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40篇 |
地质学 | 71篇 |
海洋学 | 3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8篇 |
自然地理 | 5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46年 | 1篇 |
1942年 | 2篇 |
1941年 | 2篇 |
1940年 | 1篇 |
193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2.
133.
生态位理论在昆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的效益及潜力可用土地利用的生态位来描述。借助生态位理论,通过分析昆明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情况,并结合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模型,计算了昆明市1999~2006年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昆明市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位差较大,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更加剧了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速度和强度;农用地内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位宽度,耕地和牧草地最高且逐年增加,而林地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出昆明市需要依靠内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农用地生态位,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4.
基于前人成果,对昆明盆地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运用规范规定的建筑场地土层对下伏活断裂屏蔽作用的厚度定值,通过分析昆明盆地基岩埋深分布状况,划分需要和不需要避开活断裂区域。建议运用工程手段,在需要避开区域勘测确定并标绘活断裂的地表警戒带,此法可缩小避让活断裂的面积,减少工程投资,提高城市规划可靠度。 相似文献
135.
依据2003年8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同步观测得到的地面紫外辐射资料,分析了紫外辐射和云量的关系,在实际天气条件下,紫外辐射变化没有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有特别明显的规律。云对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可能有着十分复杂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介绍了利用GRISYS处理软件,对昆明盆地基底断裂反射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测线的水平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的过程.处理结果显示,昆明盆地内松散沉积存在"西断东超"现象,而不是原来所认为的典型的地嵌地牟型;西山-普渡河断裂和盘龙江断裂是控制昆明盆地发育的主要断裂. 相似文献
137.
138.
收集了昆明地震台2001~2004年数字地震仪记录的从地方震到极远震、浅源地震到深源地震共计351个典型地震,用分析软件进行震相标注后,采用数据库、前端显示和查询相结合的电子版形式,编制成<昆明台数字地震仪震相分析图集>. 相似文献
139.
140.
针对多数学者用VV极化的Sentinel-1数据对城市区域进行监测而忽略VH极化数据的问题,本文利用SBAS-InSAR方法,结合28景双极化(VV极化和VH极化)Sentinel-1数据,得到了昆明市2018年8月—2019年7月间的地面沉降情况,并且对两种极化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昆明市主城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沉降现象,部分区域沉降严重形成明显的沉降漏斗.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达到-53.63 mm/a(VV极化)和-53.67 mm/a (VH极化).对两种极化的数据集进行对比,发现在SDFP点的筛选和获取方面,VV极化数据集要优于VH极化数据集;其次,VV极化数据和VH极化数据的沉降速率、沉降分布及趋势等结果呈现出一致性,但是二者在同一时间段的各个监测节点的沉降时序变化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