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6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943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293篇
地质学   1745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孙金山  卢文波 《岩土力学》2007,28(Z1):327-332
考虑岩石材料的应变软化及扩容效应,采用岩石材料的弹性-塑性软化-塑性残余三线性应力-应变软化模型和莫尔-库仑屈服准则,推导了非轴对称荷载下圆形隧洞围岩弹性区、塑性软化区和塑性残余区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半径的近似解析解,适用于围岩塑性区较大且侧压力系数1≤λ<3的情况。该近似解析方法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可代替有限元方法进行简单的圆形隧洞围岩弹塑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2.
董诚  郑颖人  唐晓松 《岩土力学》2007,28(Z1):677-681
地下水渗流一直是基坑工程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分别提出了渗流条件下基坑水-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统称传统方法)。另外,岩土有限元软件PLAXIS则通过渗流-应变耦合来计算渗流条件下的水-土压力。结合工程算例,比较了当前基坑工程中传统水-土压力计算方法与PLAXIS程序的计算结果,发现由于部分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传统水-土压力计算方法存在一定误差;提出了传统水-土压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并指出真实的水力条件下,PLAXIS程序考虑渗流-应变耦合得到的水-土压力计算结果是合理可信的。  相似文献   
993.
海底沉积物在应力-应变过程前后的微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1925年太沙基提出的“蜂窝状结构”概念以来,有关土和沉积物微结构分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1-3].高国瑞[4]则研究分析了我国沿海海相沉积物的微结构类型和工程性质,梁元博等[5]提出典型堆垒结构和颗粒孔隙取向的海洋沉积物微结构模式,卢博等[6-7]对南海海底沉积物微结构影响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提出的微结构分类研究,丰富了我国海底沉积物结构和微结构的微区分析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沉积物在应力一应变过程中的微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为海底工程地质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994.
软土边坡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是否稳定与边坡的应力、应变(位移)状态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传统的条分法由于自身的限制,计算结果有很大的限制。本文提出了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软土边坡土体的应力-应变状态以确定滑裂面空间位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5.
EPS块体动变形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庶懋  高玉峰 《岩土力学》2006,27(10):1754-1758
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EPS(expanded polystyrene)块体在不同围压以及应力水平下的动力特性。试验显示,在不同围压下EPS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有很大区别,围压较低且当动剪应力比s < 0.5时, 与 呈线性关系,围压稍大时则为双曲线型。EPS的动应变 和割线动剪切模量Gsec的特点与土也有很大不同,在加载的第一周 即增长到较大值,此后,随循环次数N缓慢增长,直至稳定;Gsec则是先下降,而后缓慢增加,直至稳定。分析试验结果认为40 kPa是EPS最合适的使用围压。  相似文献   
996.
李广信  张其光  黄永男 《岩土力学》2006,27(11):1867-1872
土的平面应变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状态,其中零应变方向的主应力是十分复杂的。承德中密砂等应力比平面应变试验结果表明,平面应变状态下零应变方向的主应力在不同条件下可能是大主应力、中主应力或者小主应力。利用由等应力比三轴压缩试验确定的切线泊松比,可以合理地预测等应力比平面应变试验中零应变方向主应力的转换过程,这一认识对于一些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王学滨 《岩土力学》2006,27(8):1241-1247
在平面应变压缩条件下,采用拉格朗日元法研究了材料缺陷对岩样应变局部化及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在数值计算中,采用了莫尔-库仑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峰后岩石的本构关系为线性应变软化。对于理想岩样(不含任何缺陷),从剪切应变率的等值线图及变形网格图发现,变形场相对试样垂直对称轴对称。在试样的边界上设置材料缺陷后,变形场的对称性被打破。材料缺陷附近是局部化现象启动的主要位置。与不含材料缺陷试样相比,含缺陷试样的局部化提前启动。当缺陷位于试样左边界中部附近时,试样内部出现多条剪切带,发生韧性剪切破坏,峰后应力-轴向应变曲线和应力-侧向应变曲线均倾向于韧性,岩样的稳定性增强;当缺陷位于试样上、下端面附近时,仅出现一条贯穿试样左右边界的剪切带,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峰后两种曲线倾向于脆性,易发生失稳破坏。从数值结果中还观测到了剪切带的跳跃或迁移现象及剪切带的相互竞争、此消彼涨的现象。当岩样中不包含任何缺陷时,试样应力-变形曲线的峰值强度最高。随着缺陷的上移,峰值强度下降,直到峰值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缺陷越接近于岩样的下端,对岩样应力-变形曲线的峰值强度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998.
花岗岩样品高温后损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邱一平  林卓英 《岩土力学》2006,27(6):1005-1010
对河南省某地产25块花岗岩样品进行高温预热处理,测量了加温前后弹性纵波波速,并对样品进行单轴压缩应力-应变全过程试验。通过以上试验,给出如下结果:温度对岩石损伤变化的作用;温度对岩石裂隙密度和损伤应变能释放率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花岗岩的塑性应变主要与偏斜应力产生的形状改变比能有关,而与体积改变比能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99.
土体劈裂灌浆力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在塑性力学和大变形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土体在劈裂灌浆初始阶段的力学机理,将劈裂灌浆的初始阶段视为无限土体中的圆孔扩张问题,并将圆孔周围土体中的应力分布分为3个区域。在弹性区中土体服从小变形假设,在软化区和流动区中土体服从大变形假设。根据应力平衡方程以及应力和应变连续的边界条件,推导出劈裂灌浆初始阶段的最终扩孔压力和最终扩孔半径的理论解答。同时,还分析了灌浆压力、最终扩孔半径、土体的泊松比和大变形以及压缩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该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比较接近,初步证实了该理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变形特性与破坏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雪强  朱志政  韩高升  何世秀 《岩土力学》2006,27(12):2181-2185
在固结不排水加荷与卸荷两种情况下,基于土体常规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和真三轴平面应变试验结果,指出不同的应力路径下土体具有不同的变形特性和破坏特性,并且这些特性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应力路径,有着其球应力p和广义剪应力q与球应力p的比值q/p的不同变化趋势。最后,依据Matsuoka-Nakai破坏准则和其相应的转化型式,进一步探讨了其破坏参数k2值的确定方法。试验检测的结果表明,Matsuoka-Nakai破坏准则能给出土体较为准确的破坏强度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