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4篇
  免费   2154篇
  国内免费   2657篇
测绘学   470篇
大气科学   1167篇
地球物理   3960篇
地质学   5936篇
海洋学   718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725篇
自然地理   828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623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570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1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4年   6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震前地温的微变化与断层蠕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沅俊  杨修信 《地震学报》1992,14(3):373-375
热过程在地震孕育和发生中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肯定,地震前的地温异常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安镇文等,1985).过去,由于缺乏连续的高精度地温观测资料,致使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傅子忠等(1984)研制的 SZW 型数字式石英温度计,分辨率为0.0001℃.利用这种观测系统,可以连续记录地温的微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72.
柔性断层错动产物的微观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性断层错动产物一般尚未固结,难以对其进行定向取样,固化和磨制薄片,笔者经过长期努力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郯—庐断裂带赤山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的研究中。笔者按总结出的方法定向采取断层泥,对其固化并磨制定向薄片,在镜下仔细观测,发现众多变形现象和由其反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的重要信息。属脆性变形的有:长英质矿物颗粒被错移并形成棋盘格式构造,脆—塑或塑性变形发生在粘土和云母类的矿物中,尤其是“帚”状扭折和先扭后错现象在云母中非常普遍。恢复薄片的自然产状后,宏微观构造具统一性。据变形产物赋存的地质时代,它们应是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微观证据。文中笔者除系统介绍了柔性断层产物的采样、固结、磨片和应用此种技术的实例外,还探讨了显微构造分析在活断层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73.
毕谦  李鹏程 《地震研究》1992,15(3):314-317
本文用动态光弹性技术模拟研究了强震发生时,强余震波在断层区内的传播、对江川县城区等关注位置的影响,以及断层对地震波的阻隔作用。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实用有效,结果直观,对地震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4.
1988年耿马7.2级地震形成长约18km的地震断层。本文阐述了该地震断层带几何特征、位移分布及力学性质,并讨论了其形成机制与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75.
李起彤 《华南地震》1992,12(3):63-68
研究活断层活动度和危险度的定量评定标准和方法,对活断层潜在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在地震预报和工程地震研究中有广泛应用。作者提出了对活断层活动度和危险度概念含义的看法及其划分标准和评定方法;主张用下次大震迫近时间作为评定活断层危险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976.
继1990年完成断层气定点观测法专题研究以后,笔者近期又完成了“断层气动态变化与地震研究”的初步总结。近年来断层气研究在以下方面有新的进展,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1.对5个断层气观测点的2—3年的Rn、Hg、CO_2、H_24种气体组分的日观测资料及相  相似文献   
977.
计算伸展断层底界面深度的作图法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介了计算正断层底界滑脱面深度的3种几何作图法。其中,M.W.Kilsdonk(1989)在Davison(1985)方法基础上作出的修正方法,简便且较准确。运用这种方法计算的鲁西地区深层次滑脱面深度与壳内低速层深度吻合。  相似文献   
978.
根据断层擦痕确定主应力方位理论及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eksandrowski(1985)依据Arthaud的运动面分析,提出了根据断层擦痕确定主应力方位的图示法。然而,在理论上他仅考虑了有限的几个应力比值(C=∞,10,2,1.1和1),是否图示法适用于所有应力比值(-∞≤C≤∞)至今尚未得到证实。本文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原理进行数值推导,证明图示法适用于所有的应力比值。野外实例验证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979.
强震引起的破坏主要归因于地面振动、地震断层和地基失效等三因素。它们都与浅,表地质体的结构构造密切相关,亦即,主要受控于第四纪地层。由于第四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外营力的影响,因此,震害理应具有区域性的特征,而地理学的研究在震害预测中也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通过历史地震的震害研究来说明这一问题,并讨论有关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