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2篇
  免费   1263篇
  国内免费   965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279篇
地质学   3994篇
海洋学   277篇
综合类   403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郯庐断裂带(即郯城-庐江断裂带)是纵贯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一条巨型断裂带,整体为北北东走向。它的形成和演化对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地质演化有明显控制作用,同时又是一条现今地震活动较为活跃的地震带,因此对郯庐断裂带周边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野外观测取得的10个测点共206条活断层擦痕数据,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主要特征:郯庐断裂及其周边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以北东-东西向挤压、北西-近南北向拉张为特征,其最大主压应力(σ1)方向为64°一106°,平均倾角23%最小主压应力(σ3)方向为332°~14°,平均倾角14°;中间主应力(σ2)倾角较陡,近垂直,应力结构为走滑型。  相似文献   
162.
辽西地区构造系统的形成与东北亚区域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庚  郭华 《铀矿地质》2002,18(4):193-201
燕山造山带东部辽西地区的构造填图,地质研究,以及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的同位素资料 ,提供了东北亚和燕山板内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华北板块北部燕山-辽西地区自中元古宙至中生代,与整个华北克拉通一起,接受相同的地台盖层沉积,其沉积历史完全相同。在中晚三叠世之后,该区沉积了中生代火山碎屑岩和陆相沉积岩,并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这才有别于华北克拉通的其它稳定区。同位素资料表明,兴隆沟期火山岩,蓝旗期火山岩和义县期火山岩形成时间分别为200-170Ma,170-155Ma,140-100Ma。按构造成因和系统的指导思想,将该区构造构造归并成3种构造系统,即逆冲推覆构造系,正滑断裂系和走滑断裂系。这3种断裂系统的发育顺序是: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相当于义县组,九佛堂组之间的界面);正滑断裂构造系是九佛堂组和阜新组的同沉积构造;走滑断裂构造系形成最晚,为晚白垩世形成的构造。其中早期逆冲推覆构造起了主导作用,奠定了本区构造格局的基本格架,晚期构造的叠加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已有的构造格局。三叠纪到早白垩世期间,在欧亚板块向南挤压和古太平洋板块向北向西方向的挤压作用下,于早白垩世中期形成本区的逆冲推覆构造;早白垩世晚期受古来洲大陆区域扩张的影响,形成了辽西地区的正滑断裂系,晚白垩世北北东向的走滑断裂系形成则与郯庐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3.
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对该区板块缝合带的空间位置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沿雅鲁藏布江呈弧形展布。笔者以ETM+为主要信息源,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南峰地区的断裂构造进行了详细的遥感解译分析,从构造统计分析的角度对断裂构造进行定量研究,从分维值及趋势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认为缝合带的南东段、北段大致沿雅鲁藏布江展布,而北西段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北西侧,沿东久-米林(断裂带)展布,这也与近几年来开展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4.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阐述了分布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的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指出该右行走滑断裂系统由古北口-平泉断裂和密云-喜峰口-锦西断裂两条主干断裂,以及夹于其间的北西向张性断层和张裂脉,北东向压性断层和褶皱等共同组成,近东西向主干断裂具有右行右列“P破裂”结构形式,北西向的张性断层和张裂脉则具有“T破裂”性质,主干断裂与北东向压性断裂和褶皱构成了一幅右行走滑双重构造(strike-slip duplexs)格局,而不是不同期次变形的产物。该走滑断裂系统形成于侏罗纪末一早白垩世初(147-132Ma),由于它恰好构成了位于辽西的走向北东,向南东逆冲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与冀北,冀西北地区北东走向,上盘向北西逆冲的推覆构造的转换和调节部位,所以本文提出了一个右行走滑构造系统的统一构造模式,在该模式中,辽西和冀北,冀西北同时代而运动方向相反的逆冲构造系统分别构成了近东西向右行走滑系统的断盘前缘挤压逆冲构造区,认为惦记山板内造山带总体构造格局的区域构造作用方式是:在总体北西一南东向挤压的一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造山带北部的块体相对于中生代华北地台为主体的块体做向东的右景下,燕山板内造山带可能构成了亚洲东部另一个重要的“挤出构造带”或“逃逸构造域”,这种推测需要得到北部东西向断裂系具有同期左行走滑运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5.
曹守连  周海民 《地球科学》1996,21(6):629-631
采用断层面剖面法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南堡断裂构造带内的主要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钻前预测,指出主要断层的封闭性对该构造带内潜在油气藏形成的作用和寻找较大规模的油气藏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66.
晚中生代是华北地块构造演化的转折时期。由出露于沂沭断裂带、鲁西地体、鲁东地体的中生代地层、岩浆,结合断裂活动年代学、区域地质等资料分析,可以将沂沭断裂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划分出距今约160Ma、130~110Ma、90~80Ma等3个关键时期,并分别与左行压剪、左行张剪、右行压剪构造活动相对应。晚中生代沂沭断裂带与鲁西北西向断裂系间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的共轭匹配关系表明,它们为特定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一组共轭断裂系。同时对鲁东地体晚中生代构造演化、鲁东北西向断裂系特征,以及沂沭断裂带、北西向断裂系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7.
张致伟  程万正  阮祥  吴朋 《地震学报》2009,31(2):117-127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利用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测震台的数字地震波资料,测定了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震前地震活动平稳,未出现显著异常增强或平静现象.根据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求出的震源机制解,其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WNE——ESE向,震源断层面呈NE向与NW 向两组节面走向.其中NE向节面呈N50deg;——70deg;E,断面倾角均陡,达60deg;——70deg;,震源力学作用方式多呈逆倾型,少部分呈走滑型.震前地震活动呈现的主压应力方位、震源断面走向及其错动类型,与汶川8.0级地震给出的解是一致的.巨大地震发生前沿龙门山断裂带微破裂呈现的平均应力场与主震一致.起始破裂区东侧20km内是紫坪铺水库水域区,这一区域发生小震活动增加的现象处于水库放水的卸载阶段.本文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起始破裂区附近的小震活动,其震源参数表明,震源位于8.0级地震之上的5——14km深度,其震源参数与8.0级地震给出的解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8.
"遥感找矿信息提取技术"在骑田岭锡矿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骑田岭锡矿田断裂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找矿信息提取技术,充分提取了该区断裂构造信息,并通过编制断裂构造等值线图,圈定断裂构造遥感异常带3个,异常区10个.与化探异常对比分析,认为断裂构造遥感异常与化探异常可以相互佐证,但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69.
东营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漫长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东营凹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复杂块新系统。多年的勘探与实践早已证实,断裂及其控制的断裂构造与油气生成、运聚密切相关。本文在简要介绍了东营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和油气分布特点之后,以大量的实例论证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最后就断层的开启性与封闭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0.
焦家断裂带是山东省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主要的成矿断裂之一,该断裂带南部被第四系严重覆盖,多年探索研究未果。此次利用高精度磁测、视电阻率联合剖面、CSAMT及SIP等多种物探方法,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推断出焦家断裂带南延部分隐伏断裂分布情况,即在黄家附近向北至徐村院为一条断裂带( F1),向南分为三条断裂带( F1、F8和F9),其中F1为主断裂,F8、F9为其次级断裂。经钻探验证与物探推断的焦家断裂带南延部分相吻合,为该区下一步金矿勘查提供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