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本文以太行山为界将华北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河淮块体,西部为鄂尔多斯块体.利用最小二乘法,从混合路径基阶瑞利面波群速度频散提取两块体的纯路径频散,并反演其地壳、上地幔的层状结构.所得结表果明,两块体的面波频散和地壳、上地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的河淮块体地壳较薄,地壳内平均速度比西部的鄂尔多斯块体壳内平均速度约低0.13km/s,壳内20km深度左右出现低速层;而西部的块体壳内速度成层递增,未见低速层出现.两块体上地幔顶部速度均偏低,地幔低速层的埋藏深度基本相同.但西部块体地幔低速层厚,且比东部块体地幔低速层的速度约低0.3km/s.  相似文献   
22.
作者详细推导了N个薄层介质组合时所引起的视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参数,扩展了J.E.white先生在《Underground Sound》一书中关于双层介质组合的视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参数应用范围,并计算了2个薄层各向同性的弹性介质组合时视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速度随波动传播方向而变化的关系曲线,说明了薄层组合确实可以引起介质的视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3.
本文试图采用卫星重力资料和一种新的反演方法来研究地幔的横向密度异常分布.先将密度异常△(r,,(?))在一个三维正交函数系下进行展开,其展开系数待定.然后,根据密度异常与重力扰动位之间的关系建立观测方程组,其中未知向量由密度异常展开系数组成,重力扰动观测向量由 GEM10B 重力模型中的位系数计算而得,并通过适当选取重力位系数的阶数,对观测向量进行滤波.最后,就下地幔(670km——CM 界面)作了实际计算.计算中,重力扰动位阶数取为2——11阶,密度异常展开式的截断阶数取为 K=4和 L=6,求解观测方程组时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结果表明:密度扰动值在670km 不连续面及核幔界面处达到极大值,且在环太平洋地区存在一高密度带,太平洋中部对应于一低密度区,这些特征与 Dziewonski 得到的下地幔三维波速异常分布特征相一致.但是,在南极地区、大西洋及印度洋部分地区,所得的密度异常分布与三维波速异常分布呈负相关,文章就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4.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方程逆时偏移及其成像条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作者在本文中导出了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情况下,二维弹性波逆时传播的高阶差分格式,实现了弹性波在数值空间中的逆时延拓,从snell定量出发,采用插值法求取网格空间中各点的直达波旅行时,以此作为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实现多波多分量资料的逆时偏移,数值试验表明,逆时偏移能够使地表接收到的波场准确归位,提高资料处理的精度。  相似文献   
25.
陆相地层侧向加积作用广泛发育,导致岩性、岩相多变。如何控制陆相地层横向不稳定是盆地分析的难点。高分辨率事件沉积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陆相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26.
[引言]随着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和使用,目前我国对大型线型工程的变形监测工作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已形成了一整套先进有效的测量方法和完善实用的监测系统。对这些工程的监测几乎都采用了专用性强、精度指标高的优良仪器设备。如在对建筑物主轴线及其偏差的观测方面采用的象东德夫赖堡公司的视准仪,  相似文献   
27.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法分析了乾县地震台1983-1994年的地倾斜固体潮记录,提取了该地区倾斜固体潮汐因子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为地球动力学特别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固体潮方面的实测参数。  相似文献   
28.
青藏高原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名修 《地震地质》1996,18(2):143-155
喜马拉雅构造带于新生代时期经历了两代受力条件截然不同的形变。早期造山挤压形变与造山后的引张形变、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的大幅度抬升。大致低喜马拉雅范围即青藏高原南缘,现今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块断抬升相辅相成。流行的板块聚合动力学模式,即使早新生代发生过,晚新生代以来已经灯熄。东亚大陆现代形变与地震活动的驱动力不可能源于青藏高原南缘被动挤压,而是取决于与高原隆起相关的深部主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9.
尝试建立变截面桩的挠曲线微分方程,继而提出了变截面优化桩的概念,并给出了端承桩的一种优化算法。还以圆截面大孔径挖孔灌注桩为例,在桩顶受竖向荷载、水平横向力及弯矩作用时,进行了最轻重量设计。通过计算表明,使用变截面优化桩可使桩的体积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30.
横向受荷桩的最轻重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建立变截面桩的挠曲线微分方程,继而提出了变截面优化桩的概念,并给出了端承桩的一种优化算法,还以圆截面大孔径挖孔灌注桩为例,在桩顶受竖向荷载,水平横向力及弯矩作用时,进行了最轻重量设计,通过计算表明,使用变截面优化桩可使桩的体积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