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7篇 |
免费 | 553篇 |
国内免费 | 2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篇 |
大气科学 | 59篇 |
地球物理 | 429篇 |
地质学 | 1190篇 |
海洋学 | 108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74篇 |
自然地理 | 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6篇 |
1974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文章理论结合实际,提出钻孔桩首次混凝土灌注用量,并指出灌注漏斗要有一定高度的必要性及最末一次灌注的注意事项。同时还提出了防止钢筋笼上浮、防止气塞、防止断桩的简易方法和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44.
45.
西藏西部台错湖T1阶地的两个剖面沉积中,除下部10余厘米含炭化植物和50~70 cm处为暗色碳酸盐粘土及粘土外,中、上部全系粘土碳酸盐层,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据碳酸盐、介形类、轮藻类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与微体古生物群落生态特征等提供的环境气候变化指标,指示该区距今41.4~4.5 ka BP间气候变化为:在41.4~26.2 ka BP气候较湿润;26.2~25.5 ka BP偏暖稍干;25.5~22.5 ka BP气候暖湿;22.5~21.0 ka BP气候偏冷湿;20.5~17.5 ka BP气候骤冷、偏湿,反映本区处于末次冰期盛冰期;17.5~16.0 kaBP偏冷偏干;16.0~11.8 ka BP气候偏暖湿,为全球间歇性暖事件的响应;11.8~10.4 ka BP气候较冷干,大致相当于新仙女木期,10.4 ka BP气温开始回升;10.4~9.4 ka BP气候偏暖湿;9.4~8.5 ka BP气候呈现短暂暖湿颤动;8.5~7.9 ka BP气候偏干冷,为冰后期强烈降温偏干事件;7.8~6.3 ka BP气候偏暖湿;6.3~4.5 ka BP气候趋向冷干,4.5 ka BP记录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的干燥期. 相似文献
46.
47.
为探究青藏高原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气候最湿润阶段这一争论议题,本文应用气相色谱仪(GC-FID)和气相色谱-高温热转变-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TC-IRMS),分析了兹格塘错沉积岩心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兹格塘错岩心中主要以n-C15/16/17为主峰碳的短链正构烷烃占据主导地位,指示了湖泊自生浮游藻类与菌类等低等生物对湖泊沉积岩心中的有机质贡献高于大型水生植物和陆生高等植物表皮蜡质所产生的有机质。基于正构烷烃参数(如:碳优势指数CPI值和平均碳链长度ACL值)及单体氢同位素比值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指出兹格塘错流域的气候湿润期处于中全新世(5.8~2.7 cal ka BP),明显滞后于早全新世的太阳辐射最强期,这主要归结于该流域冰川融水补给的匮乏及局地环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以五道梁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更新数据为基础,以渐新统雅西错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层汇水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原始数据进行了参数统计,通过相对丰度、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分析了地层中各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元素间的亲疏关系,进一步浅析了地层在成矿中的作用。认为雅西错组高钙碳酸盐岩建造环境显著,Ba、Sr、Ag、As、Cd、Mo在地层中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地层有一定的含矿性,其中Ag趋向于与黏土岩伴随的硅质砂岩类中,其他在碳酸盐岩中。在后期岩浆热源作用下,主要成矿元素能进一步富集成异常或成矿。 相似文献
49.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黄瑞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6,20(2):95-104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50.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