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538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1306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91.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200147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E composition of the carbonates of the auriferous quartz carbonate veins (QCVs) of the Neoarchean Ajjanahalli gold deposit, Chitradurga schist belt, Dharwar Craton, is characterized by U-shaped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with both LREE and HREE enrichment and a distinct positive Eu anomaly. As positive Eu anomaly is associated with low oxygen fugacity, we propose that the auriferous fluids responsible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at Ajjanahalli could be from an oxygen depleted fluid. The observed positive Eu anomaly is interpreted to suggest the derivation of the auriferous fluids from a mantle reservoir. The location of Ajjanahalli gold deposit in a crustal scale shear zone is consistent with this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892.
腾冲地块位于东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南侧翼,东以怒江—瑞丽断裂带与保山地块为邻,西以密支那缝合带与东缅地块相接。晚三叠世以来,伴随着中特提斯洋壳俯冲汇聚碰撞和新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发育与板块俯冲-汇聚碰撞作用相关的花岗岩以及与花岗岩有关的锡、铅锌多金属矿化。与花岗岩有关的浸染状钼矿化是该区发现的一种新的矿化类型。通过对腾冲小场钼矿化花岗岩样品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论如下:(1)小厂钼矿化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为中粗粒含黑云母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以相对富集SiO2、K2O为特征;富集K、Rb、U、Th、Pb,明显亏损Ba、Sr、P、Ti和Nb;稀土总含量(∑REE)为155.12~191.75μg/g,LREE/HREE为5.67~7.78,并显示中等负Eu异常,属于富硅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2)应用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2件岩石样品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121.20±0.90)Ma和(121.60±0.70)Ma,成岩年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应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3件样品成矿模式年龄分别为(120.1±2.1)Ma、(124.5±2.6)Ma和(125.4±2.1)Ma,与成岩年龄相近,亦属于早白垩世晚期。(3)Sr-Nd-Pb同位素组成、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表明,小场含黑云母斑状二长花岗岩岩浆来自上地壳硬砂岩物质的部分熔融,依据锆浓度饱和温度计计算其熔融温度约为732~769℃。(4)在Hf-Rb-Ta和R1-R2图解上,几乎所有样品皆落入同碰撞构造环境。(5)通过上述研究推测,小场花岗岩及其钼矿化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怒江洋自东向西俯冲-汇聚碰撞构造旋回的陆-陆同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893.
一、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位于大兴安岭一内蒙古褶皱带额尔古纳地块北部,额尔古纳金、有色金属成矿带内。区内出露地层有;中生界下一中侏罗系统绣峰组;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漠河组;中一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下白垩系统光华组;第四系全新统。区域构造发育,主要有火山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以北西、北北西向断裂为主。区内侵入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晚侏罗世石英闪长岩。  相似文献   
894.
利用GPS大地测量数据,借助最小二乘配置方法构建位移与应变间的偏导关系,探讨了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地震空区近10年尺度地壳运动速度场、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分析了研究区域较少发生地震的成因.结果表明:地壳物质流在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与西秦岭构造区的复杂地质构造交汇处,地壳内部物质流加速东移,板块间应力积累特征不显著;...  相似文献   
895.
松潘-甘孜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及四川盆地西部属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大陆内部强烈地震发生的主要地区之一.本研究利用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研究区内44个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剪切波分裂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由于受到区域主压应力场以及局部地质结构的影响,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表现出复杂的特征.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和西南段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分别显示北东和北西的优势方向,川滇菱形地块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分别显示近东西和北北西的优势方向.青川断裂北侧和南侧地震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分别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北侧地震的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大于该断裂南侧地震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研究表明,复杂的地质结构以及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会造成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区域化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96.
晋陕蒙能源区城镇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焱序  吴文恒  温晓金 《地理研究》2013,32(11):2009-2020
研究能源区城镇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对于更好地认识能源富集地区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1992-2009 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建立晋陕蒙能源区城镇化形态的年尺度时间折线图,探究其空间过程与动态强度,并用与NPP价值量成正比关系的植被固碳释氧效应反映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过程在空间上的总强度不断上升,但单位面积强度有所波动,其形态趋于边缘复杂化和布局分散化;大部分区域NPP价值量与城镇化强度均在增加,少数城镇化快速增长区域NPP价值量下降。说明城镇中心的植被固碳释氧效应虽因不透水面增大而有所降低,但城镇化进程并未降低区域整体的固碳释氧服务功能。能源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客观需求和发展积累的大量资金可能有益于推动城镇化区域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897.
地震计三分量方位的准确性对现代地震学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献[1]利用P波偏振原理和多地震事件加权叠加方法计算表明,中国“十五”数字地震网络台站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台站存在地震计水平方位偏差大、极性接反或分量互换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选取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区24个代表性台站,利用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73个M≥7远震事件的P波资料,对台站分量方位等问题进行了检核计算.考虑到期间地震仪的可能重新安装因素,应用单地震事件的反演方位时间序列变化来计算分量方位偏差及其可能的方位校正.研究结果表明,反演的方位与文献[1]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国“十五”数字地震网络确实存在部分台站方位偏差较大等方面问题.因此,在SKS横波分裂等现代地震学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台站地震计方位不准和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8.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最大震级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是强震活动的集中带,也是地震预测研究与防灾减灾的主要目标区,而最大地震震级是描述区域地震活动性的一个基本参数,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中,因此有必要开展各活动地块边界带最大震级分布特征研究.本文利用广义极值(GEV)分布对各边界带作极值统计分析,对于分布参数进行估计,比较极值分布99%分位数和b值截距法最大震级、历史最大震级,并计算各震级水平下地震平均复发周期与发震次数,探讨活动地块各边界带未来强震活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99.
薛丁 《高原地震》2013,25(1):10-14
简要地分析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周缘断陷盆地构造和历史地震分布特征,界定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周缘范围,以此范围选取了Ms4级地震资料。对比研宄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周缘几次Ms6级震例前Ms4级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Ms4级地震活动在6级地震前时间上出现活跃-平静-打破平静的异常特征,空间上6级地震发生在4级地震活跃地区或4级地震的平静地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几次Ms6级震例前肘s4级地震显著活跃的震兆意义和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