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4篇 |
免费 | 1090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14篇 |
地球物理 | 3710篇 |
地质学 | 437篇 |
海洋学 | 61篇 |
综合类 | 161篇 |
自然地理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32篇 |
2019年 | 162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154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91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30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20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147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111篇 |
1995年 | 115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82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2篇 |
1986年 | 22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18篇 |
1975年 | 11篇 |
1974年 | 12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2003年伽师6.8级地震序列特征和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位于1997-1998年新疆伽师9次6级地震分布区域的东南端,2003年2月24日又发生6.8级地震。结合伽师6.8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结果,对该地震序列的基本特征和震源区应力降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8级地震断层是在北西向的区域应力场挤压作用下产生的倾滑逆断层,震源以单侧破裂为主,破裂方向与极震区走向,以及北西向的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前震源区应力显著增强,震后应力释放较为彻底。中强余震震源机制解与主震有明显差异,表现出震源区应力场处于不稳定的调整阶段,余震震源机制的差异为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2.
993.
常规频散曲线反演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改变分层数、层厚度和层速度等参数,实现过程相对繁琐,而采用细化分层法对反演参数进行简化则避免了上述缺点。具体思路为:根据目的层探测深度(如20m)将地下介质分为若干个(20个)厚度为1m的薄层和1个均匀半空间层(共21层),这样在反演中分层数和层厚度均为已知参量,反演过程只需修改速度参数即可,避免了改变分层数和层厚度等参数,显著简化了反演计算过程。正演计算和反演结果均表明:细化分层与实际分层计算出的频散曲线是等效的,细化分层反演结果的总体效果与真实模型非常接近,这说明细化分层方法用于频散曲线反演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将地下介质划分为1m厚的薄层,反演后每层均可得到1个横波速度,能满足反演分辨率的要求;由于实际地下介质的速度是随深度渐变的,细化分层后比按频散曲线拐点分层(每分层的厚度可能是几米或几十米,同一分层内介质的横波速度相等)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4.
广东地区断裂安全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准静态非稳定地震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与正交设计法,联合反演本世纪以来广东省及其邻近地区的5次强震活动对断裂安全度的影响。进行探讨潜在的地震危险区。结果表明,断裂安全度下降剧烈特别是安全度接近为零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阳江地震以后,广东东部的几条北西断裂安全度数值较低,最近期地震危险最突出的地段。此外,珠江三角洲南侧的北东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也具有一定的潜在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995.
996.
较大地震破裂尺度的一种简单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两个点源的波形传播的几何性质的分析,提出对较大地震的破裂尺度的估计,可以采用多个子事件的模拟,根据接收台站得到的子事件的视时间差的分布特征,判断震源的实际破裂方向和破裂尺度,甚至仅仅根据宽频带P波(组)的波形宽度就可进行近似的估算。 相似文献
997.
以1975年以来中国大陆6.0级以上地震震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扫描时段和扫描半径等条件的约束下,选择了10种物理意义明确、独立性较强的测震学指标,对大陆西南、华北、西北3个研究区进行了强震前震源区附近地震学参数中期震兆标志研究,结果发现,西南研究区15个震例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8,华北研究区10个震例的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7,西北研究区18个震例异常的平均对应率为0.7。提取了中国大陆强震测震学指标分区预测标志,西南研究区为0.8,华北研究区为0.7,西北研究区为0.7。 相似文献
998.
999.
选择了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四类不同岩性、237块典型岩心样品,在变温变压条件下进行超声波纵、横波速度及密度的测定,样品的孔隙度范围从2%到27%.根据变温变压测试数据,得出纵横波速度的压力、温度校正公式,将高温高压条件下测量的弹性参数校正到60 MPa条件,再进行密度、Vp和Vs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Vp、Vs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得到新的密度与Vp关系式.同时将Vp、Vs关系融入到Gardner公式中,将Gardner函数推广为〖JP2〗ρ=CVApVBs的函数形式(称为广义Gardner公式),拟合出砂岩的密度、Vp和Vs间的新关系式:ρ=1.575 8V0.287 9pV0.019 7s.〖JP〗文中讨论了该公式在横波速度预测、岩石物理模拟和AVO正反演等的作用,指出这些规律性认识可服务于油气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P波初动和垂直向记录Pg、Sg振幅比方法,计算得到在太行山断裂带东南缘地区68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方法、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震源机制解参数,并利用力轴张量计算方法求取区域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68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走滑类占总数的57%,正断类与逆断类也都存在;最大、最小应力轴倾角都较小,接近水平。该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北东东-南西西向的水平挤压与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水平拉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