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457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602篇
地球物理   234篇
地质学   511篇
海洋学   5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l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显著变轻,这种变化趋势与低纬度开放性大洋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南海海盆扩张早期,大量陆源物质从较窄陆架可以直接沉积到海底,由于陆源物质氧同位素相对偏负,当与海洋沉积物混合后,引起本区沉积物孔隙水氧离子浓度变轻。而扩张初始,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使钙质壳体被快速封存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中,造成孔隙水离子成为影响壳体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当氧同位素相对较重的有孔虫壳体溶解和重结晶并与孔隙水离子发生交换时,引起壳体δ^18O负向偏移。  相似文献   
122.
2003年8月,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浮游植物色素进行分类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的叶绿素类以叶绿素a和b为主,叶绿素a浓度最高;光合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极少,浓度很低;光保护色素种类较多,浓度较高,其中以Zea,Diadino,β.β-Car和Viola为主。  相似文献   
123.
南海东北部是寡营养海域,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较低,热带气旋"风泵"效应带来的上层海洋扰动可能引起表层浮游植物的显著增长。以往的研究通常关注热带气旋风应力和海洋中尺度涡对上层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本文利用航次CTD、实测叶绿素a浓度、Argo温盐剖面和遥感数据,探讨了台风"风泵"和黑潮共同作用下真光层内浮游植物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5年台风"莲花"过境1周后产生向吕宋海峡西北侧南海海域(A区)入侵的黑潮流套,该入侵的黑潮流套使台风前原有的气旋涡消失,抑制了台风产生的上升流对表层(0~40 m)营养盐供给,使次表层(60~90 m)营养盐富集,进而抑制了表层的叶绿素a增长,促进了次表层叶绿素a的增长;吕宋海峡西侧南海海域(B区)表层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增加不仅是源于叶绿素最大层浮游植物的向上输运,更是由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增长;A区台风引起的流套式的黑潮入侵,促进了B区台风后气旋式流场的形成,产生的持续增强的气旋涡为B区表层叶绿素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盐供给。  相似文献   
124.
根据浙江舟山野鸭山至螺头山岸段海域4个测点的海流观测和含沙量调查(其中1个测点)资料,含沙量用1/10000感量的电光分析天平称量测定,悬沙粒度用AT 型库尔特计数器测定,底质表层泥样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使用DS3水准仪(其精度标准为四等)测量岸段潮滩高程,对该岸段所在海域的泥沙与潮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岸滩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悬沙浓度由表层往底层逐渐增高,且与流速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中潮悬沙浓度低于大潮,冬季悬沙浓度高于春、夏季;大、中潮的落潮输沙量大于涨潮,大潮涨、落潮的输沙量大于中潮涨、落潮,大潮全潮单宽净输沙量大于中潮;冬季平均悬沙粒径比夏季大,春季适中;春、夏、冬季悬沙的分选系数属分选极好;悬沙的运移路径以落潮流流向为净输沙的方向;该海域的潮流为往复流,涨潮流历时短于落潮流历时,春、夏、冬季平均落潮流速大于平均涨潮流速,最大流速为1.82m/s(夏季),平均流速为0.70m/s;历史上野鸭山至螺头山的古海湾一直缓慢淤涨,1987年以来,潮滩仍缓慢淤涨,中潮滩平均淤高值约为3cm/a,岸滩平均淤进速度约为0.38m/a。  相似文献   
125.
王娟  范迪 《海洋科学》2004,28(3):9-11
研究了海水浓度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淡水中添加海水超过35%时,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废水的化学耗氧量(COD)的效果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添加海水10%~25%时,COD的去除效果好,25%时COD最高总去除率可达87.8%.处理效果几乎与纯淡水的对照组(COD总去除率88.6%)等同。  相似文献   
126.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P不仅可以测量流速,其记录的声强信号还包含有泥沙浓度的信息,为探讨ADP测悬沙浓度的可行性,本文根据长江口区现场六点法测得的悬沙浓度,对输出信号进行标定,反演获得悬沙浓度。结果表明在500kHz的工作频率下,计算出的悬沙浓度在中上层水体平均误差较小(25%~38%),但要用ADP测整个垂直剖面的悬沙浓度还有待做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7.
水体中含一定浓度的甲醛 ,用 Nessler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远远高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达 4 5 0 .0 6 %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则明显低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可达 84 .77%。甲醛浓度范围为 10~ 4 0 mg/ L、TAN浓度为 1~ 10 mg/ L,通过双因素有重复观察值的交叉实验 ,得到如下矫正式 :(1)用 Nessler法测 TAN时 ,Y=4 .0 5 2 9- 0 .0 72 4 x1+ 0 .2 0 6 4x2 ,标准误差为 1.3381;(2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 TAN时 ,Y=0 .1196 + 0 .0 345 x1+ 1.0 0 2 2 x2 ,标准误差为 0 .4 6 2 7。 Y为 TAN实际浓度 (mg/ L) ,x1为甲醛浓度 (mg/ L) ,x2 为测得的 TAN浓度(mg/ L )。比较含氨氮水体与不含氨氮水体中的甲醛浓度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对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幼鱼(L=3.56±0.28cm)的NaCl浓度(pH=8.80±0.10)及碱度(pH=8.84±0.26)的急性毒性试验,用概率单位法求得其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NaCl浓度分别为11.53、10.77、8.58g/L;碱度分别为98.74、79.49、64.19mmol/L。在此基础上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进行了氯化钠与碳酸氢钠浓度的联合毒性实验(浓度=11),结果在96h内二者的关系全部为协同作用,且其协同性逐渐减弱并趋向于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半连续培养氮磷浓度、更新率对三角褐指藻采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设计,在室温下研究了半连续培养中氮、磷浓度,更新率对三角褐指藻采收量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对16d更新期,氮、磷浓度分别在0.5~35.9mg/L和0.3~12.1mg/L范围对采收量无影响,但氮浓度在8d前宜用0.5mg/L。更新率增加,藻浓度下降,藻生长率增长。据16d方程,最适更新率为18.2%,每ml培养体积日采收量可达667000细胞。  相似文献   
130.
红藻中的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重要的红藻糖苷水解酶。以龙须菜的三个品系为材料 ,研究了几种环境因子如光暗周期、盐度、温度及氮浓度改变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发现 α-半乳糖苷酶活性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光周期内开始光照 6 h酶活达到峰值 ,在随后的暗周期酶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缓慢。 33盐度下培养的藻移到高盐培养 3d后测得酶活性降低 ,而移到低盐培养的则酶活性升高。温度对该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在 15℃或 30℃培养的藻酶活性均高于通常生长温度的活性。该酶的活性与培养基中氮浓度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