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氮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和孔石莼氨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静雯  董双林 《海洋学报》2004,26(2):95-103
以氮饥饿海藻为材料,采用多瓶法和干扰法相结合的技术,测定两种海藻在不同起始浓度下不同时间间隔内的NH4+吸收率,对不同阶段的吸收率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符合饱和吸收动力学特征.最大吸收率和半饱和常数均随着吸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整个吸收过程中,吸收曲线的初始斜率变化不大,这表明在低浓度下的吸收率不受短时间快吸收的影响而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两种海藻相比,在相应时间内的吸收动力学参数不同,孔石莼的最大吸收率、半饱和常数和初始斜率均大于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处于氮饥饿状态的两种海藻对NH4+-N的吸收存在以下3个时相:(1)起始短期的快吸收阶段;(2)内部营养盐浓度控制的吸收阶段;(3)外界营养盐浓度控制的吸收阶段.  相似文献   
52.
通过海水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青蛤(Cyclina senensis)、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投饵混养的适宜配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验结束时对虾的体重、成活率和净产量分别为5.30~6.12g,62.96%~78.21%和1 065.0~1 367.6kg.hm-2。青蛤体重和净产量分别为6.85~7.15g,和51~328kg.hm-2。菊花心江蓠净产量为3 900~9 380kg.hm-2。混养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优于对虾单养。在本实验条件下,混养系统的最佳结构为凡纳滨对虾30ind.m-2,青蛤30ind.m-2,菊花心江蓠200g.m-2;其N,P绝对利用率分别为52.94%和26.09%。  相似文献   
53.
从1950年起,含琼胶藻类智利江蓠(Gracilaria chilensis)在智利已开发利用,而最近几年中,由于琼胶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了天然种类的匮缺。在智利,1982年即开始商业养殖智利江蓠,其产量超过天然种群,1991年(鲜产量约为60000吨)约占总产量的84%。智利传统的商业化江蓠养殖是底播栽培方法即利用0.5千克~1.0千克(湿重)的江蓠断枝,将  相似文献   
54.
通过设置5个N/P浓度梯度和3个N浓度下的4个N:P梯度,进行了江蓠对N、P的短期(O-4h)和长期(第14天)吸收速率(SNUR和LNUR)以及短期和长期吸收效率(SNUE和LNUE)的研究,同时观察了5个N/P浓度梯度对江蓠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P比为16∶1时,江蓠对N、P的SNUR和LNUR均最大(P<0.05); N/P为1200/75和960/60μmol/L浓度时,分别对N和P的SNUR最大,达12.85和0.79μmol/(gDW·h),但此N/P浓度下长期培养的江蓠叶绿体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而N/P浓度480/30μmol/L时,对N和P的LNUR均最大值4.23和0.31 μmol/(gDW·h).江蓠对N、P的SNUE和LNUE在介质N/P 60/3.75μmol/L时为最高,而在1200/75 μmol/L时为最低(P<0.05).  相似文献   
55.
56.
以生态平衡的观点,综合近几年来海南、湛江、台湾等地虾池中混养江蓠的试验结果,论述了虾池中栽培江蓠对提高对虾产量的重要性,说明了在虾池中混养江蓠是提高对虾产量的有效措施,还提出了江蓠在虾池中起了增氧和清洁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研究了NO3--N和NH4 -N浓度及其配比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tenuistipitatavar.liuiZhangetXia)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过低的NO3--N浓度(0,10μmol/L)或过高的NO3--N浓度(60,80μmol/L)、过低的NH4 -N浓度(0,2.5μmol/L)或过高的NH4 -N浓度(10,20,40μmol/L)、过低的NH4 -N/NO3--N比值(1/35,1/7)或过高的NH4 -N/NO3--N比值(3/7,4/7)条件下,江蓠均表现为生长速率明显减慢(P<0.05)、藻体内藻红素(PE)、叶绿素a、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分别在NO3--N20μmol/L、NH4 -N5μmol/L、NH4 -N/NO3--N2/7(TIN20mol/L)的条件下,江蓠可获得最快生长速率和最高的PE、叶绿素a、蛋白质含量以及最低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比值。  相似文献   
58.
为解决NaClO法漂白江蓠时漂白空间氯气浓度过高导致环境的污染,对NaClO法漂白江蓠时影响漂白空间氯气浓度折几种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对酸化后的江蓠进行水洗后再漂白,同时增加草酸作后处理,在保证江蓠漂白效果的前提下,使漂白空间氯气浓度从最高值80.54mg/m^3降低到约0.050mg/m^3。车间及环境的氯气浓度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解决了江蓠漂白中氯气污染的问题,达到了清洁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60.
丹麦海藻学家B?rgesen〔1953)在研究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产的海藻标本时,发现了一种具有精子囊窠成群的江蓠类海藻,但他由于没有见到窠孔, 因此不敢十分肯定是否即精子囊窠,同时,也没有采到四分孢子体和雌配子体。他根据精子囊窠成群的这一特点把它定作江蓠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Gracilaria multifurcata B?rgesen。 其后,近江彦荣( 1958 )检查加纳产的Gracilaria henriquesiana Hariot 时,也发现了这一种江蓠的精子囊窠呈球状,切面观为3-6 个集生在一起,囊窠也同样没有开口;他认为这种构建是异于江蓠属中其他种类的。 我们最近在研究中国南海江蓠属的种类时,也遇到了一些具有这种特点的标本,外形上有些象Gracilaria edulis (Gmel.) Silva 和G. coronopifolia J. Ag.。我们从许多的藻体切片中看到了集生成群的精子囊窠,随着藻体的成熟,窠壁也有不同程度的溶化,最后溶合为两个大的囊窠,囊窠顶端也有相应数目的放散精子的开口。因此,可以肯定这些集生的球状物为精子囊窠。当我们进一步检查采自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的5号约50个以上的蜡叶和液浸标本后,进一步发现了这类海藻的囊果内具有带状且多分歧的滋养丝,这些丝几乎成一规律,完全向囊果的基部伸展,在目前已掌握的标本中,还没有看到滋养丝伸向果被方向的任何痕迹。在孢子体的标本中,其围绕四分孢子囊的皮层相胞变态为长圆形。此外,在外形上,藻体的基部具有匍匐部分,上生数个直立部分,其下常有盘状固着器。关于江蓠属的种类是否具有匍匐部分,就我们所看到的文献,除Harvey (1849,pl. 65 )认为G. verrucosa 的盘状固着器附有假根和G.M. Smith (1944 : 266)认为江蓠属的藻体自匍匐的根状茎生出外,其他作者,在描述江蓠属的特征时,都只提到固着器为一盘状。Rosenvinge (1931:602)曾讨论过G. verrucosa 的固着器,他认为丹麦标本的固着器完全为盘状。Dawson (1961 : 218)在最近的研究中,描述了Gracilariopsis sjoestedtii(Kylin) Dawson 的盘状固着器连半宇根状茎枝,而G. M. Smith 报告的种类中,本种被列在江蓠属中。因此,他对江蓠属的藻体直立部分是由匍匐的根状茎部分长出的描述,很可能是受了本种的影响。我们检查了我国南北沿岸各地所产的各种江蓠属的标本,迄今也没有发现匍匐部分。我们考虑了上述这些异于江蓠属的特点后,认为这些标本应作为江蓠科的一个新属,根据其精子囊呈多穴状,新属被命名为多穴藻属,拉丁学名为希腊文poly(多)和cavernosa(穴)二字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