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4篇 |
免费 | 218篇 |
国内免费 | 3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2篇 |
大气科学 | 58篇 |
地球物理 | 304篇 |
地质学 | 956篇 |
海洋学 | 195篇 |
天文学 | 69篇 |
综合类 | 118篇 |
自然地理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108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159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1961年 | 4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传统的宽(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测量方法动辄耗时数月。为了更好地使非饱和土力学理论指导工程实践,SWCC的快速测定显得尤为关键。为开发宽(全)吸力范围内SWCC的快速测定方法,联合压力板法、并行滤纸法、露点水势仪法进行了两种不同土体的宽吸力范围内SWCC的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并行滤纸法与串行滤纸法的试验结果能较好地吻合,故可采用并行滤纸法代替串行滤纸法以缩短测量时间;(2)当测量的试验数据满足SWCC的大致形状时(或满足工程设计需求时),可适当减少试验数量,以提高测定效率,联合测定方法测量一条完整的SWCC仅需要10~12个点即可完成;(3)联合测定方法可将SWCC测量时间由数月缩短至7~10 d。所提出的联合测定方法实现了宽(全)吸力范围内SWCC的快速、精准测定,有望使得SWCC的测量成为常规的土工试验。 相似文献
962.
本文通过对昔阳、武乡台记录的300余个地震进行统计分析,求出符合该2个台的新起算函数值。经过验算,单台测定震级与山西省地震局台网测定震级的偏差缩小,对提高这2个台震级的精度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63.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中段的阿克库勒凸起上。该凸起自加里东中晚期到海西早期的多次构造抬升运动使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长期出露于地表,受到强烈的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该地区还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海侵和石炭纪海侵以及二叠纪火山作用。以塔河油田主体区内11口井的33份砂泥质充填物为基础样本,作了硼、矾、镓、铷等微量元素和包裹体分析等地球化学的研究,证实研究区内以大气淡水岩溶作用为主,存在后期的淡水-海水混合岩溶作用和热水岩溶(溶蚀)作用。大气淡水岩溶纵向上主要分为三个带,溶洞充填物的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揭示其呈上老下新的时序性。海水入侵所改造的为浅层第一、二个岩溶带,热水岩溶(溶蚀)改造的为深部第三个岩溶带。 相似文献
964.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大洋富钴结壳中硅锰铁钙镁铝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洋富钴结壳试样经HCl+HNO3+HF溶解,在0.2mol/LHF和0.13mol/LH3BO3介质中,用感耦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Si、Mn、Fe、Ca、Mg、Al、Ti元素的含量。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GBW07249大洋多金属结核验证,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3.2%(n=6);已应用于太平洋富钴结壳中多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965.
966.
967.
新疆兴地断裂带前寒武纪构造—岩浆—变形作用特征及其年龄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本文分析了发生在塔里木北缘兴地断裂带的多期构造—岩浆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三件前寒武纪火成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对兴地断裂带韧性变形构造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研究表明,兴地断裂带至少经历了4期地质构造演化; 其中,前寒武纪有两期。第一期发生在前南华纪,以强烈的挤压褶皱、韧性剪切变形和岩浆活动为特色; 第二期发生在南华纪—震旦纪,以广泛发育的双峰式火成岩、复式岩流和基性岩墙群为特征,伴随大规模冰川作用和地壳沉陷,对应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LA-ICP-MS法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辉长岩中的俘获锆石保留了3114±20Ma、2509±42Ma、1916±36Ma等多期古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信息,揭示研究区深部存在一个中-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基底。双峰式火成岩测年数据证实,区内在820~800Ma(花岗岩脉,798±7Ma; 辉长辉绿岩墙,816±15Ma)发生过强烈的裂谷—岩浆活动。根据构造交切关系,兴地断裂带发生过两期前南华纪韧性变形;变形时代尚不清楚。运动学分析表明,第一期为朝北逆冲的推覆变形,第二期为右旋走滑变形。南华纪以来,区域变质和韧性变形微弱,为韧脆性变形。 相似文献
968.
前言1935年里克特提出以地震震级作为衡量地震大小的定量方法,是地震学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进展。它改变了已往用震中烈度作为量度标准的做法。震中烈度I_0的定性评定,主要依赖于地面受到的宏观破坏程度,而且受震源深度、震中距和地表介质的影响很大,地震震级M则是根据从震源处辐射的地震波振幅大小测定的,它与地震能量有直接的联系。里克特开始提出的只是地方性地震震级M_L,1939年古登堡与里克特发展了面波震级M_S,1945年又提出 相似文献
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