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12篇 |
地球物理 | 27篇 |
地质学 | 180篇 |
海洋学 | 8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掌握三峡和葛洲坝枢纽间河段水沙及冲淤特性的变化规律,是河段诸多工程问题研究的前提。对大量水沙地形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泥沙起动理论在冲刷预测中的应用。长江上游水库建设及两大枢纽相继运行,河段年径流量微减,月均流量发生"削峰填谷"重分配,年输沙量大幅降低,河段水沙关系显著改变;河段累积冲淤量受极端水文条件和枢纽调度的短期和长期控制,时间上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空间上则表现为部分子河段的活跃性;床沙组成随枢纽运行先后发生细化和粗化;基于沙玉清起动流速公式绘制了起动临界条件曲线图,通过推算断面最大可动床沙粒径或临界流量,可为河床冲刷可能性的预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对基于径流形成原理的洪水预报理论的近代研究成就作了较为系统的述评,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一定的预示. 相似文献
86.
白鹅潭位于广州市区西部,是珠江广州段水最深、河面最阔之处,前、后航道及流溪河交汇的节点,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对广州市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探讨珠江白鹅潭段河段卡口的地质地貌特征,利用近代地图及遥感图等数据,分析白鹅潭的河道演变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白鹅潭卡口河段的控制性作用对珠江水位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白鹅潭段河床演变总体特征为河道缩窄较为明显,而淤浅相对较缓,卡口河段束窄,势必影响上游洪水下泄和缩减下游纳潮量。因此为保护珠江和广州城市的安全,应遵从河道演变规律,保证珠江卡口段两岸有较开阔的空间,不应再束窄江面。 相似文献
87.
通过分析渭河下游临渭区河段砂石资源贮量、补给量的分析,利用有关研究成果计算临渭区河段主槽机械抽砂采砂坑的允许开采深度与允许开采长度,结合规划开采区域计算了临渭区砂石资源可开采量约130.9万m3,提出在实际采砂管理中应加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8.
由实测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方湿润地区洪水由暴雨形成的特点,可根据实测暴雨资料分析流域代表性产、汇流参数,将历年最大面暴雨系列转换为对应的洪水系列,并由该洪水系列作为样本来计算洪水统计参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实测洪水计算结果相近,该方法不但克服了山区河流雨洪同频率的假定,而且还为研究暴雨形成洪水的产、汇流机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89.
横断山脉北麓金沙江上游河段沟壑纵横,水能资源丰富。中、晚更新世以来,快速隆升的新构造活动导致该河段复杂结构岩体在重力场的持续作用下灾变频繁。笔者阐述了该河段高地应力的基础地质背景与金沙江板块构造结合带蛇绿岩套的复杂结构岩体基本特征,提出了快速隆升河段的基本认知,建议将≥5 mm/a作为快速隆升河段的界限值;列举了21.4 km河段内不同时期、不同类型4处大规模堵江事件的证据和基本特征,阐述了其与快速隆升之间的关系;运用地质过程机制法分析了4个堵江体的致灾机理,指出早期堵江残体为未来人类工程活动的潜灾体。 相似文献
90.
系统解析长江中游河湖交汇区域航道水深资源的变化,可支撑“黄金航道”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洞庭湖-荆江交汇段为对象,研究洞庭湖分汇区域水沙条件、荆江河段滩槽演变与河湖交汇段航道水深资源的关系。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运行以来,洞庭湖三口分流量和分沙量延续了三峡工程运行前的减少态势,伴随洞庭湖分流量减少,相对增加的长江干流径流量增强了河床冲刷强度,反馈使得洞庭湖三口分流量和分沙量均处于较低值;荆江河段河床冲刷给航道尺度提升奠定了有利基础,河湖分汇区域不满足4.5 m×200 m(水深×宽度)的长度为12.6 km,占荆江河段碍航总长度的68.35%。碍航驱动机制上:松滋口分流区段(枝城-昌门溪)的4.5 m水槽贯通但宽度不足200 m,汊道分流关系不稳定及洲滩萎缩制约航道条件稳定,枯水位下降及“坡陡流急”现象仍然严峻,不利于航道条件保障及船舶安全航行;太平口分流区段水位下降、洲滩萎缩、汊道交替发展使得枯水航路不稳定或水深不足4.5 m;藕池口分流区域的洲滩崩退、洲滩冲刷引起的向下游泥沙输移,碍航表现为航宽不足200 m或出现水深不足4.5 m的浅滩;洞庭湖入汇影响区段(熊家洲-城陵矶)受弯道冲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