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1篇
  免费   894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515篇
地质学   1916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27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青海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青海玉树是巴颜喀拉地块西南边界上的典型历史强震区。最新的活动断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期间主要发育清水河断裂带、玉树断裂带、阿布多断裂带和杂多断裂带4条NW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中,构成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系尾端构造的玉树活动断裂带是该区活动性最显著的岩石圈断裂。该断裂是由当江断裂、结古—结隆断裂和巴塘断裂3条斜接的主干断层和夹杂其间的多条次级断裂所共同构成的Z型左旋剪切张扭性变形带。它在上新世以来和晚第四纪期间的左旋走滑速率为4.0~5.4mm/a,调节了该区大部分的块体挤出与旋转变形,并构成该区大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历史强震梳理和古地震研究揭示,玉树主干走滑断裂带自约14530a BP以来至少发生了包括2010年地震在内的共11次大地震,原地重复间隔平均在千年以上,最长达近3000a。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之后,玉树—甘孜断裂带的主干断层表现为平均间隔为50~100a的低频、串联式分段破裂过程,并且大震活动存在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通过对玉树断裂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进行综合地质判定认为,该区至少仍存在6段未来百年内大地震危险程度不同的地震空区,潜在的大地震震级为Mw6.6~7.3,其中危险性相对较高的段落主要是当江断裂带的当江—拉则段和结古—结隆断裂带上的结隆—叶卡诺段与桑卡—相古段。  相似文献   
123.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大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其中地震落石是除地震滑坡外沿断裂带及其邻侧最常见的现象。对玉树震区落石的调查发现,该区多处存在非常典型的多期地震落石分布现象,指示该区地震落石的发育与其他古地震现象类似,具有多期性和一定的原地复发性。实地调查表明,该区地震落石分布的主要特征为:多集中发育在活动断裂带附近的陡峭基岩斜坡下方,分布零散,且滚动较远,并常与古地震滑坡相伴生。初步获得的8个地震落石钙膜U系测年结果分布在距今6030±300a BP、4720±210a BP、3530±490~3560±280a BP、2010±160a BP、1090±70a BP、760±20a BP和230±20a BP年龄段,与该区古地震探槽和滑坡反映的地震事件比较吻合,进一步揭示玉树断裂带附近在全新世中晚期发生过多期可导致地表产生地震落石的事件。同时也说明,地震落石及其钙膜测年是特别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潜在古地震研究方法或途径。  相似文献   
124.
《探矿工程》2009,(7):16-16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孔(WFSD-1)设计孔深1200m,开钻以来遭遇地层破碎、涌水、孔壁坍塌、断层泥严重缩径等复杂情况。2009年3月25日,在孔深625.8m断层泥层位,由于钻孔缩径发生夹钻事故,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又有2根Φ89mm岩心管和1个Φ89mm套管公锥被滞留在孔内625.8m处无法取出,造成孔内事故钻具消灭难度大、需要时间长的严重局面。  相似文献   
125.
郯庐断裂带为我国东部北北东—北东向岩石圈深大断裂带。在其南段的邻区,分布有胶东金矿区、鲁西铁金矿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铁铜(金)成矿带和苏北油气田等矿产。从已获得大量测年资料分析,可将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分为3个阶段:1)早期(800~550 Ma):自元古宙泛古陆裂解和随之而来的加里东期古地震和局部海西期喷流作用,证实地壳运动早已拉开了它的构造活动序幕,此阶段继承和构建了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先存的构造薄弱带,从成矿作用而论,此阶段可称为成矿预备场地;2)主期(1 80~110 Ma):在三叠纪期间,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和中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等,造就了现今郯庐断裂与分支断裂的构造格架。其中主峰形成时间为140~120 Ma±,在这个阶段广泛有钙碱性系列、富钾高锶钙碱系列、碱性系列岩浆和后期成矿热液,沿着有利构造空间剧烈活动和成矿就位。本区壳幔混熔型和壳源同熔型花岗岩,是地壳减薄和下地壳拆沉、底侵的产物,而不是单一的构造运动的结果。此阶段可称为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鼎盛期;3)晚期(60Ma~现代):沿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或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存在橄榄玄武岩喷侵,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物源,此期可称其为构造—岩浆活动的衰变期。  相似文献   
126.
《探矿工程》2010,(1):62-62
国土资源网消息 日前,从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获悉,该队运用构造控制地热理论与方法,经过半年钻探施工,在临沂成功打出一眼高产优质地热井,标志着山东省断裂带找热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7.
山东沂沐断裂带以东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国权  王致本 《山东地质》1991,7(2):123-131
  相似文献   
128.
杨雷  肖琼  沈立成  伍坤宇 《中国岩溶》2011,30(2):209-215
本文以重庆市温塘峡背斜和滇东小江断裂带出露温泉为例,探讨了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地质背景条件基本相同,温塘峡背斜出露的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比较接近,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而小江断裂带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泉水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Na型(YN1)、HCO3-Ca型(YN2)、SO4-Ca(Mg)型(YN3和YN5)和SO4-HCO3-Ca-Na型(YN4),这与各泉点所处地质背景条件不同有很大关系。此外,通过对Na-K-Mg和Na-K-Mg-Ca图解模型的解读得出,所有样品均未达到水-岩平衡,仅有YN1泉点样品接近完全平衡线,表明YN1接近水-岩作用平衡状态,并由上述图解模型估算得到YN1点热储温度大概为100~120℃,与运用SiO2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133~139℃)相差不大。此外,水化学特征和Na-K-Mg-Ca图解分析也表明,YN2与温塘峡背斜温泉水-岩作用过程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129.
断裂带的动力分异和化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治洮 《地球化学》1983,(1):110-111
Chemical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fault zones are dealt with in this paper from a dynamic point of view. In fault zones consisted of silicates, relative accumulation of Si and Fe is noticed in response to the leaching of K, Na, and to a lesser extent, Mg,Ca and Ah The order of pctrogenetic elements from stable to mobile is tentatively suggested as follows: Si, Fe, Mg, Ca, Al, K and Na. The difference in ionic radius of these chemical elements is thought; to be the major factor controlling this dynamic differentiation. For fault zones along which one side is silicates and the other is carbonates, new mincrals are recognized in tectonite. On the silicate side Ca and Mg increase but Si and Al decrease; and the reverse is true on the carbonate side.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the migration of elements in fault; zones is accelerated by dynamic cffect.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