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7篇 |
免费 | 502篇 |
国内免费 | 3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大气科学 | 59篇 |
地球物理 | 429篇 |
地质学 | 1173篇 |
海洋学 | 108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73篇 |
自然地理 | 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6篇 |
1974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在研究隧道、井孔等特殊地质环境下的波场传播时,极坐标正演模拟比传统的笛卡尔坐标正演模拟精度更高。而且在实际情况下,极坐标环境大多是不规则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非规则极坐标系正演模拟方法提高模拟精度。该方法首先将具有不规则表面的空间在非规则极坐标系下进行网格剖分,并通过变换将不规则表面映射为规则表面,然后在非规则极坐标系下计算波场。在求解非规则极坐标系下的波动方程时,利用全交错网格对其进行差分离散求解。此外,利用人工吸收边界、极坐标系自由边界和圆周边界条件对虚假边界反射进行吸收。选取了三个模型来验证该方法,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极坐标系正演模拟,本论文非规则极坐标系弹性波场正演模拟方法在对具有不规则表面的极坐标空间进行正演模拟时,可以更获得准确、稳定的波场模拟结果。非规则极坐标系弹性波全波形反演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弹性波正演模拟方法可以准确地模拟不规则极空间中的波场。 相似文献
102.
103.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断层调查程度和不完整的历史地震资料等,限制了对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的变形机制及强震活动特征等问题的深入认识。文中通过综合地质、遥感和地震等资料对阿里北部进行详细的活断层解译,重点对阿鲁错地堑系南段昆楚克错地堑西侧边界正断层的第四纪活动性、新发现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及其震级与形成时间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北部第四纪期间以近EW向伸展变形为主,发育了以近SN向正断层和由NW向与NE向走滑断层构成的共轭走滑断层为主的高密度活断层系统。沿昆楚克错地堑西缘主边界正断层新发现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整体沿NNW向雁列展布,总长约400m,最大垂直位移约0.8m,平均垂直位移为0.3~0.4m。结合历史地震记录和经典的“地表破裂位移与震级”统计关系式推断,该破裂应是震源深度为35km的1955年革吉县纳屋错东MW6.5强震事件的结果。综合该地表破裂的发育特点推断,震源深度对地表破裂参数存在显著影响,震源偏深时的地表破裂长度可远小于震源破裂的最大长度,表明在活断层的地震复发模式研究中应注意随机性较强的断层局部破裂行为或小位移破裂事件。 相似文献
104.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查尔朱、布哈拉阶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位于阿姆河北岸的查尔朱阶地和布哈拉阶地为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其油气资源量占全盆地的一半。油气主要富集于阶地的局部背斜构造和生物礁圈闭中,这些圈闭与该区构造形成演化密不可分。利用常规地质资料,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和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出两个关键界面:侏罗纪末的断拗转换面和早第三纪末的区域角度不整合面,并结合板块构造理论确定了构造变形时期。研究认为,侏罗纪以来两阶地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断陷—拗陷期和早第三纪抬升—改造期两个重要演化阶段,形成了上、中、下三大构造层。断陷—拗陷阶段的沉积控制了该区的构造格局;中构造层膏盐层的发育丰富了后期的构造样式。早第三纪—晚第三纪的构造运动使该区构造发生了强烈变革,形成了典型的逆断裂、走滑断裂带和不对称复合背斜构造带。 相似文献
105.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尤其是最近报道从该地层中发现具细胞结构的海绵和动物胚胎化石,震动了各国古生物学界。瓮安磷矿的陡山沱组不整合于南沱组或板溪群之上,为灯影组浅灰白色白云岩层整合覆盖,以中部的古喀斯特侵蚀面为界而分为下、上两个岩性段,构成下段的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序列和上段的磷块岩—白云质生屑磷块岩—磷质白云岩序列。化石产于陡山沱组上段。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以 CG2 0潜山为例 ,从建立地质模型入手 ,包括地层模型、构造模型、储集模型、储盖组合模型、速度模型等 ,认识到各套地层分布和储层物性的差异均与地震响应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利用地震波的信息 ,预测潜山储层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在对 CG2 0潜山进行精细全三维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探讨性地应用了测井约束反演、吸收系数、相干分析及三维模式识别等技术 ,对潜山储层进行了预测 ,从而提高了潜山勘探的效益 ,并为类似断阶型潜山带的勘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俞 《四川地质科技情报》1994,(1):45-46
晚震旦世陡山挖期是南挖冰期后第一次生物爆发期,又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磷、锰和重晶石等矿产形成期,是末前寒武纪的重要时期之一。最近,分别在贵州息峰温泉、开阳洋水沙坝土、福泉拦马坳、上饶朝阳王家院及贵州瓮安大塘等剖面,于陡山沱组顶部采集磷块岩和磷质样品, 相似文献
110.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白垩系中发育了大量规模不等的断层,一般认为大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对小断层研究较少。小断层在平面上相互交织形成多边形的形态,还具有平面延伸长度小、断距小、倾角大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这些小断层为多边形断层系。三肇凹陷多边形断层系发育广泛,平面上遍布整个凹陷,垂向上在扶杨油层和葡萄花油层中均有发育。研究表明多边形断层系有着重要的油气成藏意义:多边形断层系是扶杨油层的主要运移通道,控制着油层的分布,广泛发育的多边形断层系是扶杨油层平面连片的主要原因;大断层和多边形断层系均是葡萄花油层的运移通道,其中多边形断层系在葡萄花油层的油气运移过程中起分流作用,对葡萄花油层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