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6篇
  免费   3052篇
  国内免费   3939篇
测绘学   367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1468篇
地质学   15098篇
海洋学   1245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958篇
自然地理   572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682篇
  2020年   512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552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751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561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533篇
  1999年   524篇
  1998年   464篇
  1997年   528篇
  1996年   457篇
  1995年   395篇
  1994年   404篇
  1993年   301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主力气源岩太原组、山西组煤系地层热成熟史的研究对本区天然气充注过程和有利目标区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对研究区烃源岩评价和一维、二维地质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对单井以及研究区内二维剖面、平面进行了煤系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在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中侏罗世以后,烃源岩持续埋深,早白垩世末期至最大埋深(4000m左右),绝大多数的天然气都在这一阶段生成,早白垩世末构造抬升以后只有少量天然气生成;(2)研究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源岩最大累积生烃强度可达到2200×10^8m^3/km^2,对现今天然气的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PETROBAR(巴伦支海区域性石油地质研究)是一个由挪威研究理事会(NFR)及StatoilHydro赞助的、PETROMAKS项目下属的大型跨学科研究课题。参与这个研究课题的有:地学部(项目负责)、地球物理研究所(PGP)、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部、卑尔根大学、斯塔瓦格国际研究所(IRIS)、挪威地质调查局以及火山盆地石油研究所(VBPR)。我们也将与俄罗斯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合作。  相似文献   
993.
Jesper  Kresten  Nielsen  Yanan  She  Jan  Kresten  Nielsen  Nils  -  Martin  Hanken  Sten-  Andreas  Grundvag  吴峧歧 《海洋地质》2008,24(3)
在东格陵兰盆地,晚二叠Ravnefjeld组(FoldvikCreek群)海相沉积物属Wuchiapingian期(Stemmerik等,2001),遍布整个东格陵兰盆地的Ravnefjeld组由三套生物扰动粉砂岩夹两套薄层状泥页岩组成(Piasecki和Stemmerik,1991)。这些富含有机质的薄层沉积是易于生油的烃源岩,其平均总有机碳含量为4wt%,HI值为300~400mg/g TOC,属于Ⅱ型于酪根(Christiansen等,1993)。黄铁矿莓球的含量表明这种薄层的沉积条件为含硫底水,生物扰动单元代表半氧化-氧化条件(Nielsen和Shen2004),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也指示了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94.
V.  E.  Khain  I.  D.  Polyakova  李学杰 《海洋地质》2008,24(3)
北极东部宽广的陆架展布着几个不同时期、不同走向的裂谷成因构造。利用构造纲要图,展示了上Brooksian地层单元(白垩纪-新生代)的主要构造元素,并勾画出Ellesmerian地层单元(晚泥盆世-侏罗纪)的构造轮廓,通常认为本区该期烃源岩最丰富。上地层单元发现了3个主要沉积盆地:Vil’kitskii-北楚科奇盆地,南楚科奇盆地和东楚科奇盆地,它们被楚科奇中央隆起所分隔。该隆起在EUesmerian期最活跃。通过与研究详细的陆架和陆坡区对比,概括了这3个盆地烃类的形成和聚集模式,了解可能的油气储集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995.
The occurrence percentage and abundance of General Aerobic Hetero- trophic Bacteria (GAB)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PN for 182 sub- samples from 10 sediment cores taken from the Canadian basin and the Chukchi Sea at two different culturing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ral occurrence percentage of GAB was quite high, average abundanees of GAB at cultured temperatares of 4℃ and 25℃ were 4.46 ×10^7 and 5.47×10^7 cells·g^-1(wt),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abundance of GAB occurred at 20 -22 cm section in the sediment. GAB abundances changed among the section of sediments, but there is a trend : the a-bundances at the middle or lower sections were lower than those at upper section. Cultivation at 25℃ could improve the occurrence percentage and abundances of GAB,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 may change the living circum-stances of GAB. The differences of GAB among the latitudes areas indicated that occurrence percentage and abundances of GAB in middle latitude area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igher or lower latitude areas, and were more obvious at 4℃ than those at 25℃. The GAB abundances in sediment under the shallower water seemed to be low- er than those in sediments under the deeper water and this status was more obvious at 25℃ than that at 4℃.  相似文献   
996.
近10年来,国内外的沉积构型研究从之前的以精细表征为主扩展到成因机制分析.文中以同生逆断层控制的冲积扇、可容空间影响下的曲流河点坝、浅水缓坡背景下的三角洲指状砂坝以及大陆斜坡微盆地背景下的重力流沉积等为例介绍相关研究进展.(1)挤压盆地边缘复杂的同生逆断裂构造活动控制了冲积扇的构型要素类型、叠置样式、分布演化及定量规模...  相似文献   
997.
微震源定位问题是页岩气勘探、矿山微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减小微震定位误差、解决粒子群算法求解微震源反演模型不稳健的情况,采用线性定位法、Geiger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组成的三步反演法进行微震源定位求解,并研究了粒子群优化算法随机粒子分布类型等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第一步,建立线性定位方程组,求解得到初始震源近似解,将其作为Geiger法的初值,计算得到第一步震源近似解结果;第二步,结合第一步定位结果和阈值,设计循环判定准则,执行PSO算法的多次循环,直至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后停止,得到第2步的震源近似解;第三步,重复执行第二步若干次得到近似解集合,利用质心法得到最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三步反演方法相对于单一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或者粒子群算法的定位精度更高,算法更加稳健;群体优化算法的参数对定位效果影响较大,基于F分布的PSO算法更加适合微震源定位,相对于传统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具有更快的定位求解速度和更精确的定位结果;微震源的三步反演方法在矿山微震源定位精度和算法稳健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对钻井资料较少的莺歌海盆地某气田采用流体相控属性建模,利用叠前纵横波速度比反演预测储层含气性和储层测井综合解释成果,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流体相模型;用流体相模型进行间接相控,建立了用波阻抗约束的随机模拟孔隙度模型,解决了浅层气藏由于受含气效应影响导致模拟的气层孔隙度偏高而难以正确反映储层物性分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求得连通因子平面分布,勾出孔隙度分隔带,解释了研究区压力和气体类型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999.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它既可以作为油气的储层和源岩,也可以作为油气的盖层或遮挡体。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台地相和斜坡相之中,其中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坡折带的生物碎屑滩和砂屑滩、局限台地的白云岩坪是主要的储集相带。潜山溶孔溶洞型白云岩、石灰岩及礁滩复合体中的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礁灰岩以及潮坪白云岩是主要的储集岩。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都发育有较好的碳酸盐岩烃源岩。根据油气的分布与聚集特点,对碳酸盐岩油气藏作了分类。论述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前景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00.
裂陷盆地中的构造变换带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