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7篇 |
免费 | 491篇 |
国内免费 | 3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大气科学 | 59篇 |
地球物理 | 429篇 |
地质学 | 1174篇 |
海洋学 | 108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73篇 |
自然地理 | 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6篇 |
1974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12.
13.
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33
讨论了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和成因。根据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对盆地构造几何学的研究,圈定了不同尺度的横向变换带,确定了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横向变换带是为了保持区域伸展应变调节构造变形的一种调节体系。这种伸展应变守恒是靠三维空间上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变化实现的。横向变换带的构造样式为横向地垒状凸起和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并具伸展性质的正断层。横向凸起与非叠复的和叠复的分段断层系伴生及发育在断层位移最小处等事实表明,横向凸起或横向鼻状背斜是由于分段断层系位移沿走向变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技术和自行开发的报警软件,解决了牡丹江地震台连续波形数据断记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解决方案和报警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两个地表破裂点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汶川地震的破裂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汶川MS8.0地震的地表破裂出现在中央和前山2条断裂上,分别形成了235km和72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而且地表破裂表现出复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文中选取了中央断裂上虹口乡桐麻坎和擂鼓镇石岩村2个地表破裂点,通过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其地表破裂方式。桐麻坎的白沙河河床上4条右阶斜列的主破裂西南侧发育了一条反冲断层坎,精细地形测量反映出了破裂带内的断块特征与破裂过程中的地表掀斜;擂鼓镇石岩村逆冲破裂前缘的2条次级断层形成叠瓦式结构,地貌上表现为挠曲和其上部的地震鼓包。该两点地表破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表明,本次地震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上的破裂方式以逆冲为主,兼有右旋走滑。这一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哈佛大学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此外,桐麻坎和石岩村横切破裂带的地形剖面显示出不同的地表掀斜方向,这种不一致主要由于前者位于断裂挠曲后缘,后者位于断裂挠曲前缘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数据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传统研究方法中,通过航卫片或遥感影像解译只能获取二维平面特征,中等分辨率DEM(5~10m网格单元)只适用于大尺度三维地貌特征的提取。激光雷达测量(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技术可直接对地貌进行高精度、全方位的三维地表形态测量,为活动构造研究提供了精细的地貌形态数据,有助于深化对断裂带地表破裂过程和断裂活动特性的理解。文中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香山-天景山断裂带西段的景泰小红山断裂中一段断错地貌明显的断裂段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高精度Li DAR数据生成了景泰小红山断裂0. 3m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沿断裂带详细识别并测量了地貌标志(冲沟、山脊和阶地)的断错位移,获得了地貌标志的82个水平位移和62个垂直位移,并分析了不同方向上的位移丛集特征。结果显示,沿断裂的水平与垂直位移均可识别出5个丛集,其中最小丛集可能指示最新一次地震的同震位移,而其它位移丛集则反映了断裂带多次地震活动累积的结果。通过对多个断错标志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合成的滑动矢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断层段的运动习性具有... 相似文献
17.
18.
张福俊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6,(17):246-252
本给出类星体3C286在毫角秒尺度上的一个超分解图象。它是历元1991.45用一个全球VLBI阵在波长18cm观测所得到的结果之一。整个结构延伸-500pc。在东北端有两个高亮度的子源,它们与喷流一起浸嵌于一个巨大的低亮度的发射区之中。没有检测到有反向喷流存在,我们提出了新的模型来解释这种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断层对盖层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减小了盖层的连续封盖面积,二是减小了盖层的厚度。盖层被断层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断层的断距、倾角和盖层厚度。通过对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盖层有效断接厚度的新概念和计算方法。根据我国部分与断层有关的大-中型气田气柱高度资料,发现了有效断接厚度与所能封闭的最大气柱高度的对数线性关系,并由此提出了评价被断层破坏的盖层封闭能力的新方法。通过对库车坳陷库姆格列木群膏泥岩盖层的应用研究,所得结论与勘探实践完全吻合,证明所提出的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原鲁谷组灰岩和火山岩层位之下新发现一套以类复理石沉积为主的深水沉积物,特别是“冰水杂砾岩“;解体了测区南部前泥盆系“戈木日群“浅变质岩系,大部分厘定为二叠系;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系地层剖面;南羌塘新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构造方面,“中央隆起带“是龙木错-双湖构造带的一部分;测区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南北边界均为大型韧性剪切带所分割;新发现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岛弧相火山岩;测区南北向新构造调查取得重要进展.油气资源方面,新发现较大规模的沥青脉和几处稠油、油页岩显示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