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24篇
  免费   5525篇
  国内免费   6350篇
测绘学   5611篇
大气科学   9184篇
地球物理   6432篇
地质学   14645篇
海洋学   3961篇
天文学   726篇
综合类   2463篇
自然地理   3377篇
  2024年   301篇
  2023年   1107篇
  2022年   1421篇
  2021年   1566篇
  2020年   1224篇
  2019年   1495篇
  2018年   1020篇
  2017年   1110篇
  2016年   1085篇
  2015年   1309篇
  2014年   2013篇
  2013年   1720篇
  2012年   1938篇
  2011年   1949篇
  2010年   1901篇
  2009年   1918篇
  2008年   2165篇
  2007年   1788篇
  2006年   1652篇
  2005年   1526篇
  2004年   1322篇
  2003年   1645篇
  2002年   1623篇
  2001年   1531篇
  2000年   1208篇
  1999年   965篇
  1998年   1072篇
  1997年   991篇
  1996年   1031篇
  1995年   1002篇
  1994年   905篇
  1993年   531篇
  1992年   604篇
  1991年   532篇
  1990年   401篇
  1989年   397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11篇
  1965年   1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冯霞  程麟生 《气象》1997,23(3):8-14
1993年5月4—6日(“93.5”)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极具破坏力的“黑风暴”。为了诊断这次黑风暴发展期的热量和水汽收支,使用了具有高分辨PBL参数化及40km细网络的MM4对该例控制模拟的输出资料和热量与水汽收支方程。对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的诊断结果指出,Q1的垂直积分在黑风暴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呈现一条显著的加热带和冷却带。在黑风暴区,Q1和Q2的区域平均垂直廓线揭示,黑风暴的Q1加热主要发生在对流层的上部,而其中部加热主要出现在发展初期;与Q1相应,Q2在低空和中空分别发生明显的增湿变冷和变干加热。这些结果不仅与因黑风暴过程而观测到的强剧强降温率一致,而且也为改进和发展用于模拟和预报黑风暴的中尺度数值模式提供了一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812.
有眼台风的自动定位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民学  于波  陈必云  周煜 《气象》1997,23(12):15-17
利用GMS红外云图对眼台风云系的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其云系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台风云系形状分析的自动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813.
在略去Reyleigh摩擦和Newton冷却的条件下,采用定常的线性大气模式和半地转近似的非线性海洋模式,讨论了线性和非线性风应力对海-气耦合Rossby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耦合波处于非线性不稳定的情况下,线性和非线性风应力均可产生孤立波,不同之处在于,非线性风应力所产笺波图像具有间断特点,波能的急剧聚集有可能使波的性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14.
应用含湍流频散效应的近地面层的运动方程求解了不同层结下的风速廓线,着重分析了湍流频散效应对近地面层平稳运动的影响。分析指出:湍流的频散效应对经典的幂律廓线一对数修正,该修正在不稳定层结时比稳定层时明显;利用相似理论也得到了该常数。  相似文献   
815.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距震源很远的地区内都观测到一些前兆趋势变化,如重力、重力位二次徽商W△、水氧、地电阻率、水位和油井出油量等变化。作者认为这些变化不是由震源体直接引起的,而是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在某些活动断层附近,浅层岩,尤其是含水砂岩层和含油层受挤压出现的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其特征是:(1)异常范围大,可能在距震源很远的地方发生,但就同一种方法的多个观测点来说却又是局部的,即只有其中部分测点才能观测到异常,不少测点观测不到异常。(2)异常发生的时间大致相同。有些异常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如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3)临震前多数异常有恢复的趋势。这些特征与引起异常的机理有关。作者还从理论上计算了这种趋势异常量级,重力变化100×10-6cm/s2左右,重力位二次微商变化(1~2)×10-9/s2,地电阻率变化2%~3%,Rn变化7.4~11.1Bq/L,这样的变化量在活动断层附近的一些台站可能观测到。作者还研究了干旱降雨对某些前兆的影响,其影响量级可以被一些方法观测到,因此在确定是否是地震异常时,必须注意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排除干旱降雨的影响,减少异常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816.
王尤培  王晓闽 《地震地质》1997,19(3):90-287
根据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弹性理论,在井孔变径条件下,得出水井含水层系统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偏微分方程,认为井径变化相当于改变了井水柱的有效高度,从而影响了水井含水层系统的固有振动周期。分析了井孔变径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周期特征,认为当含水层水体很大(含水层水平面积比井孔面积大得多),且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也很大的条件下,井径变化对井水位固体潮响应幅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17.
818.
819.
820.
根据1959 ̄1988年的降水资料及1971 ̄1987年的天气图资料,分析了江西省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面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相似分析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个描写气象因子场与大暴雨关系的特征量,并用1983 ̄1987年5 ̄6月的资料进行了特征量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