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95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以新疆塔城基准站自动气象站2006年11月—2010年3月积雪深度≥0cm的451天为样本,对0cm地面温度、雪面(草面)温度、气温及云量、日照时数、雪深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同积雪深度下地面温度、雪(草)面温度与气温的关系,结果显示:雪(草)面温度在积雪期,变化趋势与气温一致,受云量及日照时数影响明显,平均雪温低于平均气温;地温随雪深变化有20cm和50cm两个分界点,雪深≤20cm时,地温受雪深、气温影响较大,变化趋势与气温基本一致,地温高于气温,雪层较薄时,受云量和日照影响较明显。雪深超过20cm时,地温变幅趋向定值,地温变化仅受长时间温度变化影响,且不低于-5℃;雪深超过50cm时,地温趋于定值(-1℃)。  相似文献   
32.
黄雅琴  李荣冠  江锦祥 《海洋科学》2011,35(10):110-116
为了解洛阳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潮间带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数量时空分布及群落结构现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于2009年4月和11月在洛阳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光滩(Qch1)、屿头红树林区(Qch2)、增墁红树林区(Qch3)和米草区(Qch4))4条断面共3种生境,进行软体动物调查。共鉴定软体动物16科...  相似文献   
33.
钟爱文  曹特  张萌  倪乐意  谢平 《湖泊科学》2013,25(2):289-294
在室内模拟实验中,研究了光照(50μmol/(m2·s))和黑暗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对铵态氮(NH4+-N)的吸收速率与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铵态氮浓度(0,0.01,0.1,1和10 mg/LNH4+-N)的增加,苦草和穗花狐尾藻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都是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在外源铵态氮浓度为1 mg/L时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同种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对铵态氮的吸收率不低于黑暗条件下的吸收率;相同光强条件下穗花狐尾藻对铵态氮的吸收率不低于苦草的吸收率.在黑暗条件下,在外源铵态氮浓度为1 mg/L时,穗花狐尾藻对铵的吸收速率是苦草的2.42倍;在光照条件下,在外源铵态氮浓度为1和10 mg/L时,穗花狐尾藻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分别是苦草的2.47和1.79倍.因此,在富营养湖泊治理过程中,在沉水植物可耐受铵态氮浓度范围内,可以优先考虑把穗花狐尾藻作为植物修复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34.
菹草、伊乐藻对沉积物磷形态及其上覆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集武昌南湖湖水、沉积物进行沉水植物的盆栽试验,试验设置沉积物未施磷处理和施100mg/kg磷处理,分别对应沉积物低内源磷和高内源磷状态,同时种植菹草、伊乐藻,以研究沉积物中磷形态及上覆水水质的变化特点.研究从2007年9月15日开始,历时160d.结果表明,高内源磷沉积物处理后,上覆水中水溶性总磷含量在沉水植物的作用下明显降低;种植沉水植物可使水体总磷、总氮、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且伊乐藻对总磷的净化效果优于菹草;沉水植物对高内源磷沉积物的上覆水中叶绿素a的控制比对低内源磷条件下的效果更好;无论沉积物是否输入磷,在盆栽条件下,上覆水中叶绿素a随时间的变化均能较好地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上覆水TDP、TP与沉积物中Ca_(10)-P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种植菹草或伊乐藻的沉积物中Ca_(10)-P与上覆水中TDP和T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P≤0.01)和0.977(P≤0.05).  相似文献   
35.
闽江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选择远、近潮沟2个不同潮水水淹区域设置样线,对研究区3种建群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短叶茳芏(又称咸草)(Cyperus malacceusis)和蔗草(Scirpus triqueter)下18个沉积物剖面分层取样,研究闽江河口湿地远、近潮沟区不同植物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芦苇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储量最大,咸草下沉积物次之,蔗草下沉积物最小;芦苇、咸草和蔗草下0~60cm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平均为10045.7t/km^2、9706.9t/km^2和5303.9t/km^2;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储量与植物种类及生物量密切相关;近潮沟区蔗草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大于远潮沟区,而远、近潮沟区芦苇和咸草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波动变化,且差异不明显,其近潮沟区有机碳储量小于远潮沟区。3种植物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容重呈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n=36,r=-0.8041,p〈0.001),其与盐度、pH不相关。  相似文献   
36.
