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538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1306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881.
在泰国西北部Mae Hong Son-Mae Sariang地区层状燧石中发现早石炭世、晚二叠世和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 据此并结合已发表的该地区放射虫生物地层学资料可以认为, 研究区在晚古生代和三叠纪存在远洋盆地. 该盆地与泰国北部Chiang Dao地区洋盆及昌宁-孟连构造带洋盆相连, 代表了古特提斯多岛洋的主支洋盆. 该主支洋盆位于“掸泰地块”内部. 所以, “掸泰地块”在古特提斯构造阶段不是单一的地块, 而是由古特提斯主洋盆分割的、亲冈瓦纳和华夏构造域的陆壳地体组成.  相似文献   
882.
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西缘强震间库仑应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梳理相关历史地震和活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厘定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西缘1219-1920年10个M≥61/2的历史强震的震源参数,建立了相应的黏弹性位错模型,计算分析了强震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与迁移,及其对后续强震断层面上应力作用特征.结果 表明,公元1495-1920年间的7个强震存在明显的应力触发关系:随着前序强震的发生与作用,直至后序强震发生前,其断层面整体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都出现了由缓慢变化到快速升高现象,其增长速率相差几倍到几十倍不等.与该现象相反,公元1495年前的强震间累积库仑应力变化以负值为主,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触发关系.进一步的模拟研究还显示,这些早期的强震对1495及其后强震的发震断层所受到的库仑应力作用的极性和大小影响都不明显.整体上看,1495年前后强震间的库仑应力作用特点与同时期该地区地震应变能释放的相对缓慢和相对快速的两个阶段存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指示出强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与迁移对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西缘边界带可能存在的强震丛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所展示的强震间库仑应力变化的演化特点为进一步揭示强震间触发机制及其演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3.
为了解地震孕育过程中地层应变的变化,我国建设了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网.钻孔应变观测既可以观测到日月引潮力引起微弱的应变固体潮汐变化,也能记录应变突变事件.该钻孔应变台网最临近日本东海大地震的东北地区的两个位于大断裂旁的观测点,在9级地震发生前两年半和半年时,先后记录到地块岩石地层强烈受压事件,受压幅度达到10 4应变量级....  相似文献   
884.
在川滇活动地块东南边界区域完成了盐源-西昌-昭觉-马湖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利用该剖面获得的Pg初至折射波走时,采用走时特征分析、有限差分反演、时间项反演等方法,获得了沿剖面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界面构造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结构呈现强烈的非均匀性,不同构造区显示出不同的地壳变形特征.盐源盆地盖层表现为推...  相似文献   
885.
在扬子地块古生界发育了3套区域性的优质烃源岩,即: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一下志留统、二叠系(中、上二叠统).下寒武统烃源岩主要由硅质岩(留茶坡组)和上部的硅质泥岩、碳质泥岩(或石煤)(牛蹄塘组)组成.早寒武世在台一盆转换带(或台地边缘)广泛发育的海底热液活动,喷流出大量的富硅流体,使大量硅岩得以在台缘外侧-盆地区沉淀;同时...  相似文献   
886.
龙首山东段滑石口井地区存在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系,原被认为属于古元古代“龙首山岩群”.本文取自这套变沉积岩系的2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介于0.52~3.56 Ga之间,与相邻的寒武系大黄山群碎屑锆石年龄谱相似,其时代可能为中、晚寒武世.取自原“龙首山岩群”和寒武系大黄山群的3件变沉积岩样品中,共获得129个谐和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0.7~1.2 Ga(约占47%,峰值~0.8、~0.94、~1.0 Ga)和2.5~2.8 Ga(约占31%,峰值~2.5、~2.7 Ga),相对较小的年龄群集中在0.5~0.6 Ga(约占7%,峰值~0.56 Ga)和1.4~1.8 Ga(约占10%,峰值~1.5 Ga),其余年龄零星分布于1.8~2.4 Ga,少量锆石年龄>3.0 Ga.碎屑物源分析认为,大黄山群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祁连地块,其中新元古代末一早古生代初期的碎屑物质来自北祁连造山带相关的火成岩,新元古代碎屑物质来自祁连地块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中元古代一太古宙碎屑物质可能来自祁连地块再循环的变质基底岩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龙首山东段的浅变质沉积岩系和寒武系大黄山群可能沉积于祁连地块北侧的大陆边缘,在构造背景上属于祁连造山带,而不属于阿拉善地块.  相似文献   
887.
