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523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潮汐效应对沿海大范围、高精度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不可忽略. 潮汐效应中的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 SET)位移和海洋潮汐负荷(Ocean Tide Loading, OTL)位移会在时间和空间域上对沿海大范围InSAR地表形变监测产生分米级的误差, 而且不同条带中地表潮汐形变时空差异性会对多条带InSAR影像拼接产生较大误差. 本文针对沿海地区多条带InSAR形变时序, 重点分析了潮汐效应在不同条带InSAR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影响, 并采用多种潮汐位移估计方法对多条带地表潮汐形变进行改正. 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不同条带时序InSAR中地表潮汐形变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性, 其造成沿海地区相邻条带时序InSAR地表沉降速率差异能达到1~2 cm·a-1; 通过固体潮模型、海潮负荷模型或GPS参考站网海潮位移改正, 能够消除不同条带中地表潮汐形变时空差异性对时序InSAR形变结果拼接产生的空间高阶非线性误差, 弥补了传统拼接方法在拟合潮汐位移偏差的不足. 在大气延迟误差改正的基础上, 时序InSAR形变残差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TD)由潮汐改正前的2.3 cm减少至0.75 cm; 本文研究揭示了沿海地表潮汐形变改正对多条带时序InSAR形变结果拼接的重要性, 可大幅提高沿海地区广域时序InSAR地表形变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2.
鲁西地处化北地台中南部,聊考察裂纵贯南北,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还未发生过7级以上大震,但中强地震发育,小震活动频率,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和条带分布特征。作者试图分析鲁西历史及现地震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以期鲁西地震形势有一个总体认识,对未来地震活动做一大致估计。  相似文献   
23.
Tóth提出的区域地下水流理论为盆地尺度地下水循环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从4个方面总结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发展历程,对比国外多本水文地质学教科书对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描述情况,系统梳理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自1986到2018年的4个版本对区域地下水理论描述的演变情况.分析认为,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对我国学者开展区域地下水流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需要研究不同地下水流系统发育模式下渗流场和温度场的互相影响.基于二维潜水盆地多源汇的数值模拟和室内砂箱实验,改变降雨入渗强度,通过砂箱底部加温研究上下边界不同温度差条件下的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降雨入渗强度加大,地下水流速增大,地下水流系统由单一区域系统向复杂的局部+区域、局部...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河套地区和土默川一带 ,自古凌汛灾害频频发生。每年凌汛期间 ,确保安全是沿黄地区的头等大事。为了抗御凌灾 ,气象工作者对黄河凌灾形成的原因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 ,发现是黄河所流经地域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 ,决定着黄河沿途的凌汛状态 ,其中沿途气温的变化和水流的落差是主要的决定因素。黄河凌汛最危险的地区是我区磴口县到托克托县一带。该河段全长 5 0 4km ,落差 6 3m,比降仅为 0 .12‰ ,是黄河比降最小的地段之一。另一方面 ,黄河在兰州附近折向东北流 ,北进约 4.5个纬度 ,气温降低了 4~ 6℃。正是这南高北低的气温和黄河河套…  相似文献   
26.
王国辉 《地学工程进展》1999,16(2):56-58,61
美国垦务局与Arizona水资源部合作,欲在Phoenix城区确定可能和Arizona中部计划渠道水进行补给的区域。这些地区可能与预测将来出现地下水过多衰减的位置相一致。将GIS与地下水流模型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模拟未来的水文条件,利用的优势对详尽的水量消费与需求数据精确处理以计算地下水入流的关键因素。在Phoenix城区内,MODFLOW模型预测了几个到2025年可能产生地下水过多衰减的区域。  相似文献   
27.
2003年11月,黄河水下三角洲2条海底电缆断裂,推测与该区域冲蚀沟较为发育有关。通过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探测、侧扫声呐调查等物探调查方法对埕岛海区开展地质调查,以揭示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底滑坡诱发条件。研究发现:埕岛海区海底存在多条冲蚀沟,软弱土层较为发育,冲蚀沟地层扰动较为明显;通过波浪海流对海底土体的影响分析,判断不同水深和不同土体在浪潮流作用下海底冲蚀沟的发育程度,得出海底滑坡的诱发条件,结合人类活动和海底自然坡度等因素的影响,分析研究区仍然具有发生海底滑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8.
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的发育受地质、气候和地形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往的地下水流系统研究主要探讨了地质、地形和稳态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局部、中间和区域流动系统的组成特征,对非稳态的地下水流系统认识不足。聚焦于研究地下水流系统对降雨变化的动态响应规律,使用HydroGeoSphere构建了剖面二维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在降雨的周期性和随机性叠加动态驱动下非稳态渗流场形成的地下水流系统。模拟结果表明,各层级流动系统的空间范围都会随着降水波动而发生变化。局部地下水流系统在雨季并非都处于扩张状态,在旱季也并非都处于收缩状态。各个局部流动系统的同时刻穿透深度之间可能具有无关、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这取决于各个局部流动系统响应降雨变化的滞后性。中间流动系统在非稳态条件下非常活跃,其排泄出口、补给入口和循环路径随时间变化,并强烈影响局部流动系统。通过5种不同含水层参数和降雨情景的模拟对比,发现地下水流系统的滞后性和穿透深度的相关性对含水层各向异性特征较为敏感。下一步,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地下水流系统在季节尺度、多年乃至跨世纪时间尺度气候波动过程中的非稳态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29.
泥石流运动过程伴随着剧烈的侵蚀,导致其洪峰流量增加、规模增大、破坏性增强。本文通过对2016年8月12日北京市密云区龙潭沟景区曹庄子沟泥石流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地形扫描分析了该场泥石流的动力侵蚀过程。结果表明:激发该场泥石流的降雨重现期达到20年一遇,为典型短历时、高强度降雨;泥石流体中缺乏粘性颗粒,主要以砂粒为主,但容重达到粘性泥石流标准,为典型高容重、低粘度泥石流体。泥石流侵蚀作用一开始并不剧烈,但随着泥石流运动,这种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沟道侵蚀深度增加;沟道中弯道处和地形急变段受到泥石流侵蚀作用最为剧烈,尤其是地形急变段对泥石流的侵蚀作用具有加强效应;侵蚀率与流速同步变化,并且与泥石流体所产生的剪切力呈正相关关系。林木能够降低泥石流流速,消耗泥石流动能,进而减小泥石流破坏性。由于天然条件下的泥石流侵蚀过程研究较少,本文中侵蚀率与地形变化的关系以及泥石流体剪切力的正相关关系为泥石流防治规划设计和该类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提供了案例和思路。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