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21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利用1980~2009年NCEP/NCAR逐日平均风速场、高度场资料和中国西北地区136个台站春季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定义干旱指数和东亚副热带急流位置指数,研究我国西北春季干旱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东亚副热带急流的异常特征,揭示副热带急流对西北春季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09年西北地区的春旱表现出前15 a稍减轻、后15 a再次加重的趋势;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位置无论是冬季还是春季都有向北移动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西北地区的春旱与前一年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位置呈显著负相关,冬季急流位置偏北的年份,次年春季西北地区为强大的高压控制,脊前干冷的西北气流使得干旱容易发生;而急流位置偏南的年份,控制西北地区的高压相对较弱,西北气流偏北,偏南气流能够携带水汽北上与偏北气流交汇,导致降水相应的增多,从而春旱不易发生。  相似文献   
182.
260多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激情”碰撞.气势雄伟的青藏高原从远古的海洋中拔地而起,沧海桑田中逐渐抬升为地球上海拨最高、年龄却最小的高原,这就是地质学上最为有名的“喜马拉雅运动”。  相似文献   
183.
盛夏两类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北跳的动力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中达 《大气科学》2011,35(4):631-644
在气候态上,7月底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中心突然从40°N北跳到45°N以北.逐年统计分析显示此次急流北跳存在两类典型方式:急流北侧西风强度增强引起的北跳(第一类)和急流中心西风强度的减弱引起的北跳(第二类).本文基于1958年到2002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波活动通量诊断这两类典型北跳相应的动力过程,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4.
滇西来利山锡矿是我国三江锡矿带的西带,系东南亚巨型锡矿带的北延部分。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前缘的腾冲—梁河弧形构造的转折部位。西接印度板块,东临扬子板块。区内以晚古生代地层最为发育,主要为石炭系励洪群碎屑岩分布区。区内构造复杂,以北东、南  相似文献   
185.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国家自动站逐小时地面观测资料、FY4A红外云图云顶温度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一次少见的西风槽和台风共同作用下的区域暴雨过程。结果显示:(1)本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西风槽和台风,二者在四川盆地形成有利锋生的变形场。(2)变形场中心位置乐山市产生了区域性大暴雨,盆地东部处于锋生区,致使雨带向东移动。(3)台风为此次过程贡献了大量水汽。西风槽和地形作用促使雨带大致呈东北-西南带状分布。(4)西风槽后冷空气和台风外围偏东气流产生地面辐合线,是乐山MCS触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6.
邹捍 《极地研究》1990,2(2):61-66
本文利用昭和基地(69°00′S,39°35′E)的探空和臭氧原始资料,分析研究了1988年8月下旬的一次南极平流层暴发性增温过程。本文分析了这一增温过程中的臭氧总量、30hPa气温、增温率及西风风速的变化关系。发现在这次南极冬季平流层暴发性增温中30hPa气温、30hPa西风风速与臭氧总量之间存在着非常好的正相关,同时发现臭氧总量的变化与30hPa增温率的变化之间存在着滞后关系。而在平流层发生暴发性增温之前,在对流层有一次大的西风扰动。由此,可以认为这次平流层暴发性增温的原因可能是对流层西风扰动引起的行星波上传,而臭氧的加热不可能是这次平流层暴发性增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7.
资料     
《气象》2006,32(5):128-128
  相似文献   
188.
本文研究发现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PJ)和地中海–欧亚北部遥相关型(MnE)对东亚夏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协同影响。当PJ和MnE处于同位相时,两者相关的大气环流在东亚中部地区相互叠加抵消,从而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弱,而此时显著的气温异常主要位于东亚北部。相反,当PJ和MnE处于反位相时,两者相关的大气环流在东亚地区相互叠加增强,从而对东亚中部和亚洲北部地区的气温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东亚夏季气温变化的理解与预测中需要考虑这两个遥相关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9.
新疆伊犁盆地黄土古气候记录与Heinrich事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翔  史正涛  刘勇  苏怀  牛洁 《冰川冻土》2015,37(4):973-979
伊犁盆地作为中国黄土高原与欧洲黄土区的过渡区域,其第四纪古气候研究对于揭示全球气候驱动及耦合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伊犁盆地塔勒德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粒度、低频磁化率及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探讨了西风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古气候指标变化特征及记录的全球气候突变事件.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粒径10μm颗粒物含量明显高于黄土层,与之相反的是古土壤层中的低频磁化率、Zr/Rb值和元素Ti含量均小于黄土层,且元素Ti含量与Zr/Rb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黄土-古土壤剖面中古气候代用指标清晰的记录了6次Heinrich(H)事件及Younger Drays(YD)事件,但YD事件、H1、H2、H5和H6事件变幅较H3和H4事件显著,古气候指标与格陵兰冰芯δ18O、季风区李家塬粒度和洛川、西峰及环县Zr/Rb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记录的气候事件较李家塬、洛川、西峰更为显著.结合已有研究说明,Heinrich和D-O旋回等气候事件是由西风区向季风区传递的,MIS3阶段温度的升高和常年受西风的影响是造成塔勒德气候环境变化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0.
基于中国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欧亚中纬度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正异常配置及其与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Regiona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RELTE)的联系。结果表明,发生RELTE时乌拉尔山(简称乌山)、贝加尔湖(简称贝湖)和雅库茨克—鄂科斯克海(简称雅鄂)附近的某一区域出现高度场正异常的概率为0.83,即欧亚关键区500 hPa正高度距平场的相互匹配是形成RELTE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将三个关键区域高度场异常配置分为7种类型:乌山型、贝湖型、雅鄂型、乌山—贝湖型、乌山—贝湖—雅鄂型、乌山—雅鄂型、贝湖—雅鄂型。不同类型异常模态对应的RELTE在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各有差异,如:乌山型对应RELTE以全国型为主,平均持续天数达14.2天;乌山—雅鄂型对应的RELTE以东北—华北型为主,事件平均持续天数为14.1天。此外,不同类型的异常配置均对应有超前于RELTE的前期特征,平均超前时间为1~8天不等。超前天数的空间分布、高度场异常的时间演化,进一步揭示了乌山以西和雅鄂以东两个方向高度场异常的发展并形成多种环流异常模态的过程,也验证了RELTE存在前期信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