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8篇
  免费   2064篇
  国内免费   3461篇
测绘学   929篇
大气科学   4658篇
地球物理   836篇
地质学   5479篇
海洋学   1416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877篇
自然地理   1408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95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542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487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640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501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461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363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48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90年代以后,对青藏高原的研究范围突破了现今意义上的高原主体(即海拔4000m以上地区)的局限,逐渐扩展到它的邻区,并加大了研究力度,例如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项目对祁连造山带的综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2.
利用引入水稳定同位素循环的ECHAM4、GISS E、HadCM3、MUGCM以及iAWBM的模拟数据,分析了全球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不同模式的模拟结果之间以及模拟结果与GNIP(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的实际监测结果之间进行了比较,旨在对稳定同位素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有效性进行评价,改善对水循环中水稳定同位素效应的理解和认识。结果显示,5个模式均很好地再现了全球降水中平均δ18O和平均δ18O季节差的空间分布特征,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温度效应、降水量效应的分布特点以及全球大气水线GMWL(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均被很好地模拟出。比较而言,ECHAM4模拟的降水中的平均δ18O以及δ18O平均季节差的空间分布与GNIP的实际分布最接近,拟合水平也最高;ECHAM4、GISS E、MUGCM和iAWBM再现全球温度效应空间分布的能力较强,拟合水平大致相当;由iAWBM模拟的降水量效应空间分布与实际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最强,5个模式模拟的与实测的δ18O/P相关系数符号相同的站点数大致位于同一水平;GISS E和iAWBM模拟的全球大气水线与实测的GMWL最接近。  相似文献   
183.
《岩矿测试》2009,(5):400
http:∥www.ykcs.ac.cn为适应网络化业务模式的变革,《岩矿测试》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实施作者网上投稿/查稿、专家网上审稿的办刊模式。该系统方便作者投稿、稿件进度查询;方便专家审稿。《岩矿测试》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的主要特色是动态、实时、互动,具备读者和审稿专家信息检索、文献引用动态查询、信息发布等众多功能,必将有助于提高论文引用率和显示度。自2009年1月1日,《岩矿测试》的宣传、稿件处理等工作界面以远程稿件采编系统(http:∥www.ykcs.ac.cn)为主,  相似文献   
184.
1998年冬季南海环流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1998年11月28日至12月27日南海的调查资料,采用三维海流诊断模式,计算了冬季南海三维海流,所得结果如下:(1)冬季南海环流系统方面:1)南海北部,在吕宋西北海域分别存在一个气旋式、反气旋式涡.2)南海中部,在越南近岸存在较强的、南向的西边界射流.其以东海域出现较强的气旋式环流.南海中部东侧海域存在一个较弱的反气旋式环流.3)南海南部,一般流速较弱.在112°E以西受反气旋式环流所控制,加里曼丹岛西北海域存在气旋性环流.由于受调查海域所限,这两个环流只部分出现.(2)上述环流系统与200 m层水平温度、密度分布对应较好.(3)南海冬季环流垂向速度分布方面:1)表层,南海北部,在吕宋西北为范围较大的上升流海区.而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出现了下降流.海南岛以南及东南海域也存在下降流.南海中部,越南以东海域出现范围较大的下降流,其以东为上升流海域,而在巴拉望岛西北海域又出现下降流.南海南部,基本上被上升流海域所控制.2)次表层与表层不同,例如在次表层,海南岛东南部海域出现上升流.中层和深层垂向速度分布与次表层相似.(4)关于南海垂向速度分量分布的动力原因:在表层,风应力旋度场起着主要作用;在次表层,β效应与斜压场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动力因子,而风应力旋度场和β效应与正压场相互作用也有一定影响;在南海中部等区域的中层以及在南海的深层,主要受B效应与斜压场相互作用和B效应与正压场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5.
1995年以来,俄罗斯海上地质勘探公司(SEVMORGEO)同步采集了广角反射/折射剖面(WARRP)、多道地震(MCS)和测深等资料,即测线1—4AR。这些测线穿越整个巴伦支海-喀拉海地区和Paikhoy—Novozemelskiy褶皱带,测线3AR的北部和测线4AR的东南部连接SevemayaZemlya群岛前缘和Taimyr半岛北部,显然为研究北喀拉海地体(板块)的深部构造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6.
根据历史资料、数据和相关研究,结合研究区域背景,分析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结果显示,岸线演变在发育阶段和侵蚀阶段分别为向海延伸约90 km和侵蚀后退约22 km,面积相差约800 km2,三角洲地貌演变表现为岸线平直-曲折-平滑-平直的过程。在废三角洲陆海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演化模式分析三角洲的演变过程。该三角洲演变可以分为7个演变阶段,发育期在径流和潮流作用下以沙洲并陆淤积延伸方式进行,侵蚀期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以沙洲合并侵蚀后退和淤积外长交替侵蚀的方式。泥沙输运、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废三角洲的演变有重要影响,巨量的来沙是三角洲发育的原因,泥沙平衡被打破是侵蚀的主要原因。发育期中,泥沙输运影响淤积速度和位置,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河道迁移、输沙量和产沙量;侵蚀期中,泥沙输运影响侵蚀状态,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岸带冲/淤,气候变化将影响三角洲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7.
利用1991—2010年的NCEP再分析风场驱动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通过数值后报方法,对海南万宁近海海域近20年的波浪场进行了逐时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对比的一致性良好。在数值后报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万宁近海波浪能流密度和能流密度变异系数,并对其年内变化特点、区域分布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万宁近海年均波浪能流密度3—10 k W/m,属于波浪能资源可利用区和较丰富区。年内各月月均能流密度差别较大,12月波浪能资源最好,5月波浪能资源最差。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分别为5—24 k W/m和6—29 k W/m,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分别为3—7 k W/m和1—6 k W/m。地形对波浪能量的辐聚作用明显,受岬角、岛屿、海底陡坡等因素影响,大洲岛、白鞍岛周边、大花角附近及白鞍岛以北部分近岸区域形成波浪能富集区。除9月外,年内其他时段能流密度变异系数都在2.8以下,9月能流密度变异系数在3.0—5.9之间。  相似文献   
188.
4.1 随机差分方程模式的建立前节所建立的潮汐资料统计模式(4)要求相继的潮位必须是相互独立,如果实际观测表明并非如此,譬如上一时刻的潮位高,下一时刻的潮位平均地说也高,则模式(4)自然不太合适。为此,我们将引入一个比模式(4)更一般的潮汐观测资料统计模式,即下面所谓随机差分方程模式:  相似文献   
189.
本文讨论了在风暴潮和潮汐作用下海底摩擦力与平均流速的关系公式,即;利用湍流能量损耗理论得到了一个新的求拖曳系数C_b的公式;并且通过一个三维模式,在理想的矩形海区中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C_b分布。  相似文献   
190.
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立海面石油烃风化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n-C17/n-C20、Pr/n-C20、n-C18/n-C20、Ph/n-C20为指标,用最大矩阵元模糊聚类法探讨了风化一个月的任丘原油和30#重柴油与其他常见的7种油间的油种鉴别问题,确定了4种石油烃为表征油种的风化指标,并对其风化指标建立了灰色风化模式GM(1,1).研究结果表明,GM(1,1)风化模式的精度优于指数回归法,可用于一个月内的海面石油烃风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