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5篇
  免费   1220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测绘学   1372篇
大气科学   2036篇
地球物理   817篇
地质学   1546篇
海洋学   768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769篇
自然地理   2807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620篇
  2021年   730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香港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香港海域7个水环境控制区在1988-1999年期间每月或每半月定位边疆聚样的37个水质测站,每个测站选用17个水质参数,研究香港海域海岸带水体叶绿素-a浓度及其相关因子的时空分布规律。对37个测站17个参数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港海域东部由半封闭海湾组成的水域控制区,其赤潮发生频率较高;西部水域属于河口环境。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BOD5对叶绿素-a浓度普遍存在显著性影响,氮和光照条件在东部地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比西部海域更显著,而磷以及包括盐度,温度,溶解氧和pH在内的海洋物理化学条件在西部海域有更显著的影响。在整个香港海域,年内平均最高叶绿素-a浓度主要出现在冬末春初和夏末秋初,东部海域的年平均叶绿素-a浓度一般高于西部海域。香港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普遍存在一个8-10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2.
中国化肥利用率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7  
据全国各县近10年的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数据,并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的变化,求出相应不施肥产量和通过施肥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并以上述结果为基础计算出该地区化肥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化肥施用的地区差异明显,施用量较集中范围是180-270kg/hm^2和90-180kg/hm^2,部分地区的化肥施用已经过量;单位化肥的粮食产出率主要集中在10-30kg/kg,化肥利用率大多集中在15%-35%,且与化肥施用量有关,按地区统计,高施肥量区化肥施用明显过量,平均达339kg/hm^2,是全国平均用量(262kg/hm^2)的1.29倍,中施肥量区单位面积化肥平均施用量为252kg/hm^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施肥量区则仅为178kg/hm^2,是全国平均的67.8%,我国单位化肥的生产效率及化肥利用率均以低施肥量区最高,分别为17.5kg/kg和39.8%,中施肥量区为13.7和36。  相似文献   
93.
位移监测在滑坡时空运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滑坡时空运动特征是滑坡地质体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自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地质过程。滑坡位移监测是研究滑坡变形影响因素、动态规律及预测预报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滑坡深部位移监测,又为研究滑坡体的时空运动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结合几个滑坡的深部位移监测实践,综合分析位移监测信息,研究滑坡体的时空运动特征及发展趋势,为滑坡时空运动系统研究及稳定性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自然因素,水、土资源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平衡与否的矛盾影响着干旱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用定量化的数学模型表示二者的互相影响,能描述、解释和预测二者关系并能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干旱区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然后对水土资源相互影响下时空变化的模拟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综述。一方面从蒸散的计算、模拟地下水补给、模拟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影响、模拟土地管理措施影响、模拟抽取地下水影响、以系统方法模拟土地利用影响等几方面对土地利用影响下水资源的时空变化模拟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水资源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从主要考虑水文作用的水文-植被模型的建立应用及引入人为因素为驱动力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两方面做了综述。文章最后进一步概括了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模拟的趋势并就此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三点展望意见。  相似文献   
95.
京、津、冀区域群发性强沙尘暴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954—2002年82个站的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京、津、冀区域群发性强沙尘暴的认定标准,构建较完整的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并分析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趋势。近50a京、津、冀区域共出现了39例群发性强沙尘暴,河北省的冀西北高原区和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四市交接处饶阳一带是京、津、冀区域强沙尘暴天气的多发区。多发季节为3—5月,占全年总数的76.9%,其中4月份最多,占全年总数的51.3%。群发性强沙尘暴年代际变化呈现总体减少趋势,其发生次数、覆盖面积均是以20世纪90年代为最低值.  相似文献   
96.
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国各省市区劳动力资源的产业和行业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在空间分布上东、中、西部具有差异,西部地区的西南和西北地区也存在差别,这种规律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区域差异。根据劳动力行业配置的区位熵排序结果,将各省市区分成4种类型:大都市型、沿海高工业化水平型、中等工业化水平型、中下等工业化水平型。这些类型具有自东向西有规律性的分布,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和工业化水平的东西差异相应。  相似文献   
97.
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粤华 《盐湖研究》2003,11(1):51-51,6
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南部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 ,在柴达木盆地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格尔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并不能仅仅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自然环境一方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该论文为硕士学位论文 ,于 2 0 0 2年 6月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完成。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将格尔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统一体 ,通过资料调研和数据的分析计算 ,对包括格尔木市区在…  相似文献   
98.
灵山岩体演化特征及其与稀有金属的成矿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岩体时空分布、岩石化学成分、造岩矿物、副矿物、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成岩温度、压力等特征,论述了灵山岩体演化与钽铌等稀有金属成矿的关系,简述了区内典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成矿地质特征及其与岩体的成因联系,进而肯定了区内钽铌等稀有金属找矿的良好前景,并提出了今后找矿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
用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运动的FEFLOW软件结合模拟研究了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如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受其影响,绿洲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地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到2010年10月,绿洲内将出现以绿洲腹地为中心、范围波及整个绿洲的两个地下水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将达47~52m,绿洲边缘地下水埋深将增加到17~22m,与1997年10月相比绿洲地下水位将下降9~34m。分析表明,在上游来水不变或减少的情形下,保持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将会逐步耗竭地下水资源,加速民勤绿洲的荒漠化过程的发生;如果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减少地下水抽取量,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论上海软土地基⑦⑧⑨层压缩模量Es的定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地区深部土层⑦⑧⑨层埋深在30~70m。对其压缩模量Es的定值问题,现行《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 11 1999)(后文中简称《规范》)长期以来确定室内试验E0 1~0 2值为沉降计算值,导致沉降计算值与建(构)筑物实际沉降量之间相差2~8倍。为符合规范的变形要求,设计人员不得不采取桩加粗、加长、加密的办法,从而造成桩基投资的极大浪费。为了正确认识深部土层的Es值,上海岩土工程界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试验研究。近年来,笔者结合上海高、大、深、重建(构)筑物的工程实践,深入进行上海深部⑦⑧⑨层压缩模量Es的试验研究,获得许多新的认识,对其定值问题作了研究,提出⑦⑧⑨层的建议值,供同行参考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