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的区域构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区,位于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大陆边缘活动带。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紫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奠定了丹霞地貌造形成景的岩石地层基础;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地壳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南岭和武夷山脉等构造山地。紫红色砂砾岩建造在强烈的流水切割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发育了一大批极具观赏价值的丹霞地貌,构成了武夷山丹霞地貌密集带等区域性的重要旅游景观资源。从燕山期岩石地层建造到喜山期改造成景,区域构造作用始终是主导性的地球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02.
晚新生代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1,18(1):29-36
本文对晚新生代贵州喀斯特地貌演进的三大控制因素,即地质基础,新构造运动及换近气候波动进行了分析论证,贵州高原以峰林,峰丛,丘丛-峰丛为主体的三大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及褶皱型式的控制,新构造大幅度抬升使高原与峡谷两大地貌系统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及方式发生显著分化,而断裂(褶皱)的挽近活动则导致特殊水文地貌景观的形成;气候冷暖波动赞成喀斯特作用强弱交替的外力环境,总体上有利于贵州喀斯特高原面保存。  相似文献   
103.
山西太原西山地区汾河河谷地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汾河上游六家河-中兰村峡谷段6级河流阶地的特征及形成时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汾河河谷的发育历史及山西太原西山和太原盆地的新构造差异升降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4.
长江三角洲之沉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量第四纪钻孔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南北平原在基底构造和地层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第四纪的三角洲北部是一个巨大的沉积盆地,新第三系沉积地层可达一千多米,而此时南部却是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岩,碳酸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台地,第三系沉积地层几乎缺失,然而,第四系地层厚度在长江三角洲南北两地的分布已经持平,且地层最厚处已转移到长江口崇明岛一带,全新统地层更有继承此演化特征,这表明了本区沉降中心从北部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反映了南部基底构造在第四纪以来有明显下沉的迹象,是长江主河道南迁的主要地质引力。由于大量全新世沉积堆积在崇明岛前缘的沉降中心,重力压实作用导致该中心前部出现“泥火山”。周围地层变形明显,本文研究提出在长江河口区进行大型桥遂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由基底改造沉降和重力沉降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5.
从土壤发生发展的角度,简要综述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进而结合中国西部地区,重点从7个方面论述了新构造运动在土壤形成和分布中的作用,提出了新构造运动是土壤形成和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吉隆盆地七级阶地和一级山顶剥蚀面的存在说明:本区自早更新世沉积贡巴砾岩后,新构造运动抬升有8次,其中以早更新世Q_1晚期至中更新世Q_2抬升最强,共5次,相对于吉隆河河面(盆地基准面)的抬升幅度896m;晚更新世Q_3和全新世Q_4两者共3次的抬升幅度较小(计74m).区内第四纪以来经历过4次冰期:2次发生在Q_1晚期至Q-2,2次分别出现于Q_3,Q_4.从漂砾数量推断,以Q_3冰期规模最大,Q_4冰期规模次之.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地壳运动命名的几点意见(草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壳运动过去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造陆运动”和“造山运动”。“造陆运动”即振荡运动,也就是大面积的升降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某一沉积区域的沉积作用完全停止,造成大面积的地层缺失和区域性的假整合(亦称平行不整合)。“造山运动”近年来被分为“构造运动”(Tectogenesis)和“造山运动”(Orogenesis,狭义的)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中,沉积带的  相似文献   
108.
滇西北新生代以来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滇西北地壳活动增强:山脉的构造隆升速率从全新世以前的0.3~1.7mm/a变为全新世以来的2~7.1mm/a;全新世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较更新世增长1~2个数量级;第四纪断裂(以红河断裂为例)错移速率不断加大;现代地壳应力值高,构造变形速度快,地震活动强度加剧,地热流异常明显。地壳活动性加剧将造成滇西北地势格局和山地地质灾害问题进一步恶化、湖泊加速收缩、区域稳定性降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生存环境将更严酷。  相似文献   
109.
青藏高原湖泊涨缩的新构造运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兆恩  林秋雁 《地震》1993,(1):29-40,52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5000m。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大幅度的隆起,迫使湖泊出现了大规模的退缩及迁移。新的湖泊不断产生或扩大,古老的湖泊又不断消亡或缩小,形成了湖泊变化与构造活动周期的对应性。本文在分析了青藏高原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特别是活断层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于高原≥4km~2的367个湖泊进行了卫片解译,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0.
北京西山新生代古地理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