草温、0cm地温、气温间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8年信阳、郑州、南阳、商丘4个国家基本(准)站草温、0 cm地温和气温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冬、夏)、不同天气条件下草温、0 cm地温、气温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冬季无积雪和夏季的晴天,草温变化的振幅最大,位相靠前,0 cm地温居中,气温变幅最小;冬季有积雪时,0 cm地温在0 ℃左右变动,草温和气温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幅度.从全年月平均值变化来看,0 cm地温>草温>气温;逐月极端最高值,0 cm地温>草温>气温;逐月极端最低值,草温<0 cm地温<气温.用草温比用0 cm地温和气温能更好地判定霜的出现.  相似文献   
37.
不同劈草时间毛竹林生产力及土壤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09在福建洋口国有林场,应用野外取样调查及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未劈草(Ⅰ)、劈草10 a(Ⅱ)和劈草30 a(Ⅲ)的毛竹林生产力及土壤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劈草可以显著提高毛竹林的生产力,但是随着劈草时间的延长毛竹林增产效果降低.三种林分生产力排列顺序为Ⅱ>Ⅲ>Ⅰ,分别为44 199.57±395.40、43 508.04±346.12和35 691.31±394.68 kg/(hm2*a).劈草时间不同,不同器官的生产力分配也不同,地下部分生产力所占比例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Ⅰ,分别为24.87%、24.72%和24.31%.劈草经营有降低毛竹林地上部分生产力,增加地下部分生产力的趋势.土壤综合性质随着劈草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三种林分平均得分的排列顺序为Ⅰ>Ⅲ>Ⅱ,分别为0.639 0、0.432 0和0.355 8.  相似文献   
38.
二氧化碳倍增对草被冠层的光合与蒸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倍增对草被冠层的光合与蒸散的影响D.Nie等(美国乔治亚大学农学系)1引言地球大气中CO2含量在迅速上升(Mitchell,1989),它对多种农林作物的影响已作了很好的研究,而对北美大陆中部温带草原区的植物研究较少,这个地区包括了美国从墨西...  相似文献   
39.
枝角类作为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之一,对生存环境的改变极为敏感.本文分析了太湖西、中和东部等湖区的钻孔沉积物、表层沉积物以及春夏秋季活体枝角类的组成与丰度.结果表明:活体枝角类组成以象鼻溞(Bosmina spp.)为优势种,秋季枝角类属种数量最多.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表层沉积物枝角类组成均以象鼻溞为优势种,其中西部与中心湖区的枝角类组成与丰度较为相似,种类单一,枝角类绝对丰度高;东部湖区枝角类属种较为丰富,绝对丰度低,优势种由浮游种象鼻溞以及沿岸种圆形盘肠溞(Chydorus sphaericus sl)和西方笔纹溞(Graptoleberis testudinaria)等种属构成.百年以来,太湖枝角类组成与丰度随着营养水平增加而改变,富营养指示种(Bosmina longirostris)丰度的增加与贫营养指示种(Bosmina longispina)丰度的下降,响应了湖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1970s末期,太湖西部与中心湖区在进入富营养化阶段,枝角类组成单一,象鼻溞占有绝对优势,与东部湖区相比,沿岸种、底栖种稀少.东部湖区在1960s以后,枝角类属种数量增加,但丰度下降,响应了1960s以来该区域营养水平提高、沉水植被生物量增加以及沼泽化加剧的环境过程.  相似文献   
40.
谭光万  FOTOE 《地图》2011,(6):64-71
如果说,古人用棉、丝、麻等取代兽皮、羽毛是出于舒适的考虑,那么用植物把衣服染得绚丽多彩则是源自对美的追求。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染料历史中,古人驯化了一种又一种野生植物,栽培、取色、染色。随着青、赤,黄、黑以一正色一的身份流行于古代中国,蓝草、红花、栀子、皂斗等植物俨然成为染料王国里的霸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