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钻杆自动装卸技术作为智能钻探装备领域的关键技术,制约着煤矿井下钻探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现有钻杆自动装卸系统主要依靠机械结构和接近开关进行定位,存在定位精度差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目视觉技术的钻杆位姿识别算法,利用摄像机拍摄含有合作目标的图像,解算摄像机与合作目标之间的相对距离和姿态,通过固定坐标变换,推导钻杆相对于机械手的位姿,引导机械手进行钻杆自动装卸。首先,确定系统总体方案,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和张正友标定法建立摄像机成像数学模型,求解摄像机内外参数;然后,使用棋盘格标定板作为被测钻杆的合作目标,根据小孔成像模型和空间成像关系,建立空间任意平面的单目测距模型,计算得到相机光心与合作目标点的距离;最后,通过摄像机成像模型得出合作目标的姿态矩阵,结合摄像机内外参数,经坐标转换求解得到合作目标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姿态矩阵,再通过固定坐标变换完成钻杆位姿识别。为验证算法准确性,在室内进行了钻杆位姿识别试验,试验中对每张现场图片进行重复测距与姿态估计,结果显示钻杆距离识别偏差在0.12%之内,钻杆姿态识别偏差在1.08%之内,满足钻杆自动装卸精度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单目视觉技术的钻杆位姿识别算法真实有效,利用该算法可实现钻杆定位智能识别,提高钻杆自动装卸精度和钻探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22.
日前,主题为"新起点新形象新征程"的中海达2012年新品发布会分别在昆明、成都、呼和浩特、遵义、哈尔滨等地召开。中海达各分支机构高度重视,各地国土、林业、地矿、电力等部门倾力支持并出席大会。此次新品发布会展示中海达智能型RTK产品——海星  相似文献   
23.
卢秀山  滕腾  刘如飞 《测绘学报》2017,46(10):1592-1597
城市管理智能化的基础是互联网、地理信息平台和云计算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的灵魂,是其数据的现势性。城市地理信息快速更新,涉及理念、经费和技术,这3个要素构成了城市测绘的历史性挑战,也是城市推行智能化管理的现实性瓶颈。本文提出基于真彩激光点云,构建一种城市自然数字模型;基于车载移动测量、无人机航摄、手机拍照、高清视频监控及云计算平台等技术手段,形成城市自然数字模型快速更新的技术体系;以实时更新的城市自然数字模型,构建具有最优现势性的城市地理信息平台,即以此奠定城市管理智能化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互感器比、角差测量方法,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精密90°锁相移相电路的新型智能化互感器校验仪自动化测量方案。  相似文献   
25.
当前,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已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在通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大模型引领的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强大的大模型将在测绘时空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大模型为研究范式,总结大模型在测绘时空信息智能处理的现状与进展,分析大模型在测绘时空信息智能处理面临的挑战,阐述多模态融合与理解架构设计、提示工程优化微调以及人在回路引导决策3个核心方面在时空信息测绘大模型中的关键作用。针对行业理解深度、数据安全隐患、内容可信度保障以及训练部署成本优化4个方面,展望时空信息测绘大模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6.
分析总结了人工智能方法在地球系统模式中的应用,提出了人工智能数据驱动与物理模型理论驱动相融合的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研究框架,并对该框架的研究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框架将地球系统模式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模型与自上而下的物理模型耦合,通过双向驱动共同实现地球系统数学物理方程的有效求解,从而构建智能化的地球系统模式。进一步研究需要基于该理论框架提出具体可行的算法,从而促进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智能化全息测绘利用激光扫描等传感技术获取的城市空间信息需要进行直观的符号化表达,但当前地图符号化模块大多与商业软件捆绑,使用不便且成本较高。因此主要针对智能化全息测绘中所需的符号化方法,设计了基于xml文件的符号描述格式,研究了符号信息解析方法,实现了三维场景下符号的绘制,并在开源软件CloudCompare中进行功能实现及方法验证,解决了不能灵活使用商业软件中符号化功能的问题,为自主研发软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全息位置地图概念内涵及其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泛在信息与大数据时代下,传统数字地图存在的局限性与面临的挑战,本文在原有概念基础上,拓展了全息位置地图概念内涵,即在泛在网环境下,以位置为纽带动态关联事物或事件的多时态(multitemporal)、多主题(multi-thematic)、多层次(multi-hierarchical)、多粒度(multi-granular)的信息,提供个性化的位置及与位置相关的智能服务平台;基于上述内涵,本文阐述了全息位置地图的重要组成与特征,并就泛在信息获取、语义位置关联和多维动态场景构建与表达等3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在第一代DZW-Ⅰ重力仪基础上,采用新的机电一体的数字智能化设计,研制出改进的DZW-Ⅱ型重力仪。介绍了DZW-Ⅱ型重力仪的基本原理,对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和优化仪器设计,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熊兴华 《测绘学报》2004,33(2):187-187
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中的问题大多可转化为优化问题,而如何实现和改进优化技术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将智能科学范畴内的最新优化技术--遗传算法引入该领域中的优化问题求解,并就某些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