-188,206
将板溪群和冷家溪群杂砂岩全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在SiO_2-K_2O/Na_2O图解、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图解、Na_2O-K_2O图解以及(K_2O+Na_2O)—Al_2O_3图解上投点,发现多数板溪群杂砂岩样品点落在被动大陆边缘区,而冷家溪群杂砂岩样品点则多落入活动大陆边缘区。因此认为,板溪群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而冷家溪群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吉林省南部下元古界集安群地质特征与沉积期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福润 《吉林地质》1991,10(2):31-41
根据集安群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蚂蚁河组沉积期古环境为强氧化泻湖相;荒岔沟组沉积期为强还原的泻湖相、大东岔组沉积期为开阔正常浅海潮坪相。集安群从发生发展到结束古环境演化规律是:构造上,由优地槽向冒地槽演化,气候上由炎热向温湿演化;古地理环境从有障壁的局限海变为无障壁的开阔海;从咸化海向正常海,从泻湖相向潮坪相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