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5篇
  免费   4021篇
  国内免费   4704篇
测绘学   29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4105篇
地质学   19000篇
海洋学   95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54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521篇
  2022年   773篇
  2021年   715篇
  2020年   645篇
  2019年   644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584篇
  2016年   630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1038篇
  2013年   787篇
  2012年   1015篇
  2011年   985篇
  2010年   842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881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794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791篇
  2003年   768篇
  2002年   835篇
  2001年   834篇
  2000年   735篇
  1999年   750篇
  1998年   728篇
  1997年   709篇
  1996年   727篇
  1995年   715篇
  1994年   668篇
  1993年   579篇
  1992年   604篇
  1991年   515篇
  1990年   473篇
  1989年   391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9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从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角度,对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和潍坊-嘉山段进行了对比,认为这两段的地震构造环境具有明显不同,地震活动明显属于不同模式。其中下辽河-莱州湾段属群集型地震活动类型;潍坊-嘉山段属特征型地震活动类型。对于下辽河-莱州湾段,未来应注意在新的活跃期或活跃幕到来时群集型强震、中强震的连续发生;对于潍坊-嘉山段,则应注意断层分段本身所控制的地震复发重现规律。  相似文献   
122.
对全球大震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北南半球大震分布与陆地面积成比例,全球强震活动具有35年的地极移周期,并对一些具有全球活动特征的构造事件进行了机理探讨,最后对大陆西部强震的活动规律.尤其是主体活动区的特点进点了仔细的研究。给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3.
中亚造山带是著名的增生型造山带之一,被认为大致由13个地体碰撞拼贴而成,演化时间约为750~250 Ma,而内蒙古中部索伦克缝合带的形成则代表着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根据索伦克缝合带内一些典型杂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年代学研究成果,讨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间及其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古亚洲洋于晚二叠世最终消亡,通过多条近平行俯冲-增生杂岩带的相互拼贴碰撞造山,形成了兴蒙造山带,使得华北板块与南蒙古陆块发生接触。  相似文献   
124.
南祁连南缘弧形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明慧 《中国区域地质》1998,17(2):213-217,T002
南祁 南缘弧形逆部推覆构造是一个具有双重叠置结构的推覆系统。原地系统主要为侏罗-白垩纪的含煤岩系和磨拉石建造,外来系统由元古界,古生界和三叠系组成,推覆体滑动的总体方向为SSW,最大推移距离在10km以上,该推覆构造形成于燕山晚期,是在地幔底辟影响下盆地内产生伸展作用和特提斯地体碰撞过程中与板内应力复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5.
A型花岗岩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20多年的研究历史中,随着同位素测年和示踪技术的不断完善,地质学家对地幔和壳幔相互作用的认识愈来愈深刻。同样,随着研究案例的日积月累,对A型花岗岩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现在,人们所讨论的A型花岗岩已经不再局限于狭义的花岗岩,事实上已经扩大到花岗质岩类(如闪长岩和辉长岩)甚至喷出岩(流纹岩、流纹-安山岩),其识别标志像埃达克岩(adakite)那样越来越依赖于主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纹,其物源的多样性和成因的多种模式得到多种同位素联合示踪研究结果的不断支持,但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仍然以伸展体制为主。  相似文献   
126.
张创 《地质与勘探》2011,47(3):518-523
在对油水接触面形态和油水过渡带厚度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苏北盆地花17断块为例,结合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了构造-岩性油藏中油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实际油藏中油水接触面是一个呈波状起伏的面,其在自由水面以上的高度随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毛管压力增大而抬高;油水过渡带厚度仅与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  相似文献   
127.
大型斑岩铜矿的遥感信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影像解译的不同规模级别的线性构造、不同类型的环形构造和线-环组合类型以及色彩异常影像是寻找斑岩铜矿,特别是大型斑岩铜矿床最有用的遥感标志。1.砂岩铜矿的规模直接与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线性构造相联系区域性斑岩铜矿带直接受大型区域线性构造带和它们的汇聚格局控制,这种区域线性构造带多为区域压性壳断裂或超壳断裂,在遥感图像上常显示为浅色带,其长度超过100km,被称为主干边缘线性构造带(处于隆起单元向坳陷单元过渡部位,靠近隆起单元一侧).此外,一系列次级线性构造往往与主干边缘线性构造成一定角度相交,共同形成一种贯通性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也常显示为浅色线;并直接控制斑岩铜矿田的分布和矿床的定位,被称为横向线性构造,长度一般1km-100km,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略),均显示张性特征。事实上,与斑岩铜矿有关的蚀变矿化直接受控于更低级别的线性构造(断裂和裂隙),它们常构成统一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裂隙系统。2.不同组合的多层环形影像是斑岩铜矿的不同呈矿环块构造的映像几乎所有的斑岩铜矿都与环块构造有关,特别是Ⅲ或Ⅳ级环块(直径50km-500km,包括环隆、环陷及褶皱-断裂环块等).它们控制了斑岩铜矿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8.
钦-杭结合带在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以前的板块构造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中间的巨型构造结合带,在演化成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之前,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事件。扬子和华夏板块于新元古代通过四堡造山运动(1 000~880 Ma)沿江山—绍兴断裂,经赣东北、湘中至钦州湾地区发生碰撞-拼合事件,拼合界线大致位于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内,形成"两陆夹一盆"的主要格局。后碰撞过程经历了造山后岩浆活动和大陆拉张裂解两个过程,在结合带形成广阔的拉张盆地,加里东期(460~410 Ma)以及印支期(250~200 Ma)发生的碰撞-拼合事件导致扬子和华夏地块多次再造,引发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并形成了华南统一的沉积环境。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125~140 Ma)使华南地区主要构造背景由碰撞挤压调整为岩石圈减薄,成为华南最重要的岩浆活动和成矿期。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均一性和演化历史差异,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段。其中,中段与传统南岭大体一致;北段为南岭以北地区,即绍兴—江山—萍乡一带;南段为南岭以南地区,大致与云开隆起—十万大山盆地相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在云开地块西缘的一系列变质基性岩、超基性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洋中脊(MORB)或者岛弧(ITA)特征的构造环境,最近在岑溪一带发现形成于加里东期(441 Ma)的变质火山岩同样具有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在十万大山两侧发现早中生代的酸性火山岩和流纹岩具有典型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可见结合带南段曾经存在古老洋壳,先后经历了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碰撞造山事件,与北段演化历史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9.
利用回剥分析重建了川、鄂、湘边区二叠系底二叠纪末、中三叠世末、三叠纪末及中侏罗世末的古构造格局,结果表明:二叠纪末古构造形态较复杂,由NE,EW及近SN向3组构造叠加而成, 以NE,EW向构造为主;中三叠世末,其构造格局为两坳一隆一斜坡,以发育近SN向构造为主;三叠纪末,构造面埋深明显增大,主要隆起和坳陷更加醒目;中侏罗世末,总的构造格局为南高北低,构造走向近EW向。黄陵背斜是中生代开始发育的继承性古隆起,而当阳复向斜是与黄陵背斜同期形成的。晚古生代末至中生代,江南隆起开始形成并不断发育。  相似文献   
130.
内蒙古白乃庙金矿断裂构造控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乃庙金矿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组成,并受断裂及其破碎带控制,研究了白乃庙金矿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断裂构造趋势面与找矿及矿体在断裂中的富集规律,并对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