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33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根据我国丰富的地方史志资料分析,证实在我国频临东海,南海沿岸的历史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这与冬半年出现在我国北方沿岸的风暴潮不同。列出了历朝风暴潮按月的统计和重大历史风暴潮灾害表。对史志的记载进行了探讨,指出时间记载的可靠性,古地名的变迁:随同风暴潮记载的海象、气象、天象和物象的记述;以及由风暴潮引起的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02.
统一均衡基准下中国沿岸的海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对我国12个验潮站近几十年海平面观测资料的显著周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海平面线性变化叠加若干固定周期变化的模型来拟合月均值观测值,并按最小二乘准则估计了这些验潮站近几十年来趋势性相对变化及误差,并将这些相对变化归算到文献[4]所建立的统一均衡基准下,研究了中国沿岸未来数十年的海面变化趋势.指出中国沿岸海面总趋势是上升的,各岸段速率有所不同,少数岸段海面下降.文中给出的数值对未来海面变化及影响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广东徐闻西部沿岸海区"珊瑚类"的物种及其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东省徐闻西部沿岸海区的珊瑚资源状况基本查清,发现分布的珊瑚共计2目17科49种.其中石珊瑚11科35种,软珊瑚6科14种.连片分布面积约5940hm^2,沿着海岸线呈南北走向的狭长带状分布.高出海底1.00m的高礁区分布在水尾角以北和大腰岭邻近沿岸的3.00~5.00m水深海域以及灯楼角以北水深3.00~6.00m沿岸海域.石珊瑚以木珊瑚科中盾形陀螺珊瑚、鹿角珊瑚科、滨珊瑚科分布最为普遍.柳珊瑚中以海底柏科赭色海底柏、黄叠叶柳珊瑚,鞭柳珊瑚科中以灯心柳珊瑚、鳞灯心柳珊瑚,类尖柳珊瑚科中的扁小尖柳珊瑚、紧绒柳珊瑚,软柳珊瑚科中的侧扁软柳珊瑚等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一般分布在石珊瑚的外围和较深水域。  相似文献   
106.
浙江沿岸贝类生物体中Hg、Cd、Pb、As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冷原子荧光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分光光度法对 1 998年 5~ 6月所采集的浙江沿岸 1 4个测站 2 3个贝类生物样品中的重金属 Hg、 Cd、 Pb、 A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贝类生物样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 :Hg为 0 .0 2 0× 1 0 - 6、Cd为 1 .5 4× 1 0 - 6、Pb为 0 .49× 1 0 - 6 、 As为 1 .73× 1 0 - 6 。贝类不同科间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蚶科含 Cd量最高 ,帘蛤科含 As量最高。同时对不同海区的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7.
孙涛  陶建华 《海洋学报》2003,25(3):104-112
在近岸缓坡浅水海岸,波浪破碎产生沿岸流是近岸海域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的影响重大,在高阶近似抛物化缓坡方程求解大面积波浪场基础上,建立了波浪作用下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不同坡度均匀斜坡地形上具有不同波高、周期的规则波及不规则波浪作用下污染物输移扩散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波浪作用下沿岸流分布规律影响,所得结论认为地形坡度及入射波高对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影响较大,波浪作用将使缓坡海滩上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平行岸线方向.  相似文献   
108.
《海洋世界》2008,(10):5-5
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的赤潮监测情况显示:今年6~8月,全国海域共发现赤潮15次,累计面积2874平方千米,与2007年同期相比,赤潮次数减少29次,累计面积减少2984平方千米。而且,今年的赤潮分布趋势有所不同。往年6—8月,全国赤潮主要分布于浙江沿岸海域,福建厦门、霞浦、黄岐近岸海域,广东深圳沿岸海域和青岛、秦皇岛、天津、黄骅等渤黄海沿岸海域。  相似文献   
109.
潮滩沉积的物源一直是沉积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近30年长江入海泥沙量持续减少,致使长江入海泥沙对浙闽潮滩沉积的物质贡献降低。在此背景下,探究浙闽沿岸潮滩沉积的物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杭州湾至福州湾沿岸的泥质潮滩表层沉积开展了详细地磁学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物的磁性主要受磁铁矿主导,但磁性矿物含量、磁畴和矫顽力等磁性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意味着沉积物受到多物源影响。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沉积物磁性特征受粒度效应影响有限,主要与物源差异有关。物源判别结果指示,浙闽泥质潮滩沉积的物源包括长江、海岸基岩和浙闽河流。杭州湾至福宁湾,沉积物普遍受到长江和浙江诸河混合物质的影响,且浙江诸河的物质贡献较大;隘顽湾和象山港沉积物还受到其附近海岸基岩的影响;福宁湾沉积物可能还受到闽江源物质和其附近海岸基岩的影响;罗源湾和福州湾沉积物的潜在物源是闽江和其附近海岸基岩,长江和浙江诸河的物质贡献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10.
闽浙近岸海域赤潮暴发前后海水营养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 2013年 4月 24日-5月 23日闽浙沿岸赤潮暴发前后 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各项溶解无机态 营养盐的浓度及分布特征,并对其与赤潮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春季 DI N、PO 4 -P 和 Si O 3 -Si的平均 浓度分别为 (16. 62依8. 62 )滋mol / L、 (0. 75依0. 33 )滋mol / L和 (19. 91依10. 30 )滋mol / L,氮和磷的平均浓度均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 准。营养盐的分布特征整体上表现出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高值区出现在飞云江口和闽江口等近海海域,赤潮暴发 后,整个调查海域各项营养盐分布表现出北低南高的特点。赤潮区域 DI N 和 PO 4 -P 浓度随着赤潮的发生、发展呈持续下降 的趋势,低氮磷比不利于东海原甲藻 ( Pr or ocent r um donghai ens e ) 的生长。水文跃层、生物作用、陆源输入及台湾暖流等是 影响春季 FA 断面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