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57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514篇
地质学   1592篇
海洋学   40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两元混合天然气定量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付启  金强 《沉积学报》2005,23(3):554-558
确定端元气混合比例是混源气定量研究的主要内容。以两元混合天然气为例,首先要分析混源成藏的地质条件,以确定可能的气源岩;然后根据源岩生气模拟实验与实测数据,建立端元气与混源气的地球化学模型,确定混源气的混合比例与源岩成熟度;最后将结果用于混源成藏过程分析,提出混源成藏的地球化学机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为上古生界煤成气和下古生界油型气混源气。从混源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地质过程着手,利用天然气中甲、乙烷百分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建立了混合比例估算模型,并绘制了估算图版。对靖边等气田13个天然气样品进行研究,发现混源气混合比变化很大。除去全为煤成气(陕21井)和全为油型气(陕5井)的两个样品之外,11个样品上古生界煤成气和下古生界油型气比例分布分别为22%~84%和16%~78%。但总体以下古生界油型气为主,平均所占比例63.2%,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以下古生界自生油型气为主。  相似文献   
992.
断裂及岩浆活动对幔源CO2气成藏的作用--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松辉 《地球科学》2005,30(4):473-479
尽管CO2气在地壳浅层运聚成藏与常规的烃气相似,都要求有丰富的源、储层、圈闭、输导系统和盖层,但在成因或来源上与烃气有天壤之别.通过对与CO2气田(藏)有关的深大断裂、火成岩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岩浆是CO2运移的载体,火成岩的发育则是断裂时空同步活动的重要标志,幔源CO2气的成藏要素最为重要的是“运”,即要有直接或间接与地幔相连的深大断裂,而且,作为一条断裂通道的活动要时空同步.故而CO2气田(藏)的形成,同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断裂对CO2气田(藏)形成的控制作用表现为:(1)深大断裂控制CO2成藏带;(2)边界断裂及其派生的不同方向、不同级别的断裂控制了盆地内CO2气田(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开展了汞胁迫下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消化和免疫因子变动的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0.00、0.005、0.01、0.02、0.04、0.08mg/L浓度Hg2+在1d、3d、5d、7d、9d胁迫时间下的消化和免疫因子变化。结果表明,汞胁迫下拟穴青蟹AMS活性快速升高,但激活效应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后期表现为抑制效应。汞胁迫能激发Pepsin活性,短期内Pepsin活性和胁迫浓度、胁迫时间呈正相关;长期高浓度胁迫(0.04、0.08mg/L),则激发效应减弱。汞胁迫对LPS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免疫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汞胁迫对AKP有激发作用,可迅速刺激机体AKP活力上升。低浓度汞胁迫对AKP活性提升最显著(0.005、0.01、0.02mg/L),高浓度组AKP活性先升后降。汞胁迫对ACP活性有激发作用,且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汞胁迫下SOD活性短期内即显著升高,且SOD活力随胁迫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汞胁迫对LZM活性有激活作用,且激活效应存在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汞胁迫对PO活力快速产生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存在时间效应而无显著的浓度效应。汞胁迫对拟穴青蟹消化和免疫因子能产生胁迫效应,对Pepsin、AMS、AKP、ACP、SOD、LZM表现为激发,而对LPS、PO表现为抑制。  相似文献   
994.
海浪对北太平洋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种海-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公式对比研究了北太平洋气体传输速率及其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单纯依赖风速的算法相比, 考虑波浪影响的气体传输速率和CO2通量在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上具有明显差异。在低纬度地区(0°~30°N), 波浪参数使气体传输速率下降, 海洋对大气CO2的吸收减少, 而在30°N以北范围内则出现新的气体传输速率高值区, 海洋对大气的吸收增加。进一步研究了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气候态月平均气体传输速率和CO2通量。结果表明, 该区域气体传输速率和CO2通量最大值分别出现于冬季和春季, 引入波浪参数后, 虽然该区域气体传输速率和CO2通量平均值没有明显差异, 但季节变化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95.
轮南低凸起气洗作用响应及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喜山期, 过量干气自东向西对轮南低凸起原始油藏的大规模侵入、冲刷, 诱发本区持续性气洗分馏作用的发生.在各组分气液溶解平衡的格架下, 气洗作用将导致残余油中正构烷烃的大量损失以及次生凝析气藏的形成.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残余油与凝析油中轻烃组分(C6-C8) 的变化趋势具有典型的气洗分馏特征.同时, 基于气洗作用模型, 通过对各层系原油正构烷烃相对蒸发量(Q) 的计算, 定量描述了轮南地区气洗作用的强度.计算结果显示, 奥陶系的油气藏曾遭受强烈的气洗作用, 原油中正构烷烃的相对蒸发量由东向西表现出依次递减的特征.其中, 轮古东地区Q值高达97%;位于轮南低凸起中部的轮古2井以及轮古18井地区, 正构烷烃相对蒸发量较小(Q=20%~76%); 而在更加靠近西部的轮古17及轮古100井, 其原油中正构烷烃分布正常(Q=0), 并未发生气洗分馏作用.另一方面, 石炭系以及三叠系的油气藏均表现出未遭受气洗作用的特征, 证实了喜山期大量干气的优势运移通道被限制于海西早期运动所形成的奥陶系岩溶缝洞体系中的事实.因此, 奥陶系, 尤其是位于临近气源区的轮古东地区, 是轮南地区气藏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996.
