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天水,古称成纪,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  相似文献   
72.
韩康信 《第四纪研究》1999,19(2):184-195
东湾仔北遗址位于香港马湾岛东北角。东临南海,其余三面为低五环抱,是一典型的海湾沙堤遗址。东湾仔北遗址以新石器时代晚期(约2000B.C)至青铜器早期(约1000B.C.)的遗存为主体,出上了丰富的遗物遗迹。在这个遗址中,发现19座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其中15座保存有人骨。由于人骨长期埋藏在潮湿的沙滩地层中,骨质保存较差。东湾仔北遗址发现于1993年,随即在1994年进行试掘并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由于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在该岛北部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香港古迹古物办事处组织考古队于1997年6月开始“抢救性”发掘。同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应邀组队赴港参加发掘,至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73.
《地图》2019,(4):112-125
宜春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堂邑侯陈婴(一说灌婴)筑城以来,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均典出宜春。宜春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宜春市境域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商周时期,今樟树市吴城一带,已形成了繁荣的城邑或方国。  相似文献   
74.
梁贵仓 《中国地名》2010,(10):45-48
一、兰州的地名特征 (一)地名历史悠久。兰州,早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狩猎和农牧业生产,在创造出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化的同时,创造出了丰富的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75.
古风雅趣     
《中国地名》2010,(12):113-114
我国发现玉石和使用玉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由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器就是我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象征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是极有分量的宗教符号。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很多人们也相信身上戴了玉器可以辟邪护身。  相似文献   
76.
你知道人类首创的新材料吗?它就是不起眼的陶。陶制的日用器皿、艺术器具和各种工具等总称陶器。根据现有资料,我国陶器出现在距今7千~1万年以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陶器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由于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经常与泥土打交道,从而发现泥土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就会有粘性和可塑性,可以用手随意地塑造成各种形状,经晾干后,泥坯变硬,可盛东西,但泥器怕水。然后先民想到了火,  相似文献   
77.
王永  王军  纪占胜  翟庆国  肖序常 《地质通报》2009,28(09):1330-1334
藏北羌塘盆地腹地戈木错周围发现大量石制品,主要为细石核、细石叶、石片和石器,未发现大型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通过对石制品表面特征的观察,没有发现流水磨损的痕迹,认为这些石制品未经过后期搬运,为原地堆积。对石制品的初步研究表明,戈木错遗址的石制品主要为细小石器,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硅质岩、玛瑙和燧石。将戈木错的细石器与藏北其他地点的细石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文化特征与藏北双湖、申扎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说明藏北细石器基本属于相同的文化背景,有相同的起源,属于中国北方细石器文化的一部分。此外,从石制品的组合、加工技术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过程来看,其时代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相似文献   
78.
There are about 19 Neolithic Age sites and 120 Shang-Zhou dynasties sites in the western lakeshore of Chaohu Lake, Anhui Province, China. Based on sites data, topographic data, drainage maps, administrative maps and SPOT5 remote sensing data,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archaeology of Chaohu Lake Basi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include: 1) Point Density Analysis with density model to acquire the shift of the sites; 2) Distance Analysis to reveal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ites; 3) 3D Analysis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o get micro-geomorphologic features of the sites; and 4) Buffer Analysis to disc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tes and riv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chaeological sites spread from the western lakeshore of Chaohu Lake gradually to the northwest, later to the south, and then symmetrically spread. Controlled by productive forces and other factors, ancient people preferred to reside in those places near water, or in plain and fertile land, which resulted in linear and de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of the sites, and presented such disciplines as river valley directivity, terrace directivity and soil directivity.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was influenced earlier by natural elements and later by human elements in the study period. The research is importan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GIS and archaeology.  相似文献   
79.
盐矿业简史     
《西部资源》2011,(3):44-44
中国是世界产盐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相传炎帝时(约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风沙氏煮海为盐。最早起源于山东半岛胶州湾一带,是用火熬海水制盐之鼻祖;此法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逐渐过渡到用滩晒法制海盐。湖盐的生产至少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开  相似文献   
80.
青岛市即墨北阡遗址先后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大汶口文化和周代两个时期的人和动物骨资料,对其进行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望复原先民的食物结构,探讨动物、植物驯养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大汶口文化和周代先民的食物结构中粮食作物以C4类食物为主,肉类更多为海洋贝类和家畜;家猪的驯养则以C3植物为主,并受先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推测,尽管北阡遗址地处海岸线附近,海洋渔业更多依赖贝类而不是海洋鱼类.总体而言,大汶口时期先民的食物资源包括粟类作物(C4植物)、贝类海洋食物和家畜,体现为农耕、驯养和渔业为主,而狩猎为辅的生活方式;周代与之相比,驯养和海洋渔业等肉食资源更丰富,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