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6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21.
埃默里冰架前缘水的特性和海流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观测的LADCP、 CTD资料,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水的温、盐特性和海流结构。资料显示,在冰架前缘的水域中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夏季水团;流速分布显示出东进西出的特征。此外在普里兹湾内的上层和中层海洋中还存在着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的涡旋:逆时针涡旋西侧是普里兹湾向冰架入流的位置所在;入流的源地是普里兹湾东侧的沿岸西向流。这些特征涉及到夏季普里兹湾内的环流形式、冰架底部的消融速率和冰架水的生成规模以及冰架区域与冰架外普里兹湾内的水交换形式。  相似文献   
122.
在中国第 1 5次南极考察期间对普里兹湾的颗粒有机碳 (POC)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夏季普里兹湾 POC表层含量在 94.2 0 - 1 1 2 4 .0 0μg/L ,平均 2 79.1 1μg/L ,POC含量由湾内向湾外递减。湾内平均含量 5 2 7.1 4μg/L,湾外平均含量 1 71 .72 μg/L,湾内 POC含量远远大于湾外。断面分布表明水体上层 POC含量高于底层含量 ,在 1 0 0 m附近含量达到最低 ,且变化显著。 POC与叶绿素 a的高度相关性 (r=0 .889,n=91 )表明普里兹湾 POC主要由 POCB组成即主要来自于浮游植物的贡献。 POC/chl a值为 1 1 0 .3 3与 Ross海相近 ,但高于太平洋等海域。 POC与DIN、PO4 3 - 之间均呈现良好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0 7、- 0 .486 (n=86 )。  相似文献   
123.
南极普里兹湾海水中冰川融化水和海冰融化水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第13, 14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的实测的dD及盐度, 运用质量平衡方程, 计算得第13次南极考察航次(1996年夏季)普里兹湾海水中冰川(雪)融化水的比例为0%~3.82%, 海冰融化水的比例为-3.19%~4.78%. 在第14次南极考察航次(1997年夏季)中, 冰川(雪)融化水和海冰融化水的比例分别为1.53%~3.98%和-3.80%~4.52%. 冰川(雪)融化水和海冰融化水的水平分布均凸现绕极深层水的涌升, 而不同深度处的水团图像存在显著的偏转, 这一现象可用Ekman深海漂流理论予以圆满的解释. 普里兹湾内冰川(雪)融化水的垂直分布呈均匀分布态势, 原因可能在于冰川(雪)的消融相对于湾内水体的垂直混合是一速率缓慢的过程. 海冰融化水的比例则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该分布模式显然系海冰的季节性消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4.
本文报道了 1 990 /1 991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毗连海域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 ,优势种类组成 ,粒度分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浓度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调查海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区域化特征 ,普里兹湾及其毗连陆架由于水体较为稳定 ,有利于浮游植物和冰藻的生长 ,其生物量、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均较高 ;在普里兹湾北部毗连南印度洋的近南极大陆海域 ,由于水团沿陆坡的扭曲运动和上升流的出现 ,致使西冰架和谢克尔顿冰架之间的北部区域浮游植物生物量 ,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均较高。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 ,使该二区域营养盐浓度降低 ,溶解氧增加。在调查海区的东西两侧则相反。粒度分级结果表明 ,微型 (<2 0 μm)和微微型 (<2 .0 μm)浮游生物在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中占有重要比重 ,它们对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的平均贡献分别为 5 3 %和 6 9%。  相似文献   
125.
本文主要根据 1 990 /1 991年度中国南极考察队南大洋调查所获的探鱼仪的磷虾映像资料 ,经 WT- 2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分析 ,结果表明 ,1 990 /1 991年度南极夏季 ,普里兹湾外海域 (6 2°- 6 9°S,6 8°- 1 0 8°E)的磷虾主要分布在 6 1°- 6 5°S,1 0 3°- 1 0 8°E海区 ,该海区的探鱼仪记录的磷虾群映像的面积占整个调查海区的 92 .3 2 %,磷虾群的分布水层主要在 3 0 - 6 0 m水层 ,在一天 2 4小时中 ,磷虾群映像面积的形心基本在 40 m层上下起伏 ,波动幅度约 1 0 m左右。在调查海区 (6 2°- 6 9°S,6 8°- 1 0 8°E)内 ,估算磷虾资源现存量为 2 2 0 0万吨 ,磷虾分布密度平均为 3 2 .5 t/km2。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对东南极普里兹湾海区NP93-2柱样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指示出两个地磁场反极性漂移,其中之一位于60-67.5cm,而67.5-72.5cm处经14C测年为10315±800aB.P.,推算该反极性漂移的年龄为9980-8880aB.P.,可能是哥德堡反极性漂移(Gothenburg,12000aB.P.前后)在该沉积物中的记录;另一反极性漂移位于27.5-32.5cm处,经14C测年为5390±600aB.P.。国际上所见报导的资料中尚无相应年龄的反极性事件可以与之对比。只有国内一些地区发现的反向极性漂移记录与之接近,但这些反极性漂移是否为同一事件的反映,或该反极性漂移本身是否真实存在,目前还难于论定,有待今后进一步工作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9.
涂霞  郑范 《南极研究》1996,8(4):47-58
南极普里兹湾柱样NP932含有较多的有孔虫,其中浮游类占26.3%,底栖类中砂质胶结类占57.9%,为该柱的优势类群,底栖有孔虫组合以Miliamminaarencea为典型代表,显示了深水砂质胶结相的面貌,浮游类群中暖与冷水种类群的丰度变化,反映了所在海区气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0.
10月20日,第25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乘坐“雪龙”号出征.其中包括国家测绘局派出的8名测绘队员和2名后勤保障人员。他们将承担包括南极内陆冰盖DOMEA建站测绘保障、中山站测绘基准维护观测,南极普里兹湾海冰观测、长城站GPS跟踪站建站观测及其周边地区航外业控制测量等测绘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