湖南凤凰县猴子坪汞矿床地质特征及辰砂晶体的观赏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子坪汞矿床主要赋存于中寒武统敖溪组上部微粒细晶纹层状、微细粒状白云岩内,产于轴向120°的平缓开阔的半背斜轴部,延伸深度大于1100 m,是湘黔汞矿带诸矿床中矿体延伸深度最大的汞矿床.产于其中的辰砂晶体,以其迷人的色泽和玲珑剔透、多彩多姿的形态,在观赏石矿物的晶体中价值不菲.研究表明,汞矿与古油气藏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形成于油气藏演化的湿气阶段,二者具有同源同储的特点,在成矿机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矿床最终就位于有利的沉积相区.  相似文献   
997.
对2008年3月奇村热水井数字化水汞观测数据出现波动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异常情况进行了追踪分析。通过对现场周围环境调查、仪器运行状况、对比观测实验及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等,认为更换仪器、仪器K值变化大是造成数据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濮阳地震台断层土壤气采气率对气氡观测结果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流体观测在水资源过度开采的形势下,发展断层土壤气观测成为必然趋势.介绍了濮阳台土壤气氡观测的集气、导气装置,对濮阳台土壤气氡模拟观测及数字化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模拟观测与数字化观测结果有较大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采气率"这个概念来定量衡量断层土壤气氡观测系统的实用效果.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结果与"采气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观测结果表明,集气室体积过大,会造成"采气率"太低,使观测结果偏低,气氡观测结果不适合进行地震前兆观测.在实际工作中, 要通过实验确定采气率的大小,设计合理的集气、导气装置,提高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999.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甲烷水合物BHSZ与BSR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是甲烷水合物)因其重要的资源、环境意义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其在海底沉积物中的稳定存在及分布受温度、压力、甲烷供应量等因素的控制,勘探工作中,经常把似海底反射层(BSR)对应于甲烷水合物的稳定带底界(BHSZ).通过对南海北部地区甲烷水合物BHSZ与BSR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在南海北部部分地区二者并不一致,二者之间的误差较大且呈一定的规律性分布,在神狐地区北部,水深较浅、沉积速率较快,BHSZ与BSR的误差为负,绝对值达192%;而在水深较深、基底为隆起的、沉积速率相对慢的神狐东南部,BHSZ与BSR的误差逐渐过渡到为正值,误差约为45%,我们综合分析了由速度-深度关系、BSR深度处反射时间、海底温度、平均热导率、静水/静岩压力模型、水合物稳定P-T方程等参数、流体活动性等计算参数可导致的的误差范围,最后认为导致BHSZ与BSR之间误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对BSR的理论认识上,在南海北部地区地震反射识别的部分BSR对应的可能是游离气带顶界(TFGZ)或古BSR或仅仅是由近水平地层或不整合面封存的含气层,而非传统意义上对应于BHSZ的BSR.而造成BHSZ与BSR规律性分布的基础地质因素则可能为在张裂基底上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不同的沉降、沉积过程及其热响应,进而造成不同的甲烷生成量、聚集量以及不同的水合物系统相对沉积物的迁移速率,最后产生不同深度的游离气顶界或不同深度的残留异常"古BSR"或含气层.  相似文献   
100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藏气侵定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侵分馏作用是油气藏后期调整改造的重要营力之一.在塔中地区气侵分馏作用的发生有其得天独厚的石油地质条件,但现有的研究只停留于对气侵作用过程的定性描述阶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全油正构烷烃绝对定量以及正常油/凝析油混合配比实验的结果,对该区气侵分馏作用进行定量评估,讨论了造成气侵强弱的地质因素,并分析了可能伴随气侵作用而发生的其他分馏作用对油藏的影响.该区气侵作用特征表明大量断裂体系是控制气侵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气侵作用的强弱分布规律也为该区断裂体系发育及其开启闭合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佐证.气侵分馏作用的强弱以及伴随发生的PVT分馏作用与该区原油类型多样性存在直接的成因关系,该区存在的与凝析油伴生的蜡质原油是气侵作用、PVT分馏以及混合作用共同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