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74篇 |
免费 | 2834篇 |
国内免费 | 160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81篇 |
大气科学 | 755篇 |
地球物理 | 4654篇 |
地质学 | 4893篇 |
海洋学 | 788篇 |
天文学 | 147篇 |
综合类 | 635篇 |
自然地理 | 10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8篇 |
2023年 | 470篇 |
2022年 | 509篇 |
2021年 | 477篇 |
2020年 | 475篇 |
2019年 | 438篇 |
2018年 | 323篇 |
2017年 | 349篇 |
2016年 | 332篇 |
2015年 | 375篇 |
2014年 | 531篇 |
2013年 | 455篇 |
2012年 | 519篇 |
2011年 | 507篇 |
2010年 | 471篇 |
2009年 | 495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409篇 |
2006年 | 410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375篇 |
2003年 | 321篇 |
2002年 | 345篇 |
2001年 | 330篇 |
2000年 | 321篇 |
1999年 | 286篇 |
1998年 | 270篇 |
1997年 | 272篇 |
1996年 | 324篇 |
1995年 | 316篇 |
1994年 | 285篇 |
1993年 | 265篇 |
1992年 | 229篇 |
1991年 | 194篇 |
1990年 | 168篇 |
1989年 | 124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28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14篇 |
1976年 | 8篇 |
1965年 | 8篇 |
1963年 | 13篇 |
1962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依据成都区内的跨断层测量资料,计算了有关断裂带上各断层的垂直活动年速率并分析了断层活动的性质。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的垂直活动年速率一般每年在0.1毫米以内,龙泉山两侧断层活动显示龙泉山每年约以0.1毫米速率抬升,蒲江断裂的北西盘近年以每年0.31毫米的速率相对南东盘抬升。各断层活动都具有压性。根据几条水准路线重复测量结果,计算了各处的地壳垂直形变率,大部地区相对都江堰市为沉降区,除绵阳、安县一带年沉降速率为3毫米外,一般沉降速率都较小,成都市区沉降年速率仅为0.3毫米,只有汶川附近为上升区。 相似文献
82.
赵国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4,(1)
变质反应对变质温度的缓冲效应赵国春(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61)关键词变质反应,变质温度,缓冲效应变质作用温度除受区域热流值直接影响外,还常受变质反应的缓冲[’,’j。缓冲程度可根据有关的矿物热力学数据进行定量或半定量估算。对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83.
84.
在浑善达克沙地内的裸沙地种草难度很大,采取保护性建植技术建成人工草地后,苜蓿和菜籽的残茬组成了很好的防风固沙屏障,小气候效应也十分明显:风速大大减弱,地温变化缓和,地表空气湿度增加,温度下降,土壤稳定发育,并为浅根性禾本科牧草的繁衍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85.
86.
87.
对动力群桩效应的理论分析模型作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对其中代表性的分析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及必要的分析说明,简述了作者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8.
强震引起的破坏主要归因于地面振动、地震断层和地基失效等三因素。它们都与浅,表地质体的结构构造密切相关,亦即,主要受控于第四纪地层。由于第四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外营力的影响,因此,震害理应具有区域性的特征,而地理学的研究在震害预测中也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通过历史地震的震害研究来说明这一问题,并讨论有关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9.
陈振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2,(1)
贵州半坡锑矿床为一低温层控交错型大型辉锑矿床,矿床产于独山箱状背斜近轴部,泥盆系丹林组石英砂岩中,沿北北西向陡倾角扭性断裂——半坡断层层布,辉锑矿直接充填在断层破碎带及其旁侧裂隙中,呈大脉体。矿石类型以石英-辉锑矿为主,石英-辉锑矿-黄铁矿次之。闺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方解石化、白云石化、重晶石化(少量)。沿半坡断层向南有贝达、甲(?)、巴年等锑矿点分布。目前半坡锑矿床的勘探工作已经结束,而对控矿条件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尚待深入,这对于进一步找矿工作尤为重要。为此,试对半坡矿 相似文献
90.
李金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2,(3)
资料表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扰动是明显的,这些扰动业已引起人类对“地球的持续可居住性”的担忧。为客观评价现今全球环境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全球变化,详细地研究各种天然的自发过程,提供一个相对于人为活动的背景材料是十分必要的。在有关全球硫循环和硫的酸沉降研究中,生物硫化物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天然释放的生物硫化物是指由各种天然环境(湿地、沼泽、池塘、湖泊、大洋等)生物代谢过程释放的还原性挥发物(表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