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8篇
  免费   4142篇
  国内免费   4816篇
测绘学   314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3716篇
地质学   19610篇
海洋学   93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00篇
自然地理   435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701篇
  2021年   685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668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554篇
  2016年   609篇
  2015年   703篇
  2014年   1104篇
  2013年   835篇
  2012年   1071篇
  2011年   999篇
  2010年   844篇
  2009年   900篇
  2008年   1012篇
  2007年   793篇
  2006年   820篇
  2005年   730篇
  2004年   825篇
  2003年   767篇
  2002年   811篇
  2001年   853篇
  2000年   771篇
  1999年   792篇
  1998年   783篇
  1997年   774篇
  1996年   772篇
  1995年   754篇
  1994年   709篇
  1993年   603篇
  1992年   615篇
  1991年   523篇
  1990年   480篇
  1989年   391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3篇
  1977年   6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莺歌海盆地的构造反转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歌海盆地是北西走向红河断裂带末端在第三纪走滑运动形成的扭张性断陷盆地,控制盆地形成演化的构造动力在早-晚渐新世和中-晚中新世发生了改变,导致盆地内部发生了两期性质不同的构造反转作用。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期间的构造反转表现为轴向近南北的褶皱变形和沉降中心向东南方向的迁移,晚中新世至今的构造反转使盆地西北边缘的北东走向断裂发生反转逆冲。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构造反转作用导致盆地西北部和中南部的油气聚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纵贯我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切割穿越不同的构造单元,有着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对地质构造、地层发育、岩浆活动、矿产及地震活动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山东沂沐断带、渤海郯庐断带和下辽河断带都是郯庐断裂带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郯庐断带的性质及演化历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关于郯庐断裂的性质众说纷云,  相似文献   
135.
一个与转移作用有关的盆地的演化:Ardea盆地(意大利中部拉齐奥地区)C.Faccenna等地层Ardea盆地是拉齐奥边缘最深的盆地之一。充填了1600m中新-更新统沉积。这套沉积物覆盖在一套中新统以泥灰质-砂泥质为主的复理石异地构造层上,复理石上覆...  相似文献   
136.
利用矿物地质温压计估算变质高峰期温压条件、退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研究表明,本区为鲁苏构造带的北延部分,代表本区晚元古代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及三叠纪华北陆块向华南陆块推覆事件的发生和演化。  相似文献   
137.
地中海西北部深海水道:巴伦西亚水道的地貌、地震构造及其环境B.Alonso等巴伦西亚水道位于地中海西北部巴伦西亚海槽的轴部,是一个NE—SW向构造凹陷,全长400km。根据海底地貌沉积特征,可把巴伦西亚水道大体划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特征为:(1)...  相似文献   
138.
青岛胶州湾3.2级地震构造背景与控震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构造分析的方法 ,对青岛胶州湾 3.2级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背景和构造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胶州湾 3.2级地震主要受 NEE向郝官庄断裂和 NNW向大沽河断裂控制 ,并根据现代活动断裂的标志 ,对上述 2组断裂活动性特征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9.
《热带海洋》1990,9(1):61-68,T004
  相似文献   
140.
南沙群岛海域构造地层及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实验2”号调查船1987-1991年测得的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论述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构造层划分、时代属性与分布特征。提出本区自白恶纪中期以来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两个裂谷作用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