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1032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InSAR技术作为一种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高精度监测的优点,可以应用于大范围的城市群地表沉降灾害监测。但目前对于苏州无锡常州城市群的监测研究相对较少。以苏州、无锡、常州城市群为例,使用两个轨道共104景哨兵数据,以一种改进的PS-InSAR技术获取了2019年这3个地区的地表沉降结果。结果表明:苏州和常州的沉降面积和量级都较大,最大累积沉降量均超过60mm,无锡地表沉降相对较小;沉降主要发生在沿湖沿江的农业种植区域,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农业灌溉有关。最后将获取的时序InSAR结果与该地区的水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以水准数据为参考,InSAR数据的监测精度达到3.0mm/年,表明了InSAR形变监测的高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2.
利用2015-05—2016-02获取的天津地区23景哨兵-1A(Sentinel-1A)卫星IW模式影像,进行基于地面散射特性保持稳定的高相干点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处理(PSIn SAR),获取了地面沉降速率,分析了重点沉降区域时序形变特征和成因。实验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沉降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北辰区和大寺镇,结合北辰区沉降速率图和第2、3承压含水组水位降落漏斗等值线图,分析发现地面沉降中心和地下水位漏斗大致吻合,呈现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的趋势,得出造成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可能为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3.
林珲  马培峰  王伟玺 《测绘学报》2017,46(10):1421-1433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InSAR基础上提出的多时相InSAR(MT-InSAR)方法,利用同一地区的多景SAR影像对时序稳定点(PS)进行精确分析,极大地降低了大气延迟等带来的测量误差,使得形变监测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到毫米级,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连续监测。本文通过对MT-InSAR技术发展的综述,总结了目前MT-InSAR技术在基础设施健康监测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应用领域,并对未来MT-InSAR在城市应用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4.
王宁  臧淑英  张丽娟 《地理研究》2018,37(3):622-634
基于MK检验、滑动t检验、EOF分析方法,使用近50年(1961-2012年)黑龙江省32个气象基准台站逐日冻土观测数据、气温观测数据,对黑龙江省冻土厚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近50年黑龙江省冻土厚度减少了12.86 cm,下降速率为-0.53 cm/a,以2001年为界发生了突变。② 冻土厚度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厚南薄格局,中部地区冻土厚度较同纬度其他区域偏低;空间变化呈现南部冻土厚度降低快,北部降低慢,中部与西部、东南部呈相反变化的特征,伊春、铁力、漠河观测点为冻土变化敏感区。③ 气温是影响黑龙江省冻土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与冻土厚度相关系数为-0.611。本文的主要贡献为揭示了黑龙江省冻土厚度的空间变化特征,为相关研究及各级政府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5.
在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中,冻土的自动观测一直未能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频域反射(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FDR)测量原理,通过测量土壤介电常数变化实现冻土测量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平面电容传感器分层检测冻土的传感器,土壤冻结时,其内部水分会相变为冰,水的介电常数远大于冰,利用水冻结相变后引起介电常数急剧变化的特性,建立了基于土壤介电常数、地温反演冻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典型土壤实验室冻结试验及外场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冻土传感器能正确分辨土壤冻结状态,测量数据与人工观测趋势一致,相关系数可达0.99以上,平均测量误差小于3cm,基于介电特性的冻土传感器可以准确连续测量土壤的冻结深度及其生消变化。  相似文献   
156.
黄家会  崔广心 《冰川冻土》1999,21(4):336-338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artificial freezing engineering in deep alluvium and simulation test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frozen soil mechanics for shallow alluvium and for deep alluvium. The concept of frozen soil mechanics for deep alluvium, its research topics and method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57.
正冻土中水热迁移问题的混合物理论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连续统力学的混合物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冻土的力学 热学性质 ,建立了相应的本构关系 .以此为基础 ,首先给出了层冰形成的一个判别准则 ,研究了孔隙率对冻胀量的影响 ,所得规律能很好地解释已有试验结果 .其次 ,推导出控制冻土水热迁移过程的场方程为具有可动边界的非线性Burgers型方程 ,这一发现为研究土体冻结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158.
动荷载下冻土中模型桩的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 ,冻土中桩的沉降过程主要是冻土在剪应力荷载作用下的流变过程 .桩的沉降速度随冻土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随桩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 ,随地基刚度的增大而增大 .当冻土中含水量达到饱和时 ,桩的沉降速度最小 .当荷载水平较高时 ,对应于动载下的沉降速度小于静载 ;随着荷载水平的降低 ,动载与静载对沉降速度的影响效果逐渐接近 .现有试验条件下 ,桩的沉降速度不随动荷载的频率而变化 .  相似文献   
159.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6.1级地震发生后,基于地震震级与历次地震中震区交通状况综合考虑,对震区公路滑坡风险等级开展快速评估工作,使用Newmark模型计算得到研究区内岩土体永久累积位移并划定地震滑坡风险等级。结果显示,在芦山6.1级地震的影响下,研究区内滑坡风险等级由震中区域向四周逐渐降低,与地震动强度的衰减具有相似的规律;区内北西侧的滑坡风险等级要明显高于南东侧,该分布规律与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相吻合;依据划定的危险性等级,在研究区圈定7个公路滑坡高风险区域,收集到的实际7处受灾路段有6处落在公路滑坡高风险区内。验证表明,基于Newmark模型与路网数据划定的公路滑坡高风险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地震公路滑坡快速评估方法可以为灾后应急救援力量部署及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0.
为了获取近场永久位移,通常采用基线校正方法,对近场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并积分得到永久位移值,但这一结果主观性较强,其可靠性也往往缺乏验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能产生包含永久位移振动过程的振动台实验方案,采用振动台加滑动机构的方法,模拟记录到永久位移台站测点的真实振动情况;在实验中分别采用加速度计、摄影测量方法分别直接得到加速度和位移时程,对加速度时程进行基线校正并积分得到位移时程,将其与直接获得的位移时程进行对比,以验证采用基线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现有的基线校正方法校正后,通过积分能得到可以接受的位移时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