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1研究背景冯德益等(1994)研究发现,在中强地震发生前后地震波参数和地脉动参数都会有各种异常形态出现,且短周期地脉动参数异常可用于地震短期预报。李志雄等(2008)编制了海南数字地脉动参数处理系统,系统自动计算2005—2007年海南地震台网各个台站的地脉动参数,发现在海南及邻区显著地震前和地震活动活跃时,地脉动参数有一定异常变化。2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主要采用地脉动运动学参数,如地脉动的视出射角、方位角、时间线性度、空间线性度、频谱参数等,其中频谱参数包含卓越频率或顶峰频率、最大谱值、最大频率、最小谱值、高频衰减系数等,上述各种地脉动参数的定义详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72.
73.
当前水平位移监测多依赖于观测数值,缺乏对监测点整体位移情况分析及其可视化,必将导致水平位移整体分析缺失。针对此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方位角分布概率的水平位移可视化动态分析法,该法通过前后两期观测数值构造位移向量,再计算该向量的坐标方位角,将方位角归于改进测量坐标系某一象限,统计各象限方位角频数,利用其概率确定移动趋势。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分析水平位移的整体方向与趋势,是一种可视化程度较高的真实位移监测分析法。  相似文献   
74.
2000年5月1日美国停止人为降低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有效性的技术政策Selective Availability(SA),这将对GPS测量的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对GPS方位角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谭家兵  刘星 《江苏测绘》2001,24(3):24-25,27
本文通过对反算坐标方位角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反正切函数是最佳反算直线坐标方位角数学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76.
拓扑多边形自动构建的一种快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角计算的多边形快速构建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拓扑多边形构建及“岛屿”与“飞地”处理问题。整个算法结构清晰,简单易懂,程序设计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77.
基于专用工程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联测时采用方位角导引法(附合角导线法)需要较长观测时间的现状,提出了采用距离观测值通过平差快速获取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距离观测值通过平差计算求得方位边两端点的坐标,再反算求取方位的精度,并采用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一定精度,可以作为专用工程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获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78.
村庄作为大型障碍区在地震数据采集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成为整个工区的施工难点。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对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进行特殊观测系统设计是唯一有效的技术途径。项目的地震数据采集质量和采集成本与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的优劣息息相关。这里使用基于贪心算法的特殊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程序,在测试工区对大型村庄障碍区和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运用了不同测线方位角的交叠观测系统设计。在村庄等具备不同测线方位角的观测系统布设条件的大型障碍区,使用优化合理、经济适用的特观设计做出了初步尝试,为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工作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9.
TerraSAR雷达卫星条带模式影像中高压输电线产生亮度极高的散射斑点,利用湖北段1 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达影像和铁塔GPS坐标,研究了该区域150组输电线散射斑的形成条件和雷达像空间相对位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输电线的夹角、跨度和垂曲率是影响散射斑形成以及雷达像空间位置的主要因素。输电线散射斑产生于导线与卫星飞行方向的夹角±15°以内。当夹角由负到正变化时,其导线散射斑在雷达像空间的位置由北向南移动,但是其移动量与夹角变化不成正比。在夹角近似相同的情况下,导线跨度越大即其垂曲率越大,散射斑的位置越靠近导线垂直平分线。  相似文献   
80.
利用雷达资料量化人工增雨作业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利用多普勒雷达的VIL(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ETP(回波顶)产品,确定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佳发射时间,根据以往人工增雨作业的经验,建立适合当地数学模式,定量计算作业中发射的炮弹用弹量、方位角及发射仰角。并通过2005年2月17日的人工增雨作业检测计算参数的可用性,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式可以实现人工增雨作业定量化,且作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