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6篇
  免费   1228篇
  国内免费   704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3335篇
地质学   2680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74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8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81.
382.
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为了查明此次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和伴生次生灾害发育特征,调查组采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方式对地震影响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玛多-甘德断裂和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之间形成了一条宽约75 km、长约230 km的活动断裂带,地表新发现地裂缝653条、砂土液化和喷砂冒水点1237个、地震鼓包97个、塌陷坑2个。地表破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自西向东出现马尾状分支的现象,东段与玛多-甘德断裂带以一定角度斜交,地裂缝整体走向与昆仑山口-江错断裂走向高度一致。地震地表破裂发育特征显示,此次玛多Ms7.4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断面整体南倾,性质为左行走滑。此次大地震的发生是在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挤压背景下,巴颜喀拉地块强烈向东挤出构造作用导致其北部走滑断裂发生左旋运动的结果。调查结果为地方政府关于灾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及灾后重建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83.
综合运用油源对比、断裂-砂体研究、油藏充注史分析等方法,对东营凹陷梁家楼地区输导体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梁家楼油田下第三系沙三中、下亚段及沙四上亚段有效烃源岩主要通过同生断层与沙三上亚段储层连通,垂向运移是本地区油气主要运移方式,断层是输导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断层活动期次控制油气运移期次,有效烃源岩分布和断裂活动方式共同决定了油气运移模式,进而提出有效输导体系概念是油气运移路径空间有限性及时间有效性的统一表现。  相似文献   
384.
地震断层力学的多尺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祥林 《地学前缘》2005,12(2):187-188
大量观察和研究结果证明,大陆浅源构造地震是由上地壳岩石的突发性剪切运动造成的,这种固体脆性破坏一般是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沿原有断层面的快速滑动和破裂扩展,可称为地震断层作用(earthquake faulting),它的机制主要是固体力学过程,即岩石空间位置的变动。很多地震研究,如地震构造、地震机制、地震前兆等,都涉及地震断层力学问题,也是构造地质学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85.
岩体内存在着节理、断层、软弱夹层、岩层层面、片理、片麻理等各种结构面,结构面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形状不一、规模不等的各种结构体。给出了两组同倾向结构面、多组同倾向结构面、两组反倾向结构面,在不同倾角组合、不同计算条件下山岩压力的计算模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86.
马衔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陇中盆地的腹地, 分隔了北部的兰州盆地和南部临夏盆地, 该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马衔山断裂带的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层序列, 建立了三阶段的变形历史。第一阶段近WNW–ESE向伸展作用控制了马衔山断陷盆地的伸展断陷和早白垩世河湖相沉积, 在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早期(~80–60 Ma)在NNW–SSE向挤压作用下, 断裂发生右旋走滑活动, 盆地挤压反转。该阶段的断层活动和盆地发育的板块动力主要来自亚洲大陆南部和东部陆缘新特提斯洋—古太平洋俯冲汇聚。第二阶段表征为古近纪(~60–23 Ma)构造挤压与走滑拉分盆地的发育, 晚古新世—晚始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宁盆地、兰州盆地、马衔山东南段等区域, 在马衔山地区这期挤压应力方向为NNE向, 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响应。第三阶段为中新世(~23 Ma–)时期。早期(~23–13 Ma)马衔山北缘断裂以正断层活动为主, 控制了断裂带东南段中新世红黏土沉积, 引张应力方向为NNW–SSE。中新世晚期(~13 Ma起)以来, 构造应力体制转变为ENE–WSW挤压, 其造成马衔山地区周缘山系的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387.
为了综合评价断层的封闭性,以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近系为例,通过实钻断层圈闭油藏的封堵规律研究,标定断裂带泥质含量、泥岩涂抹系数和断面正压力临界值,建立了适合勘探实践的断层封闭性评价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断层油藏与断层涂抹量呈现出泥岩涂抹因子随深度逐渐递增的趋势;断裂带泥质含量与泥岩发育情况是断层能够封堵的先决条件,断层的封闭性受构造图精度、构造调整和控圈断裂断层活动影响。应用该方法能有效评价未钻断层圈闭油气保存条件,有助于提高断层圈闭的勘探成功率,可推广至具有相似构造成因和沉积背景的勘探新区进行断层封闭性分析,是勘探早期评价断层封闭性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8.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和东南缘的两条最外缘逆冲断层走向为ENE,居于其间的逆冲断层呈NNE-NE,而且,向东北和南西方向这些断层具有汇合的趋势。在东北端收敛于凌源-东官营子断裂(“内蒙地轴”南缘断裂)上,而在西南端则汇拢于大屯-锦州断裂及其西延的密云-喜峰口断裂。总体上构成一个类似于双重构造(duplex)的巨型逆冲系统。该区逆冲作用始于中侏罗世之前,于株罗纪末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推覆构造格局。本区逆冲断层系统,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东,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西段以向北、北西逆冲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结合燕山中段发现的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及其与本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时-空关系分析,指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没燕山东西向构造带右行走滑作用因构造方向的改变发生构造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9.
施建新 《物探与化探》1992,16(3):231-233
坝址位于宁夏境内,属黄河水利工程。目前该工程尚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据初步勘察,在所选坝线以南约700m存在一近东西走向的高倾角断层F3,其宽度大致为12m,见示意图1。  相似文献   
3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