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武当山地区中上元古界及成岩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分布于武当山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武当山群,耀岭河群的变火山岩、变沉积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有关图解的综合研究和应用,笔者认为武当山群的成岩环境为古岛弧,而耀岭河群的成岩环境为古陆缘裂谷。中晚元古代期间,武当山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从古岛弧向古陆缘裂谷转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432.
中国晚前寒武纪构造、古地理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鸿允 《地质科学》1991,(4):309-316
本文主要对中国自中元古代末晋宁造山运动(1100—880Ma)后震旦纪时期呈现的古构造格局及构造单元,并就各单元特别是扬子地台、东南地槽、及塔里木-华北地台范围的构造-古地理、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讨论和概括。  相似文献   
433.
浙江江山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及其构造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石学、古生态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序列,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系统研究,本文论述了浙江江山地区石炭纪和二叠纪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演变规律及其构造意义。
叶家塘组属辫状河流快速堆积的产物,区域上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华夏古陆西缘冲积相带的组成部分;藕塘底组具海陆交互沉积特征,剖面结构为岸进序列;石头山灰岩为浅海碳酸盐台地稳定沉积;丁家山组是浙西台地发展过程中浑水干扰叠加的产物。
研究表明,华夏古陆在晚石炭世威宁期和早二叠世茅口期发生过差异性隆起,威宁期隆升造成藕塘底组的岸进序列。茅口期隆升提供泥砂浑求,浙皖海盆碳酸盐台地的发育受到干扰。由此可见,古陆间歇性活跃、海浸持续稳定是本区华力西期构造发展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34.
舟曲是长江上游著名的滑坡、泥石流多发区。阳坡陡峻,山大沟深,地层破碎,有利于降雨的迅速汇集,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地貌条件。  相似文献   
435.
江西大湖塘矿区九岭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南造山带东段发育了一系列新元古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其中以江西九岭岩体最为显著。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九岭岩体形成于819Ma。富云母暗色包体在九岭花岗闪长岩体内部广泛出现,典型的岩浆结构及针状磷灰石表明包体为岩浆成因。花岗闪长岩及暗色包体的Mg~#(42~50)均大于玄武质岩石熔融实验结果(大多数40)。暗色包体具有更高的MgO、CaO、Fe_2O_3~T、TiO2及更高的Ni、Co、Sc、V。全岩Sm-Nd同位素结果显示暗色包体的ε_(Nd)(t)为-3.4~-2.1,花岗闪长岩ε_(Nd)(t)为-4.0~-3.5。花岗闪长岩锆石的ε_(Hf)(t)为(-1.4~6.4),多数为正值。Nd-Hf同位素分析表明双桥山群很可能是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暗色岩浆包体的普遍发育暗示九岭岩体形成于壳幔岩浆混合过程,除双桥山群外,地幔也贡献了一定的物质。暗色富云包体不是岩石熔融的残渣,而是幔源基性岩浆与富钾下地壳相互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上变质岩、地层学、基性岩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的时间很可能在825Ma左右,九岭岩体形成于造山带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过渡阶段,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36.
根据沉积相的纵、横向变化,生物特征,陆上暴露标志,侵蚀痕迹,水下硬底,沉积层系的准层序叠复型式等,对康滇古陆东缘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437.
延边地区前中生代主要变质岩地质演化特征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占福 《吉林地质》1998,17(2):31-41
延边地区的主要变质岩层在前中生代时期经历了与板块构造截然不同的构造演化,即古陆裂解-汇聚拼贴-复合造山这三个发展阶段;中晚元古代古陆裂解为古亚洲妆级发展阶段,其沉积岩层经基巴利-阿森特期构造运动发生褶皱造山,成为连接两古陆块的过渡性陆壳基底;早古生代时期,过渡性陆壳基底再次裂开,其沉积岩层经加里东构造运动,发生拼贴造山,古生代中期地壳抬升,使该区进入微大陆发展阶段;晚古生代时期,微大陆发生裂陷,该  相似文献   
438.
彭澎  杨书艳  王欣平 《岩石学报》2016,32(10):3083-3097
朝鲜半岛发育大量三叠纪侵入体,主要分布在半岛中部一个北东向走廊地带,该带状区域根据岩性差异,以洪城-高城一线为界分为两个亚带:北亚带(正长岩带/碱性岩带)主要分布在狼林地块南部及京畿地块北部,为碱性系列,以正长岩类为主;南亚带(二长岩带)主要分布在京畿地块南部-岭南地块,多为亚碱性系列,以(纹长)二长岩类为主,部分岩体有闪长岩-辉长岩端元,南部有少量A型花岗岩。这些岩体多形成于ca.230~220Ma,如本文获得的北亚带江北黑云母正长岩228.7±0.8 Ma锆石U-Pb谐和年龄。它们与本区高级变质作用时代接近,分布范围大致对应但稍大,说明它们是同成因的。岩石化学方面,这些岩体均显示高场强元素亏损,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典型的大陆岩石圈特征。南北亚带相比,北亚带岩体SiO_2和Na_2O等的含量整体上略低,而K_2O、Sr、Ba、La、Eu、Y、Cr等及稀土元素含量略高,轻重稀土分异程度((La/Yb)N)略高。空间上,两个亚带内K_2O/Na_2O和SiO_2有相反的变化趋势:从南向北,两个亚带内K_2O/Na_2O逐渐升高,SiO_2含量逐渐降低;但K_2O+Na_2O和Sr/Y的变化是相似的:南亚带从南向北,北亚带从北向南,两者逐渐降低。我们认为这些岩浆岩为同碰撞或者碰撞后产物,两个亚带之间的界线接近华北和华南古陆缝合带,岩性和成分的空间差异受控于华南古陆(朝鲜半岛南部)向华北古陆(朝鲜半岛北部)之下俯冲所形成的特定壳幔结构。  相似文献   
439.
辽南太古宙古陆壳构造变形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Gang江  韩小平 《辽宁地质》1999,16(2):121-127
由早期绿岩、变质TTG杂岩及闪长岩为主构成的院南古陆壳,在新太古宙末期-古元古代初期遭受了四期构造变形,以主期变形(第三期)最为显著。该期变形重塑了古陆壳上的太古宙岩石,形成密集而普遍的区域透入性主期片麻理(S3),矿物线理(L3)及“顺片”掩卧褶皱(f3),并伴随高温低压条件下的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变形机制属中构造环境下由南至北的韧性水平剪切滑脱,其动力学成因可能的诱发古元古代辽东裂谷的幔软流  相似文献   
440.
皖南上溪群出露于“江南古陆”东北部,自下而上分为樟前组、板桥组、木坑组/环沙组和牛屋组,前人根据其中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其时代为中元古代。在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开展的江南古陆是古陆还是造山带的大讨论中,上溪群的时代问题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而且也是了解造山带形成时代的关键问题。作者新近在皖南歙县附近的上溪群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放射虫化石和古蛋类化石。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发现,它证明宿主地层上溪群,或至少其中的牛屋组,应是早寒武世沉积,其古地理环境应是古海洋,而不是古陆。其隆起和变质作用则更晚。该发现对于在研究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古地理学研究和能源矿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预测和勘探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