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71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71篇
地质学   2219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根据对压力p与孔隙比 e的关系研究,本文提出了极小孔隙比emin的概念,建立了应力一应变函数,探讨了主尖力-应变函数的几点应用。  相似文献   
32.
33.
本文通过应力控制式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软粘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状。  相似文献   
34.
基岩水的壁间运动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基岩水与孔隙水的比较分析,介绍了基岩水的分布、水动力学和水化学特征,指出了基岩水运动具有均位趋势、选择流动及汇流特性,得出了渗流理论不宜用于基岩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5.
薛莲花  史基安 《沉积学报》1996,14(2):102-109
碳酸盐胶结作用是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砂岩中最常见的胶结作用之一,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变化大、分布范围广。本文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氧碳同位素等方法,对研究区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发育状况、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CO改变了砂岩的成岩地球化学环境,既为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创造了条件,又为其沉淀提供了物质来源,从而对砂岩储层孔隙的发育、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直罗油田主力产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以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为主,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大量的自生矿物对原生孔隙产生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较强的成岩后生作用使得储层以粒间溶孔及原生粒间余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储层孔隙结构表现为以小孔隙、小喉道为主要特征,非均质性较强。物性分布主要与其在砂体中的分布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7.
矿物的导电性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根 《地质实验室》1996,12(2):109-114
分析了决定矿物导电性的化学成分、结构、类质同像、杂质矿物和形成过程中的晶格缺陷、位错、有序-无序转变等因素。指出温度、湿度的影响。通过实例说明,根据使用的技术要求,针对矿物特点,通过选矿提纯、表面处理和改性、复合等技术处理,可以制备出满足市场 技术进步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38.
从超孔隙流体压力、粘土膜、有利的岩石组构、烃类侵位等方面介绍了深部高孔渗储集岩发育的有利条件;综述了深部储层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目前主要从经验预测和化学反应模型两个方面来确定深部砂体的储集性能,相应的分析测试手段包括成岩场、流体动力学、生烃史、精细埋藏史、图像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深部储层的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39.
40.
Terrigenous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are widespread in China,and nearly all the industrial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eastern China occur in the clastic rocks.The study shows that organic inclusion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secondary fissures and pores which were ormed in the process of oil-rock interaction,rather than in the cements or secondary enlargements.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dominantly organic gas-rich or are composed of pure hydrocarbons.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e mainly from 120℃ to 130℃,which shows a relatively high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emperature changes provide the ground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asin evolution and thermal fluid-kinetics-model.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 the organic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oils and gases in the area studied probably have experienced two-stage or two-time migration.Micro-fluorescence rescearch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oil/source correlation and oil migration-stage determination.The abundance and occurrence of organic inclusions is one of the indicators of oil and gas abundance and accumulation in rock layers.With the help of other informatio,organic inclusion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oil and gas in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