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804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弹性阻抗反演因其兼具叠前与叠后地震反演的优点、能够得到众多对岩性及流体较为敏感的弹性参数,因而在储层预测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弹性阻抗反演所使用的弹性阻抗方程是单入射角的函数,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采集以及处理技术的限制,反演所采用的地震道集为角度部分叠加道集,因而造成了方程与地震道集间的矛盾,导致阻抗体的反演精度降低。叠加阻抗理论将弹性阻抗方程改写为角度叠加范围的函数,更加符合实际道集情况,阻抗体反演精度高。基于叠加阻抗的思想,将常见弹性阻抗方程改写为叠加阻抗的形式,引入到弹性参数反演当中,并论证其可行性,以期更加准确地反演出弹性参数,从而提高储层预测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2.
Chia  -  Yen  Ku  许树坤  孙桂华 《海洋地质》2009,(4):10-22
菲律宾海板块沿台湾岛和吕宋岛之间东倾的马尼拉海沟向欧亚板块仰冲。板块汇聚边缘自南而北逐渐由南海岩石圈的正常俯冲过渡到台湾造山带的初始碰撞。与俯冲相关的地震遍及台湾附近,往台湾方向增生体急剧增宽。为了认识这种以俯冲一碰撞转换带为特征的汇聚板块边缘,我们分析了12条位于吕宋岛与台湾岛之间横切马尼拉海沟的地震反射剖面。结果显示,南海海盆北部基底通常向东和向南倾。在马尼拉海沟北段,海沟充填沉积物南部比北部多,t0层序界面是近海沉积与海沟充填沉积物的界面。可能由于台湾地区的碰撞作用,t0层序北部坡度更平缓或者被抬升。构造分析显示,马尼拉海沟北段俯冲地壳具有三个特征带:正断层带(NFZ)、原始逆冲带(PTZ)和逆冲带(TZ)。正断层带主要由俯冲地壳顶部或上部的一系列正断层组成,在接近深海沟的部位,这些正断层逐渐被海沟充填沉积物所覆盖,暗示正断层带发生在地壳开始弯曲、并引起上部沉积层重力变化的地方。由于增生体附近板块边缘强烈的汇聚作用,一些被埋藏的正断层而被活化为隐伏逆冲断层。原始逆冲带位于正断层带和增生体的前缘逆冲带之间,含隐伏的逆冲断层或者褶皱而不是逆冲断层。海沟区正断层、隐伏逆冲断层和逆冲断层在地壳结构中的连续分布,指示隐伏逆冲断层是沿着之前拉张正断层的位置发育的。上部沉积层的脆性变形很可能是强烈的挤压作用和水分较少的原因所致,最终隐伏逆冲断层可能向上发展,成为海底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103.
伊豆-小笠原地区地幔间断面的起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德国以及瑞士地震台网(台阵)记录的伊豆-小笠原地区地震的波形资料, 使用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提取反射及透射转换震相, 研究了震源下方地幔间断面的分布以及俯冲板块对660和410 km间断面的影响. 研究发现, 该地区在170, 220, 300, 410, 660, 850以及1150 km深度处存在速度间断面; 伊豆-小笠原地区410 km间断面抬升, 660 km间断面下陷, 并存在区域性差异, 但临近的日本海地区410 km间断面未发现变化, 而660 km间断面则在没有俯冲板块明显影响下出现下陷.  相似文献   
104.
文章综述了滨海电厂温排水温升、余氯及卷载效应对附近海域生态系统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等生物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滨海温排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出现的新问题及今后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5.
由于避开了地表低降速带和风化层的影响,井间地震能够采集到高频地震信号,经过资料处理可以得到较高分辨率的速度和上行反射波成像剖面.2004~2005年,胜利油田在垦71 区块实施了8对井间地震资料采集.针对原始资料特点,研究了以层析成像、管波衰减、VSP-CDP技术和有限角度叠加成像等关键处理技术,较好地完成了该区块的井间地震资料处理.初步分析解释表明,井间地震可以识别低序级断层、小幅度构造和薄储层.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气枪主动源监测中相位加权叠加数据绝对到时拾取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台站之间叠加信号波形的相似性,利用台站对波形的互相关得到更准确到时差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将台站对双差地震速度成像方法直接用于台站对到时差数据,以确定地下介质的速度异常。本文利用长江安徽段气枪实验在庐江临时地震台阵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了测试,发现基于波形互相关得到的到时差数据比绝对到时数据更准确。最后,采用台站对双差地震成像的方法,得到了庐江台阵覆盖区域的地壳三维速度异常模型,继而确定了该地区较大尺度的地下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107.
徐克勤 《地质科学》1992,(3):213-223
庐枞盆地中发育一些大中型硫铁矿床,曾长期被认为是与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成因。本文从矿床层控特点、矿体形态产状、矿石沉积组构、矿物组合及其生成顺序、矿化分带、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诸方面,证明它们具显著的火山喷气沉积成因特征,并受到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提出了大鲍庄式陆相火山喷气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硫铁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8.
滇西腾冲大硐厂铜-铅-锌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环绕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东构造结波密—腾冲弧形构造带中,发育一组含锡铅_锌_铜多金属矿床,但一直没有准确的成矿年龄数据。文章通过对大硐厂铅_锌矿区红沟岩铜矿体中辉钼矿的Re_Os同位素测试,获得精确的成矿等时线年龄为(118.0±2.4)Ma。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斑岩成岩年龄在143~112Ma,认为斑岩成岩与成矿同期,同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奇异值分解法的含量-面积法对化探异常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敏  申维 《地质通报》2008,27(5):662-667
地球化学场的数据通常具有分形的特征。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元素含量数据矩阵进行分解,对奇异值进行分形统计,得到了分形模型。重建元素含量的数据矩阵。然后利用含量-面积的分形方法对重建后的数据矩阵进行分形处理。使用MAPGI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地区元素的异常下限,做出元素异常分布图,并与该地区已知矿点的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预测潜在的成矿区。  相似文献   
110.
从宏观基础地质入手,按矿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针对东川-易门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一些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狮山段是绿汁江组下部独立存在的地层层位;东川-易门式铜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其中的层状铜矿属沉积成岩成因,不是"热液成矿";所谓东川-易门式矿床(稀矿山除外)为"喷流沉积成矿"或"岩浆叠加",尚依据不足;刺穿体是构造作用产物,对成矿有利,是良好的找矿标志,其中的角砾岩主要是沉积角砾岩与构造角砾岩,或沉积-构造角砾岩,不足以冠名"隐爆角砾岩(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