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36篇 |
免费 | 3065篇 |
国内免费 | 10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81篇 |
大气科学 | 672篇 |
地球物理 | 4956篇 |
地质学 | 4225篇 |
海洋学 | 250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651篇 |
自然地理 | 4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303篇 |
2023年 | 418篇 |
2022年 | 439篇 |
2021年 | 518篇 |
2020年 | 383篇 |
2019年 | 416篇 |
2018年 | 303篇 |
2017年 | 326篇 |
2016年 | 297篇 |
2015年 | 347篇 |
2014年 | 529篇 |
2013年 | 417篇 |
2012年 | 453篇 |
2011年 | 442篇 |
2010年 | 462篇 |
2009年 | 501篇 |
2008年 | 473篇 |
2007年 | 344篇 |
2006年 | 336篇 |
2005年 | 326篇 |
2004年 | 340篇 |
2003年 | 278篇 |
2002年 | 298篇 |
2001年 | 292篇 |
2000年 | 285篇 |
1999年 | 256篇 |
1998年 | 245篇 |
1997年 | 242篇 |
1996年 | 292篇 |
1995年 | 301篇 |
1994年 | 241篇 |
1993年 | 241篇 |
1992年 | 222篇 |
1991年 | 162篇 |
1990年 | 170篇 |
1989年 | 101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阐述了在岩体断层加固和溶洞处理中的高压灌浆技术,分析了高压灌浆的作用机理,灌浆压力控制的方法,介绍了高压灌浆在水利枢纽工程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3.
构造物理模拟是目前研究构造变形过程与成因机制最为有效的手段。在系统展示并归纳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总结了物理模拟实验的理论、材料及技术进展。在挤压地区, 构造物理模拟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模拟逆冲褶皱系统演化过程的强有力工具; 在推覆体或双冲构造、冲断带的反转与基底卷入、挤压造山作用与表面过程、挤压地区构造转换带及地幔对流与板块碰撞俯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117.
Estima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AVHRR and MODIS Dat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stimation of large-scal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satellite imag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study of climate change.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he most challenging areas, such as the Tibetan Plateau (TP). In this paper, two split window algorithms (SWAs), one for the NOAA’s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VHRR), and the other for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were applied to retriev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over the TP simultaneously. AVHRR and M... 相似文献
118.
基于遥感监测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全球正经历快速、高强度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热岛加剧,并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许多的生态环境要素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遥感具有宽覆盖、信息量大、重复观测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地表城市热岛(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SUHI)监测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针对前人相关研究对热红外数据源、监测指标及SUHI时空变化规律尚缺乏系统总结且内容需要更新等问题,本文首先分类评述了SUHI遥感监测所采用的热红外遥感数据源。其次将现有的SUHI监测指标分为土地覆盖类型驱动型、地表温度格局驱动型及两者复合驱动型3类来述评,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应用案例及优缺点;并从日间变化、夜间变化及昼夜对比的变化3个方面述评了SUHI的年内时空变化规律;归纳了其年际变化规律。最后,依据现有研究结论中相互冲突或尚需深化的地方,指出几个潜在的关键问题或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9.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的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芦山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利用有限断层模型,以芦山地区三维地壳速率结构模型为基础,对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引起的强地面运动进行了模拟.对这次地震中由典型盲断层引起的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结果反映了与实际震害相近的分布特征:断层上盘的宝盛、龙门及芦山以北位于极震区,也是强地面运动的高强度集中区,特别是垂向分量的速度、加速度峰值均在该地区达到了最大值,最能反映地表震害特征的竖向地震加速度在龙门一带达到了350gal,与极震区Ⅸ度的烈度相当,而在芦山以北龙门一带,瞬时竖向位移峰值高达110cm,这些特征与实际震害分布是非常相近的.综合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强地面运动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冲断层引起的强地面运动的分布特征,同时在强地震动传播过程中,由于高陡峭地形地貌特征及四川盆地内山间盆地的影响,地形地貌和盆地效应对地震波的反射和放大作用明显加强,也是该地区地震破坏强度增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0.
胶东半岛中生代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蚀变和矿化均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例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的新立金矿床受区域三山岛-仓上断裂(F1)和次级断裂(F2)控制,其中F1广泛地控制蚀变和矿化,F2仅分割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和钾化蚀变。本文选取新立金矿床F1和F2的断层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观察,矿物组成测定,激光粒度分析等多种手段,探讨断层泥物质组成、矿物成因、演化阶段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矿物学分析表明F1断层泥主要成分为高岭石和石英,含少量黄铁矿、伊利石和石膏;F2断层泥含有大量的石英和绢云母以及少量高岭石和伊蒙混层。根据矿物共生关系和相图分析得出,高岭石是绢云母反应形成的,伊利石由高岭石转化所致,伊蒙混层是高岭石转化为伊利石的中间产物,这些矿物之间的转化反映了aK+或aK+/aH+连续减小。F1断层泥中黄铁矿和F2断层泥中石英和绢云母可能为围岩残留,石膏是次生风化的产物。F1断层泥的粒度分布曲线呈单峰型、复式双峰和三峰型,其粒度分布分维值为2.61~2.82;而F2断层泥仅呈简单双峰型,分维值为2.46~2.52,表明F1断层泥组份经历颗粒旋转磨蚀阶段,F2断层泥组份处于约束碾磨阶段。综上所述,水岩反应和构造磨蚀在断层泥的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两者在主断裂F1中更强烈、复杂。鉴于F2产出位置和断层泥特征,我们推断F2为成矿后构造。断层泥中大量的黏土矿物、高度分化的颗粒粒度以及定向的显微构造导致低的横向渗透性,使断层作为障碍层阻隔成矿流体并形成差异的蚀变矿化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