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8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444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104篇
海洋学   370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71.
石创 《地质科技通报》2022,41(3):166-172
沉积岩中的稀土元素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能够较好保存原始沉积记录。为了揭示阳江东凹文昌组发育时期的物源区物质来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 选取凹陷内Y-1井文昌组泥岩样品进行元素测试, 系统分析研究区文昌组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文昌组泥岩稀土元素含量高, 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 Eu为明显负异常, Ce为微弱正异常特征。文昌组物质来源以花岗岩为主, 含有少量沉积岩, 沉积源区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CeanomδCe参数指示文昌期水体处于还原环境, 为优质烃源岩发育提供良好的保存条件, 纵向上水体还原性演化规律为: 强→弱→强→弱, 与文昌组泥岩TOC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72.
文志刚  张爱云 《现代地质》1997,11(2):197-202
摘 要  研究了鄂尔多斯奥陶系碳酸盐岩中沥青 A 和沥青 C 的生物标志物特征‚表明沥青 A 和沥青 C 之间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氧化还原 环境、成熟度及粘土矿物含量的不同。结合沉积相分析‚探讨了不同沉积环境中沥青 A 与沥 青 C 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73.
于炳松 《现代地质》1995,9(3):293-299
摘要:皖西中、下三叠统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从下往上,其沉积环境经历了从盆地-开阔陆棚-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上蒸发台地这样一个海水逐渐变浅、盐度不断增高的环境演化序列.据露头剖面分析,这套碳酸盐岩地层可分成3个层序。层序均由低水位、海进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特征明显。据其岩性特征及准层序的叠置方式,识别出了追赶碳酸盐体系(catchupcarbonatesystem)和并进碳酸盐体系(keepupcarbonatesystem)。  相似文献   
274.
陆相咸化湖泊沉积硫酸盐岩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海洋中的硫酸盐矿物和海水硫酸盐本身常有相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因而可根据现代蒸发岩的硫酸盐同位素来判断古环境。据李任伟[1]引用Holser和Kaplan及格里年科的资料报道,海相蒸发岩及其所反映的古海洋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只在较狭窄的范围内变化,现...  相似文献   
275.
在森林被覆盖较严重的上黑龙江地区二十二站-古鲁干一带,进行1:5万区域地质填图时,笔者等充分利用露头范围内可观察到的基本层序特征,对其类型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基本层序的组合特征及其纵横向上的变化表明其形成于淡水陆相湖泊环境,结构多重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对比,较正确地划分了中生界株罗系绣峰组、二十二站组岩石地层单位,并提出两者为同时异相的新认识,对研究上黑龙江断(拗)陷陆相盆地的时空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6.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下降,气候干旱,地形平缓,河流入湖发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湖面的频繁波动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发育很有特色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了宽展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在平面上,三角洲平原与宽展的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平缓相接,不存在Gilbert型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褶结构。  相似文献   
277.
苟富刚 《海洋学报》2023,(4):95-108
为了研究长江古河谷地区早中全新世沉积物的碳埋藏速率及来源,进行了ZK1孔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δ13C的测定,结合AMS14C(植物碎屑、贝壳)测年、有孔虫及粒度数据,分析了长江古河谷碳埋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TOC来源。采用历史地理学、沉积地质学结合测年数据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自下而上分别为U1潮汐河道、U2河口湾、U3潮流砂脊和U4前三角洲。沉积物受到水深、径流、河口余环流、潮流、波浪、风暴与再矿化等作用或因素影响,TOC平均值为0.41%,低于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基准值0.46%。ZK1碳埋藏通量(TOCBF)介于7.4~110.5 g/(m2·a)之间,差异较大。TOCBF数值主要受控于沉积速率。δ13C与TOC/TN(C/N)投影点结果表明,TOC来源表现为多源特征,且整体表现为偏陆源特征。C/N与δ13C线性拟合相关性高,适合采用C/N与δ13C进行TOC来源的定量分析。基于C/N与δ  相似文献   
278.
地处南海北部的珠江三角洲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数次海面升降过程,沉积了多套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地层,为研究河口海岸带地区的沉积模式及古环境演变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以江门GC088孔岩芯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岩相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微体古生物学及年代测试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内其他第四系钻孔剖面资料,综合揭示了珠江三角洲江门新会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演变过程,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新会地区第四系存在河床相、潮控河流相、河口湾相、三角洲前缘相、潮坪相、三角洲平原相6种沉积相及风化形成的花斑黏土层;(2)通过本文新获取的14C和OSL年代测试结果并综合对比区域内其他钻孔的测年结果建立了新会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年代框架,认为珠江三角洲普遍存在2次海侵-海退旋回过程,且下海侵旋回的年代应归属于MIS 5;(3) GC088孔多指标分析结果呈现出较好的周期性,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变化较一致;结合区域内部分钻孔沉积相变化及其他各类指标结果(如元素比值、孢粉、有孔虫等),揭示了珠江三角洲MIS 5阶段可能存在次一级海平面波动。本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的沉...  相似文献   
279.
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技术,通过对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烃源岩及原油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生物标志物中三环萜烷系列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对于沉积环境和生物来源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大安寨段烃源岩及原油姥植比Pr/Ph中等,C19—C26三环萜烷呈现C21优势.C19+20和C23的相对百分含量较低,C24TeT/C26TT值大于1,指示大安寨段沉积时期水体较浅,生源构成以菌藻生源为主,兼有丰富的高等植物生源的混源输入,形成于弱还原的淡水湖相环境.  相似文献   
280.
对冀中坳陷HS1钻孔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综合岩性、年代、生物标志等,探讨了3.5 Ma BP以来以冀中坳陷为代表的华北平原坳陷区的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长期震荡式下降和气候不断变化的条件下,经流水作用改造依次经历了河流相与不稳定浅湖洼地相交替(上新世晚期)、河流相(早更新世)、河流相-片流相-短时洪泛相(中更新世)、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交替(晚更新世)、泛滥平原相(全新世)5个沉积演化阶段,且沉积物所处环境的水动力条件不断减弱,细颗粒组分不断增加。沉积物粒度颗粒组分含量与碳、氧同位素和孢粉所记录的气候变化具有同趋性,在寒冷干旱气候条件下细颗粒组分含量增加,而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粗颗粒组分含量增加;介于二者之间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粒径变化较平缓,粒径区间范围较宽。粒度曲线反映的沉积环境的旋回性变化与孢粉、碳、氧同位素记录所划分的气候冷暖演化阶段耦合性较好,也与华北地区其他钻孔同时期相关记录较一致,这对重建区域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