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3篇
  免费   2124篇
  国内免费   2657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4113篇
地质学   6866篇
海洋学   55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89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1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6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受到盐岩的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此文系统分析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的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平面上主要发育5个断裂带,纵向上主要发育上下两套断裂系统。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三个期次,相对应可将断层分为三个级别的断层。断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有盐活动及盐构造、重力滑脱作用以及古地貌格局。烃源岩的排烃时间与第三期断层活动时间相匹配,非常有利于油气沿断层进行垂向和斜侧向运移。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沿断阶带—碳酸盐岩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以及沿盐下砂体—盐窗和Focus点运聚成藏模式共三种成藏模式。断层封堵较好,油源断层高度决定了油气运移高度和油气田规模,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层系及规模。研究成果可指导研究区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2.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北部具有“内气外油”的分布特点,断裂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依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断裂发育特征,定量评价断裂输导性能,并结合钻探结果探讨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白云凹陷东北部主要发育NWW向和近EW向正断层,在剖面上表现为铲式和板式形态。根据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划分出油源断裂和控圈断裂。油源断裂在成藏期的活动速率达到20~40 m/Ma,在珠江组下段的断层泥比率多大于50%,而且断面正压力超过了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有利于油气沿断裂发生运移。控圈断裂的活动速率一般都小于20 m/Ma,在珠江组下段的断层泥比率都大于95%,而且断面正压力都小于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侧封性能良好。白云凹陷东北部表现出油气差异聚集成藏的特点,远源反向控圈断裂下盘高效封堵聚集原油,而天然气则主要发生近源聚集。  相似文献   
103.
葛昭佩  唐军  赵楚嫣 《海洋学报》2022,44(11):111-120
本文基于OpenFOAM建立三维波浪数值水槽,模拟计算植被水域波浪作用下的床面切应力,分析了入射波高、植被密度、植被淹没高度、水流对植被水域波浪作用下床面切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波时,由于植被的阻水作用,植被水域床面切应力沿程衰减,其衰减程度与入射波高、植被密度及植被淹没高度呈现正相关;与纯波时相比,在波浪和同向流共同作用下正向床面切应力幅值增大,负向床面切应力幅值减小;弱水流对植被水域床面切应力的大小及分布无明显影响;强水流时,床面切应力在植被水域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并在植被水域后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4.
河口物质输运、能量交换与底边界层内的水动力过程密切相关,底边界层参数(如切应力、拖曳系数)的确定至关重要。挪威Nortek公司生产的新型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2CP相比传统ADCP具有高频、低噪的优点,可用于高频(16Hz)流速剖面观测,而被广泛应用于底边界层观测的ADV只能测量单点高频流速。本文采用AD2CP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区域进行座底式观测,并与同步近底部三脚架上ADV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AD2CP测得的近底部平均流速与ADV的测量结果吻合良好;使用惯性耗散法计算了底切应力,基于ADV的单点高频流速数据计算结果为2.16×10~(-2)~5.69×10~(-1)N/m~2,基于AD2CP的结果为2.09×10~(-2)~4.26×10~(-1)N/m~2,二者范围大致相当。在此基础上,基于AD2CP数据计算出摩阻流速为4.55×10~(-3)~2.06×10~(-2)m/s、底拖曳系数范围为1.84×10~(-4)~2.49×10~(-3),与ADV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此外,由于AD2CP可以获得高频的流速剖面数据,优于单点ADV,具备观测近底部边界层参数和边界层内湍流剖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索蓬莱19-3油田西北斜坡带的勘探潜力,根据邻区已钻井和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采用断裂几何样式分析及构造恢复方法对蓬莱19-3油田西北斜坡带的断裂成因、构造演化及其控藏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平面上主要发育NE(NNE)向及NW(近EW)向断层,其走向、倾向及垂向上的搭接关系主要受区域应力及地层厚度等因素控制,在不同构造部位体现不同的特征。揭示了3个关键期区域构造应力在本区的叠加,即早白垩世(燕山期中期)的拉张,始新世晚期的右行走滑及上新世—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拉张。早白垩世发育的基底先存断裂控制了古构造脊的形成,为本区油气横向输导提供必要条件,上新世—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发育的贯通式切脊断裂是油气的垂向运移的有利通道,其活动期是渤海重要的成藏期,预示本区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6.
曲艺 《海岸工程》2008,27(3):53-58
通过普强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得到一系列应力-应变曲线。对普强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棱柱体抗压强度的关系、棱柱体抗压强度与峰值应力所对应应变的关系及棱柱体抗压强度与初始弹性模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普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主要力学性能还是相似的。说明在不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对普通强度混凝土原材料的优选和配合比的优化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07.
根据渤东凹陷斜坡带新钻井以及新采集的三维地震等勘探资料,采用构造样式解剖、断裂分析以及油气成藏规律分析等方法研究构造变换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渤东凹陷东南斜坡带上存在构造变换带,此变换带具有调节局部构造变形和分割构造带的作用,把斜坡带分割为西、中、东3个整体呈NE向的似花状构造带。变换带对于明下段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展布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是砂体形成岩性尖灭的有利场所,同时,近SN向变换断层对NEE向断裂的封堵易形成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3个似花状构造带的南部3条断层的断面与地层呈顺向配置,形成断面汇聚脊到顺向地层的优势运移路径,同时受到南部呈雁行排列的密集断裂带的阻挡,形成了研究区一条似花状构造内部的优势运聚范围,最终在渤东凹陷东南斜坡带上形成密集断裂带横向遮挡的主控断层—地层产状耦合油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108.
利用1958年1月~2007年12月的SODA资料,系统地研究了500m以浅索马里流系的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期间索马里流系主要表现为向北的沿岸流和准静止的双涡旋系统,垂向则以沿岸上升流为主,最强上升流位于8°N~11°N;冬季风期间则为向南的沿岸流和越赤道向北的潜流,且沿岸以下沉运动为主导。索马里流系具有较复杂的分层结构,这种复杂性尤其表现为1~3月赤道附近和6~10月3°N附近分别出现的"南-北-南"和"北-南-北"经向流三层结构。此外,沿岸流量具有明显的半年周期和年周期。究其原因,海面风应力是索马里流系结构季节变化的1个驱动因子,沿岸流向的季节性变化、大涡旋及上升流的形成都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新生代演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郯庐断裂带中段分东西两支从莱州湾进入渤海,在莱州湾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一直鲜为人知。通过对横穿研究区的两条地震测线的解释和分析,揭示了该区郯庐断裂带中段在研究区的构造差异,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东西两支在该研究区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性质,西支断裂表现为正断层,东支断裂表现为走滑断层。郯庐断裂是本研究区的主控断裂,通过对本地区地层形态及其组合、断层的剖面形态和空间展布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郯庐断裂带在莱州湾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古新世—始新世的伸展阶段、渐新世—中新世早期的挤压和右行走滑阶段、中新世中晚期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这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阶段主要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0.
平湖油气田主力含油气区位于平湖主断裂以东区域,油源主要来源于东部生烃凹陷的半封闭海湾暗色泥岩和煤层.公司于2011年11月在主断裂西部钻了一口探井XY井,目的是为探测主断裂西部含油气情况,扩大油气储量.结果钻遇油气层12m,测试获日产气14.66×104m3,日产油107.8 m3,取得了一定突破.为进一步评价西部含油气规模,钻后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认为西部的油气主要是东部运移聚集的结果,西部源岩也有一定贡献.西部有形成一定规模油气藏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