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0篇
  免费   1511篇
  国内免费   1378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489篇
地球物理   3679篇
地质学   3286篇
海洋学   476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389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81.
杨雄庭  王泽安 《湖南地质》1996,15(4):234-238
本文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根据波拉湾煤勘探区地表及钻孔资料综合分析,建立了逆冲断层F1、F2及其配套的f1、f2……构造,理顺了错综复杂的构造格局,将推覆构造理论成功地用于援外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2.
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开展的,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有机酸来源和分布及期 对矿物稳定性的影响,地层水成因与演化、烃类与岩石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储层润湿性的变化等,并展望了其 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3.
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忠和 《地学前缘》1996,3(3):119-123
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是研究水岩相互作用的定量化方法,是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测试和物理模拟方法的有效补充和理论上的提高与升华。该方法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地热系统、热液矿床、油气盆地以及一些常温体系中水岩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全体系常包含岩石、水溶液和气体三相。全体系地球化学模拟在对各相进行分别描述的基础上,依据质量平衡、质量作用与能量平衡的原理,建立共平衡关系,从而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水岩作用(改变成分、改变温度及改变压力等不同的过程)。文中列举了地热系统、热液成矿系统、沉积盆地等模拟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84.
剪切带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为大陆岩石圈中的应变局部化带,剪切带中一般都渗透着大量流体。流体的来源与剪切带所处的构造背景、流变域和水文条件有关,而剪切带中流体的流动则受岩石的渗透率、孔隙度、孔隙性质、流体的扩散和渗透能力、环境的温压条件、应力或载荷的梯度等因素所制约。剪切带中流体的成分、通量及赋存状态或流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岩石的流变。由应变局部化及力学失稳所引起的化学不平衡和由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使剪切带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调整,其变异程度取决于原岩的性质、剪切的温压条件和流体的成分及通量等。由于流体的渗透流动和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使剪切带的体积有所变化,体积变化过程是一种自组织行为。较大的体积亏损,意味着剪切带中渗透过大量的流体,这对剪切带的流变行为、化学行为和成矿作用都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5.
杜国云 《江苏地质》1996,20(1):57-58
作者在野外数学中发现,棒锤山人工露头上存在一条重要的纵向断层,经研究认为、棒锤山纵向断层反映了汤-仑推覆体在其发展中至少存在两次明显的应力释放过程,它可能与两次大的构造推覆及应力集中有关。  相似文献   
186.
煤田地震勘探一直探寻着对小断层的自动检测方法,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无良策。本文介绍了多元地震参数的模式识别方法,并通过模型及实测资料成功地检测到10m以下小断层。  相似文献   
187.
李晓 《矿物岩石》1996,16(3):72-77
在某些地球化学环境中,微生物对水─岩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氧化亚铁硫杆菌与硫化物相互作用试验,初步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引起水─岩介质变化特征,分析了氧化亚铁硫杆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8.
189.
把一种确定任何形状和规模正断层的三维几何形态的通用自动方法应用于尼日利亚Nun River油田的三维地震反向数据中,除了计算断层几何形态外,此法亦自动追索扩张方向,而不需要事先对断层形状或扩张方向有任何了解。  相似文献   
190.
利用流变分析模型,分析软岩立井井壁与粘弹塑性围岩的相互作用。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及围岩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得到围岩压力,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粘塑性区的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