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71篇 |
免费 | 493篇 |
国内免费 | 5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6篇 |
大气科学 | 520篇 |
地球物理 | 285篇 |
地质学 | 2205篇 |
海洋学 | 711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418篇 |
自然地理 | 4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68篇 |
2021年 | 203篇 |
2020年 | 177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227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231篇 |
2011年 | 182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186篇 |
2006年 | 237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105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124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冷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及灼烧法测定了连云港海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4.21%、19.04%、16.37%,表明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农业灌溉水的排放、有机质降解。以PCA计算结果为基础应用海洋沉积物污染指数(Marine sediment pollution index,MSPI)和平均沉积物质量标准商数(Me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quotient,SQG-Q)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对生物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海州湾近岸海区沉积物质量污染严重(MSPI值在60到80之间),排污口海区的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MSPI值大于80),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对生物的负影响潜力为中度水平(0.1SQG-Q1)。 相似文献
52.
青岛近海浒苔的污染与预防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青岛近海发生的浒苔污染事件,文章叙述了青岛市预防及治理浒苔污染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了浒苔污染的成因。提出应采取有效方法彻底解决近海水质的富营养化,才能预防浒苔污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双台子河口重金属污染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双台子河口沉积柱中微量金属的含量及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结合137Cs放射性比活度精确定年,研究了双台子河口的沉积速率和重金属的污染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137Cs计年的结果表明,沉积柱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3cm/a。沉积物的粒径从底层向表层逐渐变细,反映了水动力条件的减弱。绝大多数重金属的含量基本上都是自底部向上逐渐增加。重金属元素与细粒沉积物(63μm)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说明细粒物质对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采用地累积指数对沉积柱中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变化进行了评价,发现除Cd元素外,大部分元素均未受到污染(Igeo0)。推测Cd的污染可能主要与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人类活动对双台子河口产生的影响逐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4.
55.
56.
以紫露划4430^#为材料,用300×10^-6,150×10^-6,30×10^-6三种不同浓度的人工污染HgCl2溶液在多个不同时间(3,6,24h)对其处理,观察紫露草雄蕊毛污染突变的情况。结果表明:处理3h实验组能在正常的恢复时产生突变高峰,而6,24h则不能。3h实验组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突变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突变率进行统计分析,紫露草4430^#在300×10^-6 相似文献
57.
海洋自然保护区作为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一种特殊保护和管理手段,对于日益受到开发和污染损害的海洋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海洋,尤其是海岸区域生态系统是比较脆弱的,为维护海洋生态的健康和生态系生产力能力,需要运用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强化对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高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富有成效的保护.1990年国务院首次批准建立了包括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在内的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后的几十年里又相继建立了多个各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建立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基地;保留了海洋自然条件的天然"本底"和"原始"风貌;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场所,促进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海洋自然保护区在全球自然和区域海洋自然保护中,在对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中,在对人类维系、改善生存条件中均已成为一项战略性的措施和切实可行的方案.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8.
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分布与累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北部湾东部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污染现状,分析了24个表层样和1只柱状样的石油烃含量,并运用210Pb法对柱状样进行了定年。结果表明2007年北部湾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2.94~107.80μg/g,平均为83.03μg/g,总体污染较轻。石油烃含量的低值主要出现在海南岛西侧海域,而高值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北泥质沉积区和湾北近岸海域,油气平台附近的石油烃也略微富集,距源区距离是决定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重要因素。柱状样B349基于210Pb法获得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53 cm/a,其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68.31~94.77μg/g,石油烃含量的2次重要变化可能分别与20世纪80年代涠洲海域石油开发初期的溢油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所伴随的排污增加相对应。 相似文献
59.
洋山深水港海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港口建设及外来船舶增加对洋山深水港海域水环境特征的影响,系统分析了2010年洋山深水港大洋山、小洋山海域两个监测点水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评价法、多参数水质综合评价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富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分别对其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各站点Si∶N∶P比和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富营养化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在1.95~3.72范围内,平均值为2.67,属中营养型;营养指数(E)I值在8.63~72.05之间,平均值为34.01,属富营养型;有机污染指数(A)值在1.89~4.10之间,平均值为2.91,属轻度污染;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洋山深水港海域全年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及活性硅酸盐(SiO32--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0.71μmol/L、1.94μmol/L、37.86μmol/L,Si∶N、Si∶P和N∶P的比值分别为0.94、21.76和23.30,其中PO43--P含量相对不足,为潜在限制性因子。因此,综合考虑海水评价要素,采用多种方法对调查海域进行评价,将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