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9篇
  免费   1556篇
  国内免费   2854篇
测绘学   189篇
大气科学   538篇
地球物理   930篇
地质学   8611篇
海洋学   1268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630篇
自然地理   47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628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378篇
  1998年   351篇
  1997年   331篇
  1996年   341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316篇
  1993年   240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2年   4篇
  1946年   4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直接分离法、稀释法和毛细管分离法等方法,从酒药和大曲中分离得到了几株高糖化力的根霉纯培养,并应用于“全曲清酒”的制作;用富含淀粉的甘薯为原料,可省略通常采用的复杂的“发酵”工艺过程,从而降低了成本,可在乡镇企业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82.
最近在地中海东部海底发现了大量的泥火山。地质学家将顶部带有漏斗状火山口的并具有通向深部的管孔 ,并且可涌出混有泥质粘土质沉积物的水、气的大型圆锥形山丘称之为泥火山 ,有时伴有类同于一般火山的强烈的喷发。泥火山的产生是由于细粒岩石 (通常是富含死火山角砾岩和水的粘土 )受到强烈的挤压 ,粘土中还混有气态的硫化氢。这样的混合物形成半液态粥状物 ,以冒气泡的流质形态向上被压出。在多次重复的喷发过程中 ,海底形成了大量布满污泥、经常浸透了石油产物的地下圆丘和“烤饼”。我们发现 ,这种形成物经常可以在由俯冲作用产生的增生…  相似文献   
83.
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震大剖面显示,塔里木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的演化史。大体上形成有3层“断-坳”结构:①震旦系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②侏罗系的“断”,上白垩系的“坳”;③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4.
报据野外和遥感资料,在苏丹东北部分辨出断续的蛇绿岩推覆体残部.此带由阿拉伯一努比亚地盾西缘至片麻岩岩区(该区曾被认为是太古代至始元古代尼罗克拉通的一部分)呈西一西南至西南向出露达200km.尽管发生了强烈的解体和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85.
1 油田基本情况濮城油田是已经开采 2 0多年历史的老油田 ,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濮城油田东区构造圈闭面积约 4km2 ,高点埋深 2 30 0~ 2 30 7m ,构造闭合幅度 4 5~ 90m。储层为沙河街组二段上部第 2、第 3砂组 ,每个砂组划分7个小层 ,共 14个小层。储层厚度变化大 ,大于16 0m的后区有 4处 ,最薄为 6 0m ,反映了三角洲前缘和部分前三角洲远沙坝多次叠置的砂体特点。在单面山式断背斜构造圈闭内 ,- 2 4 0 0m左右为气水边界 ,有 2 0 0多口井控制 ,获得大于 2 0 0× 10 4 t的可采储量。其中沙二上2 + 3砂组占总可采储量的82 …  相似文献   
86.
铁在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渤海海洋》1997,15(3):51-56
  相似文献   
87.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及其异构体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种苯二甲酸二甲酯异构体(邻、间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作为增塑剂和生产聚酯的原料。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惟一碳源,从红树林底泥中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phthalate,DMP)及其异构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Terephthalate,DMT)和间苯二甲酸二甲酯(Isophthalate,DMI)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此菌株16SrDNA分子生物学的鉴定为Rhodococcusruber1k。实验得出该菌能够在苯二甲酸二甲酯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浓度为50mg·L-1的DMP、DMI和DMT分别在6、10、11d内可以完全被降解;DMP能够在好氧条件下被该菌快速降解,生成邻苯二甲酸一甲酯(monomethylphthalate,MMP)和邻苯二甲酸(phthalicacid,PA)2种主要中间产物,最终可以完全矿化成CO2和H2O;该菌对DMI和DMT的降解速度则比DMP慢。两者的降解中间产物间苯二甲酸一甲酯(MMI)和对苯二甲酸一甲酯(MMT)却不能被Rhodococcusruber1k继续降解而在培养基中积累。结果表明苯二甲酸二甲基酯的3种异构体能够被红树林底泥中的土著微生物降解。降解速度及降解途径与底物的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8.
辽东湾两侧砂质海岸侵蚀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多种原因,辽东湾东西两侧的初始沙质海岸侵蚀范围逐年扩大,侵蚀不断加剧,给当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由多年监测资料发现,侵蚀严重的熊岳岸线以2~4m/a的速率而大幅度后退,特别严重的地区最大后退达10km;辽西绥中某些岸段平均每年后退1~2m。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一些海域管理措施的出台和相应的海岸防护工程的建设,海岸侵蚀逐渐减弱。通过现场调查和多年监测,分析了辽东湾东西两侧砂质海岸侵蚀的特点,认为海岸组成物质松散与海岸动力作用强烈是本区现代海岸侵蚀的基本条件,人为活动是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海岸侵蚀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9.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通过电镜观察,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突,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突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