位于中国东北佳木斯地块中部的永清花岗闪长岩曾被认为是早古生代麻山群的一部分,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分析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65±1 Ma(MSWD=2.1),相当于中二叠世。该岩体主要由半自形到自形的斜长石(30%~35%)、它形的石英(25%~30%)、它形的钾长石(20%~25%)和半自形的黑云母(10~15%)组成。在地球化学上,永清花岗闪长岩是高钾钙碱性到钙碱性系列的过铝质岩石,Sm/Dy值与Dy含量、Sr/Y值与Y含量以及Ce/Sm值与δEu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暗示在岩体侵位形成过程中同化混染作用有明显表现。考虑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永清花岗闪长岩的母岩浆具有较高的Sr/Y和Sm/Dy值等特征可能反映源区中存在石榴子石,指示源区深度可能大于25 km。这与佳木斯地块南缘和张广才岭地区同期侵入岩的源区深度相对较浅形成鲜明的对照。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永清花岗闪长岩可能形成于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及兴凯地块碰撞中或者碰撞后的环境。  相似文献   
888.
徐俊 《中国地质》2013,40(3):790-799
稳定地块的深部,软流圈上拱,岩石圈破裂,产生三联结构超壳深断裂系,地幔热流使上地幔岩局部熔融,形成碱性-偏碱性系列岩浆,沿深断裂系侵位过程中演化为金伯利岩建造.金刚石聚集于该建造的终端-(角砾状)碱性超基性岩类,爆发式侵入上地壳,迅速冷凝,金刚石得以保存而成为有用资源.我国的稳定地块面积颇广,显生宙经历多次深部过程,已查明多处金刚石矿藏,仍有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89.
洪卫东 《探矿工程》2013,40(3):42-45
〗随着勘探开发区域扩展,甘陕工区防漏堵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简单、方便、直观地实时监测漏失层,及时对地层压力、强度及漏失可能性做出评价,实施简单有效的堵漏措施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普遍应用的桥浆堵漏技术还无法完全满足防漏堵漏和保护储层的目的,还需要应用其他堵漏工艺技术以便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井漏事故,减少或消除由于井漏造成的复杂情况、时间的延误和重大经济损失。分析了甘陕工区钻井漏失原因,提出了防漏堵漏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90.
We have carried out zircon U-Pb SHRIMP dating and Hf isotope determinations on a biotite paraschist and on a tonalitic orthogneiss of the Yaminue Complex,and re-evaluate this complex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atagonia composite terrane.In the metasedimentary unit (msuYC),the youngest detrital zircon dated at 318±5 Ma(Mississippian/Pennsylvanian boundary) indicates a Pennsylvanian(or younger) depositional age.The three main age populations peak at 474,454 and 374 Ma.Preliminary Hf isotope data for two detrital zircons(447 and 655 Ma) yieldedε(Hf) values of -0.32 and 0.48,indicating that their primary sources contained small amounts of recycled crustal components(of Calymmian age;TDM 1.56 Ga).Zircons from the orthogneiss(miuYC;intrusive into msuYC) show a crystallization age of 261.3±2.7 Ma(Capitanian;late middle Permian) which is broadly coeval with deformation,and Neoarchean-Paleoproterozoic inheritance.Meaningful core-rim relationship between Neoarchean zircon cores and late Permian rims is well defined,indicating the occurrence of Archean crust in this sector of Patagonia.Hf TDM of Permian zircons is mainly Meso-Paleoarchean(2.97-3.35 Ga),with highly negativeε(Hf) values(ca.-33).Hf TDM of inherited Neoarchean zircon cores is also Meso-Paleoarchean(3.14-3.45 Ga) but more juvenile(ε(Hf) = -0.3).Hf isotopes reinforce the presence of unexposed ancient crust in this area. Combining geological and isotope data,as well as geophysical models,we identify the Yaminue Complex within the La Esperanza-Yaminue crustal block flanked by two other,distinct crustal blocks:the Eastern block which forms part of the Patagonia terrane sensu stricto,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tagonian region,and the Western block forming part of the Southern Patagonia terrane.Their origins and timing of amalgamation to form the Patagonia composite terran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